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生社團(1 / 3)

第五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生社團

引言

【本章提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學術界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人際關係及就業壓力等多個角度對此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都很少論及學生社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大學生經常遭遇各種挫折,從挫折心理這一角度來探析學生社團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的影響,探討學生社團在大學生心理調適中如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關鍵術語】挫折心理;學生社團;心理調適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市場機製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化步入大眾化軌道。麵對社會的巨大變革和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現代大學生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發展階段,有消極和積極兩方麵的心理特點,往往造成其發展不平衡和各種各樣的內心矛盾。尤其是遭遇挫折後,不能及時調整心態而陷入消極的心理反應,造成壓抑、抑鬱、苦悶等情緒,嚴重的可能造成攻擊、自殺或傷害他人等暴力事件。大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尤其是挫折承受力,是各大高校和社會目前都積極關注的問題。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實現身份轉換的一個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心理轉換的一個關鍵期,作為大學第二課堂的大學生社團,在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心理調適方麵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第一節 大學生挫折的表現與產生原因

挫折本身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指個體活動的一種特殊環境,即阻礙個體實現目標、滿足需求的情景和事務,這就是挫折情景,也稱挫折源;第二層意思是指個體由於挫折情景而產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緒狀態等,即挫折感受,也稱心理挫折。心理學所講的挫折,通常是指一個人在目的的驅使下,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障礙,又無法克服時所產生的緊張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

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組1997年11月至1998年10月對北京67所高校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衛生問題的大學生占16.51%,絕大部分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在遇到挫折後,不能轉向積極的挫折反應。

根據華南師範大學曹靜海對華南師範大學學生進行的挫折感調查、統計和分析結果顯示,師範大學生的挫折感來自於多方麵,主要集中在能力、學業、理想、個人情感和自身條件等方麵。

一、大學生挫折的幾種常見表現

(一)適應挫折

適應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必備能力。但是,隨著社會變化的迅速、競爭的激烈、價值的多元、選擇的多樣、人際關係的複雜,許多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開始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大一新生,麵對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心理上的不適應,常常產生焦慮、失落、困惑、抑鬱、自卑等不良情緒。

(二)交往挫折

有研究顯示,大學生有70%左右的時間用於人際交往,可見交往在大學生心中的重要性。但是,由於缺乏溝通技巧或自身缺陷導致的人際關係的不協調,甚至是障礙而陷入孤獨、自閉、自我防禦的狀態的大學生不在少數。

(三)戀愛挫折

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伴隨著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對愛情的欲望和追求自然會非常強烈。但由於心理的不成熟和對愛情的簡單理解,導致愛情失敗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心理問題並不鮮見,同時,由於缺乏科學的性知識,性衝動與性壓抑導致的心理失常等問題也屢屢出現。(四)就業挫折

大學生由於涉世不深、經驗缺乏、自我調節能力低下,又具有較高的期望,當麵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複雜的就業環境時,不可避免地產生就業壓力和心理不適應,加之對自身的能力缺乏準確的評判和就業準備不足,容易產生焦躁、不安、壓抑等消極情緒。

二、大學生挫折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挫折產生的原因相對較複雜,有其自身的,也有來自外界的,有先天的遺傳,也有後天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個人的生理及心理條件

大學生的自身條件和能力與自我期望之間的矛盾是產生挫折的重要原因。大學生的自身條件包括個人的才智、能力、品行、身心素質、性格等方麵,這些方麵並不都是完美無缺的,由於自身的缺陷或不足帶來的限製,常常使很多需要得不到滿足,例如,由於容貌或身高的原因,造成心理上的自卑感,自信心的降低,在擇偶方麵遇到麻煩。有的大學生不能客觀地從自身出發,常常對自己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製定過高無望的目標,一旦無法實現而自己又不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時,挫折感就產生了。

(二)個人的經驗以及由此形成的挫折承受力

有研究表明,在以前的生活中經曆過挫折,有更多經驗的人,在麵對挫折時更易對心理困惑進行幹預,自我調節,使挫折帶來的不良情緒得以解脫,保持心理健康發展。反之,很少經曆挫折,缺乏經驗的個人在遭遇挫折後,更易造成心理困惑,形成心理危機。大學生經驗少,挫折承受能力低,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三)自然環境

這主要是指個人能力無法克服的自然因素的限製,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天災人禍”。自然環境造成的挫折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尤其是正處於心理、生理發展轉折期的大學生,由於經驗少,能力低,沉著冷靜應對問題的心理素質差,遇到各種自然環境帶來的危機時,難免驚慌失措,產生挫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