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荔枝(1 / 2)

一、我國荔枝生產概況

荔枝原產於我國,主要分布於北緯18°~29°範圍內,且廣東栽培最多,福建和廣西次之,海南、四川、雲南、貴州及台灣等省也有少量栽培,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栽培品種和技術最佳。2006年,全國種植麵積57萬hm2,產量1507978t,其中廣東荔枝產量就達909472t,廣西荔枝產量為359021t。

世界上荔枝有300多個品種,中國廣東省就占170多種。主要栽培品種有100多個,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3種類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種“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種“香荔”等品種最為名貴。市場上常見的有以下幾個主要品種:三月紅、圓枝、黑葉、桂味、糯米糍、元紅、蘭竹、陳紫、掛綠、水晶球等。

二、我國荔枝的物流路線

新鮮的荔枝每年5月開始上市,7~8月是最大上市的時節。荔枝采收後內銷物流方向主要是從各產地向廣州、深圳流動線,以及由各產地向北方各大城市流動線,中小城市去得不多,鄉鎮農村市場少有問津。

出口物流方向一般均從各產地集中到深圳再出口到中國香港地區,並轉口到東南亞,少量出口到北美、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三、荔枝的物流保鮮技術工藝

(一)貯藏特性與環境條件

荔枝是一日色變、二日皮變、三日味變的嬌氣水果,運銷風險較大。荔枝屬無呼吸高峰型果實,其呼吸強度比蘋果、香蕉、柑橘大1~4倍。由於果皮薄、有龜裂片,果皮與果肉之間連接疏鬆,致使其果肉中的水分易於散失;加之其果皮富含單寧物質,生理失調及微生物等作用引起果皮褐變,導致果實抗病力迅速下降,色、香、味衰敗,進而被病菌侵染而腐爛。

荔枝冷藏適溫為3~5℃,相對濕度90%~95%,適宜的氣體條件為CO23%~5%,O23%~5%。據華南農業大學研究表明最適的控製氣體貯藏(CA)為O25%,糯米糍為CO23%,桂味為CO25%,貯藏期可達34d,貨架壽命24h,好果率85%以上,而淮枝的最佳氣體組合為CO210%和O23%。

(二)物流工藝路線與操作要點

1.物流工藝路線

采收→選果分級→5℃冰水藥液浸果5~10min→包裝→冷藏→1~5℃冷藏車或保溫車運輸→銷地冷藏→銷售。

2.操作要點

(1)選擇適宜品種、保證優質果源 宜選擇中、晚熟品種中耐貯性較好的淮枝、桂味、白蠟子、尚書懷、烏葉荔枝等進行長途運輸或者貯藏。加強果園的管理,特別是病蟲害的防治,最好在采收前噴一次防“霜疫黴病”的藥。

(2)采收 海南早熟品種在4月份就可以上市,粵西、茂名、高州、電白在5月上中旬也開始采收,5月中下旬,珠江三角洲地區、東莞、從化、深圳等地開始收獲;5月下旬到6月上旬粵西地區的仙尾、揭陽、普寧等地也開始收獲,6月中下旬福建南部荔枝下樹,並可持續到7月中旬左右。

貯藏運銷荔枝的采收成熟度在八成熟到九成熟最好,即果皮1/2~2/3轉紅,內果皮表麵仍為白色,糖酸比在35%~75%(品種間有較大差異)。

不論早、中、遲熟的荔枝品種,采收時間應選在晴天早晨或多雲和陰天,多在果穗膨大的“葫蘆頭”上方剪下。采收時注意避免日曬雨淋,以免產生裂果或田間帶菌。

(3)挑選與分級 目前,分選標準一般是要求八九成熟,無蟲,無表麵褐變,嚴格去除隔日果、落地果。這一環節荔枝的損耗達3%~5%。

(4)預冷和保鮮劑處理 采後快速預冷是荔枝保鮮的重要環節,—般荔枝采後立即分選包裝,並進行冰水預冷至5~10℃,冰水中還需加入防止酸腐病和霜黴及疫黴病的殺菌劑,如500倍稀釋的特克多。也可以用如多菌靈、托布津、抑黴唑等幾種殺菌劑,晾幹後用聚乙烯塑料薄膜進行包裝。為防止荔枝果皮酶促褐變,也可用化學藥劑SO2對荔枝進行褪色、複色或護色處理,以保持果皮的鮮紅色澤。長期貯藏或遠距離運輸時多用熏硫處理,其SO2釋放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荔枝包裝後1~2d內釋放出較高濃度SO2對荔枝進行表麵消毒,第二階段釋放0.05×10-4~0.1×10-4的SO2可達兩個月左右,用來抑製長期貯藏或遠距離運輸時的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