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美國高校學生事務工作及發展(3 / 3)

美國高校十分注重學生事務管理隊伍學曆層次的提高,其學生工作人員大多是獲得教育學、精神病學、心理學方麵的碩士、博士學位的專家。美國各州都有一所大學設有高等教育行政專業,用來培養學生工作方麵的專門人才,所學課程講究應用性和操作性。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一些大學還增設了學生工作方麵的博士點,培養學生工作方麵的專門人才。同時,為協調工作、溝通信息,全美大學還有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委員會,每年召開年會研討交流,推動工作。可以說,美國高校富有成就的學生事務管理與其管理隊伍的職業化、專家化是分不開的。

三、中美高校學生工作的比較

從發展趨勢看,中美兩國的學生工作表現出一些趨同性,如美國高校學生工作強調教育性和發展性,這和我國高校學生工作一直強調德育的傳統是趨同的。但由於文化傳統、社會製度、價值觀念等方麵的不同,中美兩國學生工作存在較大差異。

1.產生原因不同

中美兩國高校學生工作專職人員的產生,都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產物。所不同的是我國高校輔導員製度就其承繼關係而言,可以追索到紅軍時期的政治工作製度以及黨在根據地創辦學校中的政治指導員製度。學生工作最早發端於思想政治工作,起源於政治的要求,是在外在影響因素驅動下設計出來的製度。政治輔導員製度從一開始就是高校政治工作製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設計對我國高校學生工作影響深遠。目前許多高校學生工作例會製度還被冠以“政工例會”的名稱,高校學生工作者還被稱為“政工幹部”等。

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製度起源於宗教,有著較為悠久的曆史,並且由於高校教學、課程、管理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產生了學生事務從學術事務中獨立出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就在高等學校內部產生了專職學生工作人員製度。

2.工作理念不同

由於兩國文化傳統、政治和經濟製度等方麵的差異,中美兩國學生工作理念迥然不同。我國的學生工作主要以“社會本位”為價值取向,學生工作側重於宏觀的要求,強調“德育首位”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傾向於把學生看作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學生管理表現為對學生行為的控製和約束,以維持學校的秩序和等級分明的師生關係。學生工作主要依靠黨團組織來開展,學生自治的社團組織,必須納入校團委的領導和管理之下。輔導員工作是在學校黨政雙重領導下,完成黨團部署的任務,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服務。

美國的學生工作以“個人本位”作為價值取向,重視學生個體的發展,學生服務以學生發展理論為指導,以服務學生為價值導向,傾向於把學生當作獨立的個體和平等的公民來看待。美國高校學生工作堅持以學生的個性需求為導向,強調滿足和服務於具有不同天賦、不同需要、不同個性的全體學生,開展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學生工作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的工作目標,用服務和研究並重來指導工作。另外,美國高校學生工作允許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有助於學生了解社會,學會與人相處,掌握獨立生活的能力。

3.管理體製不同

我國學生工作通常借助於黨政合一體製,采取學校、院係、班級逐級管理、條塊結合的運作方式。學生工作的行政導向明顯,行政部門直接領導和指導高校學生工作。就目前來說,對本校學生工作發揮行政影響的主要是教育部、省或有關主管部門,行政影響主要通過出台法規和製度來規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處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指令負責高校學生學籍管理、行政管理和其他有關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工作,如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考評、督導,組織校際交流和研討。在現行情況下,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和省(直轄市、自治區)教委的高校學生處還負責招生和就業製度改革、高等教育學曆文憑的統一管理等。並且,我國學生工作的法製化程度較低,在學生管理方麵沒有國家立法,各高校自行製定相應規定,學生管理規章製度的時效性和可操作性較差,往往采取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條規,法律谘詢機構不健全。

美國高校學生工作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實行一級管理、條狀運行機製。在院係一級沒有對應的組織和分工要求,其機構設置和權限分配隻在學校一級進行,學生工作及其管理根據分工由各辦公室直接麵向學生和學生組織開展工作。在學生事務內部按服務種類進行專業分工,直接麵向學生服務,表現出較高的專業化特征。因此,美國高校學生工作的教育行政導向弱,行業規範影響較大,具有明顯的“自治”特色,高校學生管理規章製度由各高校根據自身的管理特點來製定,各高校均有一套行之有效、完整配套的學生管理規定,如“學生行則”和“學生的義務和權利”等。在美國,影響高校學生工作的校外因素往往來自行業規範,即某一專業協會製定推行的職業標準。並且,美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法製化程度較高,高校製定了完善的工作法規和健全的規章製度,實行包括獎學金、助學金、貸款和打工在內的經濟資助獎勵製度,處理學生有嚴格的法治化程序和學生申訴製度,學生工作管理組織設置健全的法律谘詢機構。

