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哈密瓜生產概況
哈密瓜是我國的名優水果,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的流通量逐漸增大。新疆是我國名特優哈密瓜的生產基地,目前哈密瓜種植麵積達到3.3萬hm2,年產量100萬t以上。
近年來在海南、廣東雖種植反季節哈密瓜,但品質很差。采後損耗極大,其主要原因在於產地栽培粗放,連茬嚴重,導致采前病害大舉侵染,采後條件適宜時病害暴發。
二、我國哈密瓜的物流路線
6月份開始,新疆東部哈密瓜的早熟品種開始收獲,8月份北疆和南疆同時開始收獲,到10月份南疆喀什、伽師出產的伽師瓜上市。哈密瓜的收獲期長達5個月。收獲後由新疆向國外出口或者向全國各地運輸銷售。
出口物流主要是從產地經廣州、深圳抵達香港,部分耐貯品種轉口到東南亞地區;第二條線,從產地經天津出口到日本、韓國,數量很少。
內銷物流分5條線:①廣東華南線;②上海華東線;③華北東北線;④中原西湖線;⑤西南線,其中華南線和華東線的物流量為最大。
三、哈密瓜的物流保鮮技術工藝
(一)貯藏特性與環境條件
哈密瓜采後物流過程中存在腐爛、變軟、冷害等問題。哈密瓜呼吸類型可分為躍變型、非躍變型和中間型3種。一般早熟種有典型呼吸躍變,晚熟種中3種呼吸類型均有。
晚熟品種一般果皮堅韌,有彈性,肉質致密,瓜麵光滑,蠟質層厚而耐貯藏,也耐冷害,貯溫3~4℃為宜;早、中熟品種不耐長期貯藏,貯溫5~8℃較為安全,但晚熟的伽師瓜0~1℃可貯到翌年1月份。據現有資料分析,哈密瓜不耐高CO2,貯藏期間不宜選擇透氣透濕性差的保鮮袋。適宜條件下,哈密瓜貯藏期2~4個月。
(二)物流工藝路線與操作要點
1.物流工藝路線
8~9成熟哈密瓜無傷采收→剔除傷、爛、病果→防腐處理→風幹→及時入庫於3~5℃下預冷2~3d→包裝→裝箱→碼垛於3~4℃貯藏。
2.操作要點
(1)采收 適時采收,8~9成熟采收即提前4~6d采收適用於貯藏或長途運輸;密極甘品種果肉硬度8.22kg/cm2(HP-30型硬度計),以含糖量做指標,貯藏用瓜采收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於10%。采前7~10d禁止灌溉。
(2)挑選與分級 哈密瓜的分級標準目前尚未出台,但一般以網紋粗密、瓜的成熟度、著色深淺度(綠→黃綠→黃→淺黃)、無病斑、單果重、瓜柄無病症為標準,分選中損耗率達20%,主要是挑除病瓜和小瓜,瓜型不正瓜等帶有缺陷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