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要求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要從客觀現實出發。職業生涯規劃既然是一種個人設計,難免帶有主觀色彩,所以客觀性原則一方麵要求規劃者在自我評價環節能夠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既不隱瞞歪曲,也不放大縮小的中肯評價。另一方麵還要求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力求符合自己的客觀實際。在排除個人主觀好惡的前提下,正視職業現實中的各種矛盾,敏銳地發現這些矛盾中所孕育的發展機會。
5.發展性原則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未來職業生活的總體而長遠的設計,而不是當下的職業生活計劃,因此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具有前瞻性,而不能被當下的某些現象所迷惑,不能因當下的利益誘惑而放棄對職業理想和人生長遠目標的追求。發展性原則要求輔導員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潛能,適時地調整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進度、內容等,其中包括規劃內容的轉換或增加。發展性原則還要求輔導員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幾年或者幾十年進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明晰個人職業發展總的方向和階段性成效,確定個人職業發展的目標和實現的路徑等。
6.動態性原則
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對未來進行預測的基礎上的,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之初,一定要為未來的變動預留一個適當的彈性空間,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執行過程中,要注意對規劃進行微調甚至全麵調整。動態性原則要求在職業生涯規劃時要遵循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地調整和安排各個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計劃,確立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階段性目標,並且在每一階段又有“起點”和“終點”,即“開始執行”和“實現目標”兩個時間坐標。動態性原則還要求特別注意所在高校的動態發展。對於輔導員來說,高校的動態發展決定著個人的發展。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充分考慮輔導員自身及所在院係、學校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並使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實施計劃與之保持動態適應。
三、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五W法”、“SWOT法”、“PPDF法”、“職涯願景模型法”等。輔導員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時,可以從自身特點和條件出發,借鑒這些方法來進行。
1.“五W”法
輔導員職業生涯管理中自我規劃可用“五W”的歸零思考模式,這個方法共有五個問題:一問Who are you? 這個問題要求輔導員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對自我有一個全麵、客觀、清醒的認識,對自身所處的環境也要進行充分的評價。二問What do you want? 這個問題要求輔導員仔細考慮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職業生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輔導員要盡量達到鎖定自己職業生涯目標的目的,明確個人在一定時期內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方向。三問What can you do? 這個問題要求輔導員對自己能力和潛力進行全麵總結。作為一名輔導員,一定要清楚自己具備哪些能力,能夠在哪些領域顯示自己的才幹等。隻有擇己所長,才能充分發揮最大能力,使學生受益、學校受益,從而個人也獲得最大的成就感、滿足感,形成雙向良性循環。四問What can support you? 這個問題要求輔導員除了了解自身能力外,通過對主客觀因素的深入調查,要對周圍供自身發展所需要的環境資源做出可行性分析,把國家的政策方針、學校的規定和個人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形成對個人發展有利的局麵。五問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 這個問題要求輔導員確立自己最終的職業目標,輔導員在權衡多重因素,多個發展方向以及個人的能力基礎上作出的職業生涯發展長遠的目標,這個目標不僅為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是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的動力。輔導員能夠全麵仔細地回答這五個問題,並找到它們的最佳契合點,就可以完成一次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
2.SWOT分析法
SWOT法最早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其中S代表優勢(strength),W代表弱勢( weakness),O代表機會(opportunity),T代表威脅(threat)。其中優勢和弱勢是內部因素,機會和威脅是外部因素。SWOT法就是用係統的思想把這些似乎獨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有利於人們對個人或組織所處情景進行全麵、係統、準確的研究,有助於人們製訂發展戰略和計劃,以及與之相應的發展機會和策略。輔導員可以通過SWOT分析來檢查自己的技能、能力、職業喜好和職業機會,發現自己的優點和弱點,進而評估出自己在職業道路上的機會和威脅所在。輔導員做個人SWOT分析需要認真投入和對待,進行一次詳盡的SWOT分析,將會為一個人以後的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一個連貫的、實際可行的職業策略。
3.PPDF法
PPDF(Personal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File)法,即個人表現發展檔案。PPDF的內容主要包括:個人情況、現在行為、未來發展。輔導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也可以采取這種方法。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設計一個PPDF,之後交給工作經驗豐富的輔導員或者自己的領導,請他們提出意見和建議,並請他們監督個人的執行情況。同時,在執行過程中,資深輔導員和領導可以適時建議調整個人的目標,以便更好地實現個人的規劃。
4.職涯願景模型法
職涯願景是每一個人經過職業的發展實現職業目標的夢想,對應於個人的職涯願景,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其長處和不足都是在同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確定的。職涯願景模型法要求輔導員在確立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之前,一定要對個人的願景進行規劃,明確個人願景是什麼,在實現個人願景的過程中,認清個人的優勢、專長以及興趣愛好等。輔導員隻有盡可能地發揮長處、善用長處、彌補不足,使得個人在機會的把握、興趣的導航、技能的增長、性向的管理上接近並重合於職涯願景時,職業目標才能得以實現。並且,輔導員還需要通過想象實現願景後的情景、形容個人願景、檢驗並弄清楚願景的程序和步驟建立個人願景,盡最大可能地發揮願景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