4.職責定位不同

中美兩國大學都把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等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工作包括了許多相似的內容:都是以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為根本目標,都涉及學生在校生活的各個方麵,而且兩者在服務性工作方麵的共同之處日益增多。作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手段,中美兩國大學的學生工作在職責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輔導員一般接受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和院係的雙重領導,工作職責包括兩方麵:一是接受學校黨委和學生工作部(處)的領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接受院係領導,協助院係做好教學方麵的服務性工作,工作重心在於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從學校這個大環境出發,在學生管理中為學生服務。

美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全方位的,囊括了招生、社團活動等在內的全部內容,並適時推出新服務。美國輔導員協會認為輔導員的工作重心在於教學外圍的谘詢服務,將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分為心理、職業和社會化輔導三方麵,工作目標主要是對學生的反應能力、複雜的認識能力及批判思想的培養和訓練;對學生解決實際生活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對學生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的培養;對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欣賞和包容;對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對誠實等品德以及城市責任感的培養等。

5.工作方式不同

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方式以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為主,並輔之一定的谘詢與服務方式。管理性的工作方式,決定了輔導員必須對幾個班級(生活園區的樓)實體負責。由於思想政治教育和穩定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搞好班級的工作,輔導員除了自己的努力工作以外,還要依賴班級的學生骨幹隊伍,信息的傳達、工作的落實往往通過班委會、團支部來完成。因此,學生骨幹隊伍建設也成為我國輔導員所特有的工作內容。通過輔導員的組織管理,學生幹部的廣泛參與,擴大了為學生服務的工作人員數量,並使為本班(年)級學生的服務更全麵、更完善、更具體。

美國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方式采取谘詢、服務為主的管理方式,並在一定範圍內輔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服務性的工作方式使學生隻要有需要,都能夠通過預約輔導員解決許多的難題,這是一種輔導員對學生的直接服務。需要輔導員時,學生可向輔導中心(Learning Centre)提出預約,輔導中心會根據具體情況安排輔導員進行個體或團體輔導,比如高校新生入學後有若幹學生向輔導中心預約上課、記筆記方麵的輔導,輔導中心會針對學生的需要安排一次團體輔導。一般情況下,合格的輔導員都能夠以比較熱情、周到、科學的工作方式贏得學生的好評。

6.運行績效不同

我國輔導員的管理和服務的工作職責能夠在輔導員的領導和管理之下比較好地完成。我國高校校園安全穩定、犯罪率極低,有良好的校風、學風,有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生活動,有良好的班級文化和寢室文化,學生畢業率比較高等。這些都得益於我國高校黨委的有效領導,強有力的管理體製,輔導員的指導和管理能力以及細致全麵的工作。

美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內容在於服務,因此在心理輔導、職業輔導、學習輔導、生活輔導等方麵,能夠運用心理學、醫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公共關係學等學科的前沿理論和實踐為學生服務。因此,向輔導中心尋求幫助的學生確實能夠享受到比較好的服務。但是美國高校將寢室管理、行為規範管理等工作都交給宿舍部管理,管理比較鬆散,而且有相當多的學生在校外租房,無法進行管理。因此美國高校校園不像我國高校那麼穩定,犯罪率也比較高,學生學風也沒有我們這麼好,畢業率也比較低。

7.隊伍建設不同

我國高校輔導員一般統稱為政治輔導員或者學生輔導員,工作內容涉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特困生資助、就業指導等,工作事務繁雜、量大,而其地位、職位、福利待遇等與其工作量卻不相稱,以工資薪水為主,無其他收入來源。盡管在高等教育中,我國的學生工作也成為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學生工作隊伍還很不穩定,許多輔導員隻是將學生工作作為一種經曆,將輔導員工作當作走向行政崗位和教師崗位的“跳板”,而不是作為一種穩定的職業或一項事業來對待。輔導員隊伍以研究生、兼職人員為主,非學生管理專業出身者仍占主體,缺乏長效的培訓機製和從事學生教育管理的素質、技能。雖然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本科、碩士、博士的培養體係,但該專業不是培養輔導員的專門渠道,缺少學生管理方麵的專業培養體係。

美國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分類非常細化,既包括全職的心理、職業、學習和生活輔導員,也包括兼職的學習、生活和住宿輔導員等,一個輔導員專門負責一個方麵的工作。在文化素質方麵大都具有教育學、教育管理學、學生事務等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在管理能力方麵,具有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和較高的專業地位,在專業性較強的部門有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谘詢、管理和輔導。在工作強度方麵,美國高校輔導員需要把大量的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和谘詢輔導納入服務範圍,合理收取服務的費用。在晉升發展方麵,美國高校對輔導員有嚴格要求,申請初級崗位、中層管理職位和高級管理職位分別有不同的職業準入標準,並提供相應的職前和在職培訓,並且美國每個州至少有一所大學開設高等教育行政專業,也有學生工作方麵的博士點,為大學學生事務部門培養專門人才,從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崗位的人員,不僅來自學生事務專業,還來自其他專業,如心理、法律和社會學科等,他們把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作為事業去追求,從而也使這一工作領域日益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