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板栗(1 / 2)

一、我國板栗生產概況

板栗是我國特產幹果之一,素有“鐵杆莊稼,木本糧食”之美稱。我國板栗的產量和品質,在世界食用栗中居首位,在國際市場也受到廣泛青睞,占據優勢地位,目前尚無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年出口量保持在3萬t以上,是目前我國農產品出口換彙率較高,數量較大的產品。

板栗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集中產區有河北的遷西、遵化、邢台,湖北的羅田、麻城,貴州的畢節、安順,山東的臨沂、泰安、濰坊、煙台等縣(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大,在各地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種群,如東北品種群、西北品種群、華北品種群、長江流域品種群等。但是,由於板栗成熟季節比較集中,加之保鮮貯藏技術跟不上,致使每年有15%~20%的板栗因失水、黴變而損耗。

二、我國板栗的物流路線

內銷的物流路線主要是各個產地往城市流通。外銷的物流路線主要是往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外銷物流路線主要是從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出口到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韓國、泰國等國家和經中國香港地區再轉銷到英國、美國等國家。而以日本購買量最大,占總外銷量的80%以上。

三、板栗的物流保鮮技術工藝

(一)貯藏特性與環境條件

板栗為堅果類果實,它有堅硬的外殼和含水分較少的種仁,屬於非躍變型果實,但呼吸速率比較高,尤其在板栗果實采後第一個月內,呼吸作用十分旺盛,20℃條件下,呼吸高峰可達80mg/(kg·h)。隨著貯藏期的延長,果實的呼吸速率逐漸下降。呼吸速率的高低直接影響果實的耐貯藏性。

板栗貯運有三大問題:黴爛腐敗、風幹失水和發芽。病原真菌引起的黴變腐爛主要發生在栗實采後和貯存期,病栗率通常達22%~54%。板栗極易失水,失水後貯藏也是引起腐爛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室外風幹1d,失重11.2%,貯藏後並不發生腐爛;風幹2d,失重19%,沙藏後腐爛率26.7%;風幹1d,失重11.2%,沙藏後腐爛率80%。板栗種子具有休眠特性,休眠解除後即萌芽,在生理上表現為呼吸上升和內源激素增加。板栗采後的生命活動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采收到11月中旬呼吸作用旺盛,澱粉降解快;第二階段: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板栗處於休眠期,貯藏相對安全;第三階段:2月中旬後,板栗休眠解除,生命活動再次活躍,是貯藏板栗的危險期。

板栗的冰點溫度為-4~-5℃,-4℃是果實貯藏的臨界溫度,低於-4℃會引起果實凍傷,在-4℃以上並接近-4℃的溫度條件下貯藏能顯著降低板栗的呼吸速率。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為宜。板栗貯藏的適宜氣體成分為CO22%~5%,O23%~5%。

(二)物流工藝路線與操作要點

1.物流工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