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定位
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其特殊的、區別於其他職業的角色定位。隨著社會、教育的發展,輔導員的角色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輔導員隻有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努力地探索、發展和完善自己,才能適應改革需要,才能承擔起輔導員這個光榮而神聖的職責。找準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有利於輔導員發揮其職能,有利於提高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
一、角色與角色定位的概念
角色,指劇中的人物。20世紀20年代,美國芝加哥社會學派的代表人物喬治·赫伯特·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會學研究領域,專指個人在團體中所扮演之職務或必要之行為。意指社會也是個大舞台,每個人在這個大舞台上同樣扮演著實際生活中的各種角色,由此便形成了社會角色這個概念。社會學家凱利認為,角色是他人對相互作用中處於一定地位的個體的行為的期望係統,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期望係統。也有學者指出,“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歸納學者們的觀點,可以對角色做出這樣的界定:角色是由一定社會地位決定的、符合一定社會期望的行為模式。它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的細胞,是人的權利、社會屬性和社會關係的反映。
根據對角色概念的界定,工作在一定組織中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地位,並扮演相應的角色。一個組織就是由一係列的角色所組成的社會結構網絡。在這個社會結構網絡中,每一個角色都是相對於或伴隨於其他角色而存在的。任何一個角色都是由特定的社會需要決定的,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發展。角色的行為真實地反映出個體在群體生活和社會關係中所處的位置。因此,所謂角色定位,是指與人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和行為模式。角色定位包括三個要素:角色的社會地位、社會對角色的要求或期望、角色扮演的行為模式。
二、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地位
對高校輔導員而言,其角色定位首先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在高校的角色地位。明晰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是使輔導員在其基本職責內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的基礎。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
1.輔導員是教師隊伍的一部分,但有別於一般的專業教師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在現代高校教育體製下,這些職責不僅由任課教師來完成,還有一部分由高校輔導員來完成。2000年頒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中提出:“專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應該承擔‘兩課’或其他課程的教學及相關科研工作。”這就在理論上確定了高校輔導員是教師隊伍的一部分,是教書育人的教育者。輔導員是教師,但是輔導員有別於一般的專業教師。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寓教育於學生黨團建設、日常教育管理與服務以及課外活動指導之中。其工作內容包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學生黨團建設、評獎評優、違紀處理、學生集體和組織管理、課外活動指導、學生學習與成才指導、就業指導與服務、心理健康的一般谘詢與輔導等。這些工作體現了學生工作的性質,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明顯不同於任課老師。
2.輔導員是行政管理幹部的一部分,但有別於一般的行政管理幹部
1980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出《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既是黨的政治工作隊伍的一部分,也是教師隊伍的一部分。”後來,國家又頒布了一些文件,這些都確立了高校輔導員是幹部隊伍的一部分,發揮著管理的職能。高校輔導員管理的對象是大學生,擔負著大量的日常行政、教學管理工作,維持學校的正常秩序並促進大學生的全麵發展。輔導員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學風建設;學生基本資料的管理工作;學生行為規範的管理;學生工作日常管理;製訂學生工作計劃;完成領導和上級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管理是輔導員分內的事,但是輔導員有別於一般的行政管理幹部。由於工作的特殊性,管理隻是輔導員開展工作的一種方式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才是輔導員工作的目的。輔導員任務是通過對學校有限教育資源的配置,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其管理方式主要是通過智力活動和知識中介來進行;其工作性質具有很強的精神性,所以,輔導員工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服務工作,而是一種以特定方式推動和全麵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任務的教育活動。輔導員不僅要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感悟輔導學生,寓教育於引導之中,也應該以指導學生發展為主體工作,寓指導於輔導之中,以學生事務管理為基礎工作,寓管理於服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