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挑選與分級 采收後,剔除傷、殘、次、爛及病蟲果,進行分級。基本要求是果實達到適當成熟度采摘,成熟狀況應與市場要求相一致(采摘初期允許有綠色麵積:甜橙類≤1/3、寬皮柑橘類≤1/2早熟品種≤7/10),允許脫綠處理;合理采摘,果實完整新鮮;果麵潔淨;風味正常。對果實的外觀質量、內在品質及果實大小也有明確的規定,具體可參考國家標準(GB/T12947—1991鮮柑橘)。
(3)保鮮劑處理 對於長途運輸或貯藏的果實,必須通過保鮮藥物處理,以免中途腐爛。生產中使用的多是農藥類殺菌劑,如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也有配合使用生長調節劑。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食品安全意識也逐步增強,這些防腐劑的使用也必將受到限製。推薦使用天津生產的CT-柑橘專用液體保鮮劑,是根據柑橘采後病害種類、病害發生規律及生理代謝特性而研製的一種具有防腐、保鮮能力強的液劑。而對於直接上市銷售的果實,可進行打蠟處理,增加果實外觀色澤,保持果實水分,提高商品價值。
(4)預冷 整理好的柑橘稱重過磅後入庫上架預冷,要整齊攤開擺放,避免堆擺過厚。預冷時間以冷透為準,即果溫(箱內中間果實溫度下降為0℃)。
(5)包裝 目前柑橘果實的內包裝一般采用聚乙烯塑料膜,製成規格不同袋子使用,以單果包裝最為常見。規格為18cm×13cm,薄膜厚度為0.015~0.02mm。外包裝通常采用紙箱、每箱5kg左右。
(6)貯藏 一般早、中熟品種包裝後盡快運輸上市。耐貯的中熟或晚熟品種預冷後放入低溫庫或室內貯藏,庫溫保持在各品種適宜溫度,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一般來講橘類較耐低溫,柑類和橙類次之,檸檬最不耐低溫。柑橘類果實對低O2和高CO2十分敏感,柑橘中橙類雖能耐2%的CO2,但控製不好,也會產生CO2傷害。因此不適於采用氣調貯藏。因此,在柑橘貯藏過程中,應注意通風,以便排出多餘的CO2氣體。
(7)運輸 運輸工具必須幹淨、幹燥、無異味,要有通風、防日曬和防雨雪滲入的設施。柑橘的生產有著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冬季南方柑橘運到北方,首先要防熱,然後要防止低溫傷害。
(8)銷售 在適宜的貯藏條件下,11~12月采收的檸檬果實,可貯至翌年的6、7月份,最長可到8月份;橙類也比較耐貯,橙類中的錦橙、雪橙、柳橙等品種,也可貯藏5、6個月,四川省南充市利用土窖貯藏鵝蛋柑(橙的一種),可貯至翌年的8月;柑類中的蕉柑較耐貯藏,一般可貯4~5個月;其次是溫州蜜柑,柑(相柑)。最不耐貯運的是橘類,如四川的紅橘、福建的福橘,浙江的早橘等,貯藏期隻有1~2個月,超過這個時間就會發生枯水,使果實失去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