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學生與新入職教師的職業認同
引言
【本章提要】大學生從學校畢業新入職教師隊伍會麵臨各種角色衝突。領悟角色與期望角色的衝突易導致新入職教師消極情緒的產生,實踐角色與期望角色的衝突易導致新入職教師自我效能感的下降,實踐角色與領悟角色間的衝突易導致新入職教師主觀幸福感的減弱。這些衝突常常使新入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淡化。要避免或調適這些角色衝突,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可以從協調認知、改變看法、降低期望、正確歸因、適度傾訴及係統援助等幾方麵入手。
【關鍵術語】新入職教師;角色衝突;職業認同
我國教育事業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大學畢業後新入職教師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作為教師隊伍中的特殊群體,新入職教師能否順利地轉變為專家型教師,不僅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且對教師本人能否順利渡過入職適應期並選擇終身從事教育事業有重大影響。因此,新入職教師的成功轉型有利於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人力資源強國目標的實現。
研究顯示,美國新入職教師中約有1/3離開教師隊伍,是教師流失最多的時期。經調查,職業認同感淡化是新入職教師離職的重要原因。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教師職業認同感淡化的原因、表現、對策等方麵作了深入研究,發現角色衝突是教師職業認同感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新入職教師角色衝突的調適、職業認同感的強化不僅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教師獨特教學風格的形成、教學質量的提高並最終順利成為專家型教師,而且有利於素質教育的更好實現,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一節 新入職教師的特點
新入職教師通常指剛剛走上工作崗位,還沒有確定自己專業位置,處於職業探索階段的0~3年的教師群體。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麵臨著角色適應和心理適應等各方麵的源源不斷的新的衝擊,其中角色衝突的影響尤為突出,在角色衝突的作用下,新入職教師的職業認同往往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很容易使新入職教師產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而淡化職業認同感,甚至對以後的發展方向產生迷茫,不知所措。新入職教師的特點主要有:
一、期望理想化
新入職教師初為人師,很自然地將自己視為辛勤的園丁、靈魂的工程師,對教學抱有的希望大、熱情高、動機強、幹勁足,但抗打擊的能力較弱,在經曆現實工作的挫折後,美好的期望容易破滅,進而感到迷茫、無措,最初的職業熱情、興趣、工作幹勁漸漸退去,情緒變得惡劣,產生厭煩、抱怨、疲遝等不良情緒反應,更有甚者就此離開教師崗位。
二、技能貧乏化
與專家型教師相比,新入職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認識、教育環境的掌控等都倍感乏力,不能對教學進行全麵的認知。在教學技能方麵,從事教學工作的實踐經驗和教學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明顯不足,不能準確把握教學本質。課程計劃不能很好地預見學生可能產生的問題,很難將學生的問題和課程目標結合起來;課堂控製顯得笨拙,缺乏懸念,難以吸引學生。因此,他們常常不能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解決好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三、承諾低職化
教師職業承諾指的是教師對其所從事職業的心理歸屬感、為教學工作努力的義務感以及繼續保持教師身份的意願。新入職教師處於從學生向教師轉變的適應階段,在教學工作中容易遭遇挫折,體驗到比較強烈的失敗感,使其成就感低,對教師職業賦予的義務和責任認識不深刻,職業感情搖擺不定,職業承諾低。
第二節 新入職教師的角色衝突
角色衝突指的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個體與不相符的角色期望發生衝突的情景,也就是個體不能執行對角色提出的要求就會引起衝突的情境。依據存在形式的不同,角色可分為期望角色、領悟角色與實踐角色。期望角色指社會對某一特定群體所定的理想的規範和行為模式,領悟角色則指個體對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應該具有的行為模式的理解,而實踐角色指的是個體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而在執行角色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行為。這三者之間的不一致就產生了角色衝突。一、領悟角色與期望角色的衝突
教育不僅僅涉及學生個人的成長,更關係到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而教師則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直接而具體的責任人,因此,社會對教師抱有殷切的期望。不同的社會群體因身份、地位及價值觀等的不同,對教師期望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有些側重“奉獻”“犧牲”等社會價值;有些強調“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等個人取向;有些要求“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的“楷模”形象,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多元化的期望使教師對自己角色的認識經常處於動態變化中,期望角色與領悟角色常在這個變動過程中發生衝突。
二、實踐角色與期望角色的衝突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千多年前韓愈在《師說》裏的這句話幾乎成了教師職業的不二定義。 “傳道”即傳授學生自然之道、為人之道;“授業”即教給學生謀生的技能;“解惑”即解答學生人生曆程中的各種困惑。此三者是社會對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全麵、深透的知識,還要掌握各種傳授知識的技巧。這些要求發展至今已演變為社會對教師道德上的高標準、能力上的高水平、素質上的全方位期望。也就是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而且要擁有淵博的知識、仁愛的心靈。而實際上,由於知識水平、價值觀等自身條件和教育環境、經濟條件等社會因素的製約,教師現有的教育教學能力常常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發展中社會對教師提出的角色要求,即教師現實的角色行為水平和期望角色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導致角色衝突的產生。
三、實踐角色與領悟角色的衝突
新入職教師對角色的領悟大都源於先前的理論知識而不是實際的親身體驗,當真正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之後,受實際條件的限製,教學工作常常不能按其主觀意誌進行,頭腦中的既有認識與現實中的行為之間的衝突常常使其感到 “力不從心”。長此以往,教師對自己的行為和能力就會產生懷疑,加劇領悟角色與實踐角色間的不協調,產生角色衝突。
第三節 角色衝突對新入職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
教師職業認同,融合社會學與心理學概念,在近幾年備受研究者的關注。根據古德森和寇勒(Goodson,I.F&Cole,A.L.)的定義,教師職業認同感是教師作為個人和職業者,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工作,受學校內外和教室內外各種因素影響,產生的完全認可的情緒體驗或心理感受。職業認同感淡化會使教師對學生的行為做消極解釋,情感關懷減少,工作效率下降,與同事關係惡化,甚至發生缺勤和離職現象,影響教學工作的穩定和效益。從概念可以看出,教師的職業認同是一種情緒體驗或心理感受,角色衝突是影響新入職教師的情緒和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角色衝突是影響職業認同的一個關鍵因素。角色衝突對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