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學生與強迫症(3 / 3)

強迫症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強迫觀念和動作等症狀絕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他先前的經驗中有這樣的觀念和動作。這就是說,在生活中,個體總是習得一些解決問題的圖式,這些圖式用來應付某一種或幾種問題情境總是有效的,因而這些圖式就被強化,進而固定在人的頭腦和行動中。當以後再出現相同的情境時,這些圖式就被再度使用。但是,如果情境發生了變化,個體再繼續使用這些圖式就是無效的。如果個體反複無效地使用這些圖式,就是一種病態的表現,即強迫症。可見,強迫的內容都是以前習得的,隻不過在後來的環境中被歪曲地使用了。

強迫症源於恐懼,但是,恐懼對象卻不一定能為患者意識到,因為某些恐懼可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例如,許多女性就不願承認自己不漂亮)。於是就主動地在無意識狀態下把它們壓抑到潛意識中,而以另一些無關緊要的觀念或行為來代替真正的恐懼源,從而降低內心的焦慮。但是這種進入潛意識中的恐懼對象並未真正消失,反而更加強了衝突,尋求釋放的缺口。在一定的時候,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S.Freud稱之為“化裝”),這是一種潛在反應,目的是用一種恐懼程度稍次的觀念或動作來反複轉移真正的恐懼程度較重的對象,最後形成固定模式,即強迫症。筆者(1991)曾谘詢過一例強迫臉紅和強迫分泌唾液的女性患者。在谘詢過程中,通過多次會談,方知患者真正的病因並不像她自己所說的在於害怕見人,而是害怕自己相貌的不漂亮。患者本人並未意識到這點,開始時矢口否認,經過谘詢者的分析,她終於承認這個事實。幾乎每位患者的心中都潛藏著某種真正的恐懼對象,經過分析都是可以發現的。

至於患者以何種內容為強迫症的症狀,這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對於一個女性來說,害羞(因而臉紅),好吃(因而分泌唾液)這兩個缺點可能比不漂亮更能令她自己和別人接受。也就是患者企圖用一個在她看來小的、隻能引起輕微恐懼的對象(這裏是臉紅和分泌唾液)來掩蓋較大的、會引起強烈恐懼的對象(這裏是相貌不漂亮)。並且臉紅和分泌唾液都是以前有過的反應,並且很可能這兩種反應在處理類似的情況時是有效的,因此患者把它們借用到現在的情境中。強迫症狀何時出現,這也有其必然性。該女性患者是在看到“條件反射”及“望梅止渴”等字樣的情況下才發生強迫分泌唾液的,是在自己喜愛的男生愛上別的姑娘而不是她時才發生臉紅的。分析所有的強迫症患者的發病曆程,都可以發現他們的症狀在始發時刻均有適宜刺激存在。

綜合前麵的論述,筆者認為,個體能力的有限性與環境的複雜性這一對矛盾必然導致個體恐懼情緒的產生。麵對恐懼,個體的一種反應就是逃避。如果直接逃避失敗,個體就采用間接逃避。這種間接逃避往往以強迫症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一種病態的防禦機製。其目的就在於轉移和釋放緊張,以免個體遭到損傷。由於防禦屬病態,所以個體實際上感到痛苦。因為患者一般不能意識到真正的恐懼對象,所以治療這類病人首先要詳細地了解病史,通過分析,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恐懼源,然後采取解釋、安慰和鼓勵等支持療法,適當地輔以藥物治療及行為療法等其他療法,會有明顯的效果。當然,對患者病態人格的改變也是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麵。

參考文獻:

[1] 沈漁村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2] 馬建青心理衛生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

[3] 克雷奇心理學綱要(下冊)[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 陳仲庚,張雨新人格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

[5] 張泊源,陳仲庚變態心理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6] 陳仲舜大中學生的心理障礙與其調治[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9

[7] 羅伯特G.邁耶,保羅.薩門[M].變態心理學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8] 張守傑強迫症症狀學的初步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1(2)

[9] 趙耕源綜合醫院心理谘詢門診部1467例神經症分析(摘要)[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1(2)

[10] 韓嶺 楊德森神經症患者個性特征的性別差異[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1(1)

[11] 肖澤萍 張明島 王振等有無遺傳史的強迫症患者心理及生物學指標比較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3(2)

[12] 朱敬先健康心理學——心理衛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