正文 第六節 其他功效類化妝品及其功效添加劑的功效評價(2 / 2)

青春痘的發生機理,與以下三大因素有關:

①對雄性激素類固醇(如睾酮、去氫表雄酮、羥孕酮)反應的原因不明性加劇,致使皮脂產生增多。

②痤瘡丙酸杆菌(Propioni bacteriumacnes)增生。此菌為毛囊正常菌群組成,它以皮脂為其作用機質,並使之部分轉化為遊離脂肪酸(FFA)。痤瘡丙酸菌還可激活補體通路,至少產生兩種趨化因子,促使炎症發生。

③囊上皮細胞數量增多,並有黏著性,形成毛囊瀦留性角化過度。此發生原因仍未明晰。

痤瘡丙酸菌產生遊離脂肪酸,可能是青春痘形成的主要因素。

2.祛痘功效評價

近幾年國內外均有報道細菌與青春痘的文章。中山醫科大學附屬三院皮膚病學教授徐廣坤指出:痤瘡的發病因素是多方麵的,內分泌隻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在粉刺發生炎症的過程中,細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皮膚表麵和皮脂腺毛囊中,可能存在著一些微生物,常見的有痤瘡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以痤瘡杆菌和痤瘡炎症的發生關係最大。英國的Nishijima S報道,在痤瘡皮損中,除痤瘡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外,還可分離出其他細菌,但隻有痤瘡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這兩種菌在痤瘡形成的不同階段都存在,而且從第一階段無炎症的黑頭粉刺到嚴重的膿庖、結節,都可特征性地查到這兩種菌;有報道在黑頭粉刺中可查到痤瘡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糠秕馬拉色菌,如果這3個菌都沒有查到,則可能是檢查方法有錯誤。因此認為這兩種菌是各種痤瘡皮損的主要菌種,而另外的菌種可能是表皮汙染菌種。鑒於細菌與痤瘡發生的密切關係,化妝品及其原料祛痘功效評價的體外方法主要是抑菌試驗。

(1)供試菌種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綠膿杆菌ATCC9027;大腸杆菌ATCC 873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糠秕小孢子菌;痤瘡丙酸杆菌。

(2)培養基與培養條件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37℃、48 h培養,用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杆菌、大腸杆菌培養);沙氏瓊脂培養基(30℃、3d培養,用於白色念珠菌培養);改良沙保弱氏瓊脂培養基(30℃、3d培養,用於糠秕小孢子菌培養);葡萄糖營養液(37℃、48 h厭氧培養,用於痤瘡丙酸杆菌培養)。

(3)試驗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5797—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中附錄C4“溶出性抗(抑)菌產品抑菌性能試驗方法”。

操作步驟:

①試驗菌24h(細菌)和5d(真菌)培養物用0.03mol / L磷酸鹽緩衝液洗下,製成106cfu/ mL菌懸液。

②取被試樣品1g加入上述菌懸液0.1mL均勻塗布混合,開始計時20min後,加入9mL 0.03mol /L磷酸鹽緩衝液充分混勻,作適當稀釋後,取其中2~3個稀釋度,分別取1mL置於兩個平行平皿內,再加入相應培養基分別混菌培養,作菌落計數。以上試驗重複3次,取其平均數,同時設空白對照。

計算公式:X(%)=[(A-B)/ A]×100

式中X——抑菌率;

A——對照樣品平均回收菌落;

B——試驗樣品平均回收菌落。

③結果報告:抑菌率為50%~90%,產品有抑菌作用;抑菌率≥90%,產品有較強抑菌作用。

(4)祛痘功效評價功效評價分三級:顯效、有效和無效。當祛痘化妝品對各種菌種抑菌率均達到≥90%,判定為能顯著有效地預防和抑製青春痘產生;祛痘化妝品前3種菌種的抑菌率達到≥90%和對後3種菌種的抑菌率為50%~90%,判定為能有效地預防和抑製青春痘產生;隻要祛痘產品對後3種菌種的抑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