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貧困
引言
【本章提要】高等學校的貧困生群體隨著高等教育的極速普及日益增大,與健康相關的一些心理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貧困學生由於經濟上的原因麵臨著比其他大學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更多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會危及貧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順利發展。分析高校貧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產生的原因,解析心理健康標準,提出相應的維護策略意義重大。
【關鍵術語】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支持;非語言交流
世界衛生組織在定義健康時明確指出:健康乃是一種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相適應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這就充分說明了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人健康觀念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健康不僅指生理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高校貧困生群體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逐日增大,與健康相關的一些心理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從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傳出的消息稱,截至2011年底,中國在校大學生總數已超過2800萬人,高等教育總體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大部分學校的貧困生比例占該校學生總數的10%~20%,平均為15.5%。貧困學生由於經濟上的原因麵臨著比其他大學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更多的心理問題。針對此現實,分析高校貧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並據此提出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策略。
第一節 貧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強烈的自卑心理自卑是個體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不一致,自我評價不滿意時產生的一種全盤否定自我的心理偏差。自卑是高校貧困大學生中比較突出且常見的心理問題。貧困大學生大都來自邊遠貧困的地區,家境貧寒,每天節衣縮食過日子,別說追求時髦、流行的服飾,就連每天的夥食都在擔憂,因而與那些過著衣食無憂的同學相比難免產生心理上的巨大反差。由於原有教育條件相對薄弱以及受其自身經濟條件的限製,他們發覺自己在經濟、知識及技能等許多方麵與其他同學相比,差距懸殊,遂有自慚形穢之感,愈加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勇氣和信心,久而久之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
二、過度的防衛心理
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很敏感。容易把同學交往中的一些正常行為誤解,或者是把一些小的誤會放大。由於激烈的競爭、繁重的學習、陌生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以及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念的衝擊,一些貧困生變得敏感而多疑,同學間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或某種無意行為都可能給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造成情緒上的強烈波動。具有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往往在主觀上假定他人對自己不利,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害怕別人議論自己的貧窮和其他不如人的地方,因而具有過度的防衛心理。
三、嚴重的焦慮心理
焦慮對貧困大學生而言通常是由於自尊心受損、自信心喪失、失敗感引起的。貧困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往往承載著家庭和個人對未來更多、更高的期望,他們希望通過發奮成才來徹底改變自己和家庭的貧困境遇和現實命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難以通過其自身努力和拚搏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時他們每年要應付對自己來說高昂的學雜費和生活費,加之社會競爭激烈,許多社會不公平導致貧困生發展機遇不平等,造成貧困大學生心理失衡。這樣易使他們產生對個人生存和未來危機的持續焦慮和緊張心理。
四、過分的忌妒心理
貧困非常容易使人產生忌妒之心。首先,不少貧困生的智力、能力及學習成績等自身條件並不比相當多的富裕同學差,甚至優於他們,僅僅是因為出生在貧困山區或落後農村等自然原因便遜色於富裕學生,因而這些貧困生常常覺得命運於己不公,心理極不平衡。不少貧困生認為同在一起學習生活,別的同學在經濟上無憂無慮,而自己卻常常為生活費學費犯愁,自覺上天不公平,從而產生忌妒心理。其次,看到富裕同學花錢瀟灑而心生忌妒。富裕同學常常身著名牌服裝,飲食奢華,花錢隨心所欲,引得貧困生羨慕和忌妒。第三,少數富裕同學顯露出來的“高人一等”的傲慢態度常常使貧困生因不滿而生忌妒。富裕同學表現出來的那種優越感往往會刺激貧困生,使其產生不滿情緒,甚至持厭惡和仇視的態度。但是,貧困又常常是自己個人的事情,很多貧困生並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甚至常常回避這方麵的話題,表現得過分忌諱。
五、強烈的孤獨心理
貧困大學生在經濟上捉襟見肘的窘迫常常讓他們感到尷尬,而外人並不容易察覺。貧困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難以麵對一些同學間的消費攀比,自尊心普遍脆弱,於是逃避現實,沉默寡言,不愛與人交往,內心變得孤獨苦悶。由於自卑,部分貧困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缺乏必備的自信和勇氣,經常會采取躲避、退縮的應對方法,不能自然地融入同學中間,表現出比較明顯的自我封閉現象。例如,有些貧困生由於經濟條件有限,擔心自己拮據的消費讓人小看,便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采取逃避的方式以避免自尊心受到傷害。但是,這種封閉心理與年輕人強烈的人際交往需求形成極大的反差,雖然把自己封閉起來,但內心孤獨,渴望與人溝通感情,交流思想,這一矛盾更加重了他們內心的痛苦。六、過分的虛榮心理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並因此而滋生出榮譽感。正當、適度的榮譽感不僅能激勵人們自尊、自愛、自強和進取,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誌。榮譽感體現了一個人對生活中真、善、美的正確評價和追求,並通過踏踏實實、孜孜不倦的努力奮鬥而獲得滿足。如果偏離了這個軌道,片麵、過分地追求那些不正當的名譽就會陷入虛榮的心理偏差之中。虛榮心是求虛假榮譽的心理活動,它使人表現出對表麵浮華的東西的過分向往。一些貧困生進校之後,不能正確認識自身貧困的現狀,而是極力去掩飾這一事實,以不符合自身真實情況的行為來偽造一些假象。例如,有些貧困生借錢買豪華服裝,買先進手機,請同學大吃大喝,在別人麵前吹噓無中生有的事;還有一些貧困生借身體強壯,忍饑挨餓,但是在別人麵前絕對不表現出自己的貧困,以免傷害到自己的自尊。這都是一種極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這種反常的舉止正暴露出他們心理上的虛弱,實際上是自欺欺人。七、嚴重的抑鬱心理
抑鬱是一種複合的負性情緒,它是在自我意識增長的基礎上,因欲望不能滿足而產生的一種興奮程度不高的心理狀態。抑鬱心理的典型表現是情緒低落,心境憂鬱,以對生活的興趣減退、缺乏活動願望和喪失活動能力為行為特征,並包括失望、悲觀以及與憂鬱相聯係的其他感知及軀體方麵的問題。貧困生存在著普遍的抑鬱心理,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情緒低落,意誌消沉,過度誇大自身的不利因素,過分自我否定,認識不到自身存在的潛能,挫折感嚴重,容易失去前進的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