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價值幹預(2 / 3)

人的生命和健康、尊嚴和意誌在整個人類福利中具有最高地位,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若失去生命,就不再存在,若失去健康,存在就不完全。因此,不幹涉來訪者的價值觀,人就會失去身心健康,其存在和發展也就不全麵。可見,谘詢者放棄價值幹預是違背倫理的。

目前,在西方僅心理谘詢與治療理論就已超過200種,有相當數量的理論派別均要求谘詢時遵循“價值中立”,最典型的當數“來訪者中心”論。“價值中立”是自由主義哲學的基點,其意指“價值自由”,不作判斷。它認為價值判斷完全出於個人主觀情感的作用,價值隻與個人的自由、決定和選擇有關,而與事實之間沒有根本的邏輯聯係,因此,經驗科學以研究現象的存在為己任,而不解決價值問題。可見,“價值中立”本身是一種科學的認知規範,與心理谘詢並沒有關聯。心理谘詢把科學認識中的“價值中立”引入谘詢中,其本身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就需要商討,畢竟對社會科學適用的規則不一定適用於人性。或許有人會說心理谘詢學派賦予了“價值中立”新的含義,確有這種可能。“來訪者中心”理論的創始人羅傑斯對人生價值觀的探索是從研究病態人格開始的,他通過心理治療,找出疾病好轉的規律,進而擴展到心理健康的範圍,並論及人性的本質。這種推論科學嗎? “價值中立” 又是如何執行的呢?該理論相信人的本質是好的,向上的,人能夠自我依賴,自主自立,衡量一切事物的價值應以是否合乎人性為尺度,人性規定了價值。正因為此,該理論才主張價值中立。它認為,來訪者之所以產生心理失調,是因為在當事人童年或以後的社會化過程中,由於需要得到他人的積極關注,便違心地或未經消化地吸收了大量來自環境和社會的價值觀和評價標準,此後便以此標準來苛刻地評價自己。其實,這些價值或者運用這些價值的方式可能是違反本性的,但為了顧全自己的形象,會以無意識的方式壓抑本性要求,這種壓抑無法釋放時,人的心理便呈現病態。谘詢者的主要任務就是從心理上給來訪者支持,讓他自己去發現並改變自己的價值體係。從表麵上看,谘詢者並未幹預當事人的價值觀,但從治療的作用機理來看,谘詢員實際已幹預了當事人原來的價值體係,隻不過方式較隱蔽,不易發現罷了。

認知療法重視來訪者認知世界的方式,那種絕對的極端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反映出不合理的信念,這些信念大多和人的價值觀接近。谘詢者指出他們的不合理信念,並解釋其產生的原因。主張來訪者用科學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使心理恢複常態。這是明顯的價值幹預和改造。

可見,西方學者一邊強調價值中立,一邊又在實施價值幹預。因此,完全意義上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的。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國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無不深深地打上中國文化的印記。中國文化無論是在文化背景、社會製度、經濟條件和曆史傳統方麵,還是在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準則和風俗習慣方麵都與西方有顯著差異。中國人重三綱,西方人倡平等;中國唯親,西方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西方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西方隆民;中國貴一道而同風,而西方喜黨而州處;中國多忌諱,西方重譏評;中國重節流,西方重開源;中國人追淳樸,西方人求歡悅;中國美謙虛,西方務發舒;中國尚節文,西方樂簡易;中國誇多識,西人尊新知;中國委天數,西人恃人力。可見,中國人無論是認識自身,還是待人接物,都與西方有著極大差別。將價值中立運用於谘詢治療是西方人對西方人的一種方式,而非針對東方人。誠然,在中國也有部分知識分子能夠接受西方人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但是,多數人是難以接受的。假若一位來訪者希望得到你的幫助,而你卻對他說:“隻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也隻有你自己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相信很多當事人是難以接受的。中國人重權威,一旦找到谘詢者,就表明相信你,並希望從你那裏得到幫助,如果不能替他解決問題,他一定會很失望。因此,針對中國人的特性,有必要進行價值幹預,而不必拘泥於西方的“價值中立”,這也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意願,對起步較晚的中國心理谘詢業也有積極意義,對谘詢本土化意義更為深遠。

二、價值幹預的可操作性

既然價值幹預意義重大,那該從哪個角度和如何幹預呢?在心理學中,價值一般指人生的理想、生活及行為的意義,一個人的價值觀是決定其態度的思想基礎,而態度、情感、意誌和興趣等心理現象則是人的價值意識的心理形式。因此,對價值觀的幹預可以轉化為對態度、興趣等的幹預。

(一)認知不協調理論

該理論以改變人的態度為根本目的。費斯廷格認為,一般情況下,人的認知與行為是一致的,心理是平衡協調的,價值取向也將維持原狀,若出現與原有認知與行為相反的新看法,就會產生心理上的緊張與不安,進而出現一種求平衡的動機去謀求恢複協調。一種方法是改變原有的認知與行為,另一種方法是用附加辯護理由的方法維持原有的價值取向。從此點看,很明顯,需要進行價值幹預,促使價值轉向,提供新的價值成分,使其產生認知上的不協調,從而促使來訪者改變自己原有的認知,達到知行一致。該理論雖產生於西方,但同樣適合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