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學生與強迫症
引言
【本章提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強迫症產生的原因在於:個體在生活中遭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這些困難會引發個體恐懼感的產生,進而引發兩種逃避反應——有效逃避和無效逃避,而強迫行為或觀念正是無效逃避的替代反應,其目的在於減輕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因此,心理谘詢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個體領悟其中的原因。
【關鍵術語】強迫症;恐懼;替代反應;防禦機製
第一節 關於強迫症
強迫症(obsession)又稱強迫性神經官能症(obsessive compulsive neurosis), 是神經官能症(neurosis)的一種。它以反複地、持久地出現某種觀念或動作為主要症狀和體征。這些觀念和動作的產生雖是出於病人內心的,但不是病人自願的。他們明知這些觀念和動作是不合理的,是與自身願望相違背的,並且也盡了很大努力與之鬥爭或加以壓製,但終究不能擺脫,因此病人感到痛苦。
Pinel(1809)首先描述了強迫狀態,當時稱之為“沒有妄想的精神病”(manie sans delire)。 Esquiral (1838) 提出“單狂”(monomanie)這一術語,並描述了強迫觀念,認為這是一種獨立的疾病。Morel(1866)也描述了強迫現象,稱之為“情緒性妄想”(delire emotif),並把它歸入神經官能症之內。Westphal(1877) 提出了比較完整的概念,他認為強迫觀念的特點是內容的異己性,病人對它具有批判能力,希望擺脫它,並對它感到痛苦,但此種觀念強製地違反病人的意願而不能控製。Janet(1903)又提出精神衰弱的術語,他所指的精神衰弱範圍較廣,其中包括強迫性神經症。德國學者所謂的強迫性神經症,包括精神衰弱。蘇聯學者把強迫性神經症和精神衰弱分別列入神經官能症內,成為兩種類型。但是,後來把精神衰弱稱為精神衰弱型病態人格,專門作為獨立的類別,列入病態人格之內。此種精神衰弱型病態人格與美國精神病協會的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DSM-Ⅲ)及精神障礙的國際分類第九版(ICD-9)所謂的強迫性人格障礙是一致的。美國作者大多數認為強迫性神經症伴有強迫性人格障礙。
本病的發病以青年時期較多(趙耕源等,1991),男女兩性無明顯差異(沈漁村等,1988)。在一般人口中,智力和文化水平高者發病率較高(張守傑、許又新,1991)。有人研究表明,病人一級親屬中的同病率較之對照組明顯為高(沈漁村等,1988)。強迫症的患病率國內(1986)為003%(張守傑、許又新,1991),但近來國外報告的患病率甚高。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報告(J.K.Myers et-al, 1984)中的患病率為1.3%~2.0%,另一些人(K.Marvink et-al, 1988)的研究中認為18500人患病率為1.2%~2.4%。在心理谘詢工作中,強迫症的比例不低。廣州趙耕源等1986年的報告中為8.3%,1991年的報告中為13.3%,上海蘇氏1986年的報告中為16.2%。這些都是在城市人口中的患病率。
強迫症在神經官能症中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趨勢(趙耕源等,1991)。 筆者本人在從事心理谘詢工作的過程中,也多次遇到這樣的病例。探討強迫症的發病機理,進而防治強迫症,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一項重大的任務。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巴甫洛夫(I.P.Pavlov)的病理惰性興奮灶學說認為,在強烈的情感體驗影響下,大腦皮質興奮或抑製過程過度緊張或相互衝突形成了孤立的病理性惰性興奮灶,這就是強迫觀念的病理生理基礎。但究竟在什麼情緒體驗下個體才出現病灶卻沒有說清楚,國內外在這方麵的研究不多,也沒有統一的結論。筆者準備就這個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作一些探討,以此就強迫症的病因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節 人類恐懼的誕生
從人類發展的曆史來看,人類整體的能力是無窮的。但就人類個體的一生來說,其能力又是有限的。正是因為個體能力是有限的,麵對複雜的客觀環境,個體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某些無法應付的問題情境。這就必然導致一種原始情緒——恐懼的誕生。
恐懼是一種企圖逃避危險的情緒(D.Krech et-al,1974)。當個體麵臨威脅而無法逃脫時,恐懼就由這種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的無力感所引起。因此,缺乏處理可怕情境的力量或能力是引起恐懼的關鍵因素(D.krech et-al, 1974)。
另外,一些和自己主觀經驗不熟悉的情境也會引起恐懼。D.O.Hebb(1946)做了一個實驗,證實了“陌生”能引起黑猩猩的恐懼。他的實驗是給黑猩猩看一隻大猩猩的頭標本,結果引起了猩猩的恐懼。Hebb是這樣解釋他的實驗結果的:第一,由於過去的經驗,當黑猩猩看到呈現的東西時,它期望看到某種結局(如當它看到頭時,它期望看到身體的其他部分);第二,從神經學的觀點說,這樣的反應意味著,作為這樣一件物體刺激的結果,在動物頭腦中開始了已經協調起來的神經活動序列;第三,恐懼的直接原因是這種已成型序列的紊亂,因此,恐懼可以看作是大腦活動過程嚴重紊亂的結果;第四,陌生、死亡或肢解的身體所引起的知覺和腦力活動過程與已形成的活動模式相矛盾,結果引起恐懼。Hebb的解釋也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當一種新異刺激出現後,個體如果把它知覺為頭腦中無現成的答案的對象時,恐懼就產生。這種解釋與G.A.Kelly關於人是科學家,科學家的主要目標在於縮小不確定性的假設是一致的(陳伸庚、張雨新,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