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設計理念,中央隔離帶的綠化作用很小,而且高速公路建成後的維護代價高。中央隔離帶縮小後,可以增加通行能力。因此,長株高速道路兩米多寬的中央隔離帶,被縮小為一米。
基於節約利用土地,長湘高速公路在規劃中切實考慮路線走廊帶的選擇,創造性地提出了公路占用地價值評價模型,路線方案繞開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西移三至五公裏,從量與質的角度最大限度地保護土地資源。在工程建設中,長湘公司堅持“不破壞也是對土地資源最大保護”理念,初步完成了高速公路建設集約用地技術研究,注重公路施工集約用地,如利用互通三角區堆放棄土,土地複墾與綠化相結合,以橋代路等。開工一年來,通過運用“兩型試驗區”高速公路建設土地資源保護和集約利用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長湘高速公路節約耕地68公頃,並集中儲備了大量的種植土和苗木。
大瀏高速公路自開工建設以來,對線路進行了多次優化。根據優化設計方案,工程造價將降低近1億元。全線10條隧道減少至9條,大小橋梁保留了47座。為保護生態環境,隧道施工均采用了“零開挖”進洞方案,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同時減少占地500畝,其中大部分是耕地。
5、走生態旅遊之路,成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所謂生態旅遊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識為取向,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確保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公眾教育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的旅遊活動。
領略瀟湘之美,瀟湘之魂,瀟湘之韻
湘江兩岸風光秀麗,曆史文化底蘊深厚,開發旅遊條件得天獨厚。“瀟湘夜雨”、“煙寺晚鍾”、“洞庭秋月”、“江天暮雪一輪明月映江閣
”等瀟湘八景充滿詩情畫意,美不勝收。古往今來,屈原、李白、杜甫、柳宗元、周敦頤、徐霞客、王夫之等遷客騷人流連於湘江,留下了千古詩文。炎帝陵、舜帝陵、周敦頤故裏、柳子廟、南嶽大廟、石鼓書院、嶽麓書院、橘子洲、屈子祠、嶽陽樓等厚重的人文景點,令人向往;湘江養育了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羅榮桓這些共和國的開國偉人,人們每一次麵對它,都有一種心靈的震撼。
億萬年不息流動的湘江,五千年文明浸染的湘江,在21世紀將以更時尚的形象展現。數十座大橋如湘江飄逸的絲巾。長株潭湘江風光帶的打造,使長沙的兩岸,楊柳依依,曲廊涼亭、雕塑、詩碑輝映。周末焰火、音樂噴泉、水幕電影、歌舞廣場讓夜晚光影飛揚。株洲段石峰遠眺、神農懷古、曲尺幽徑、古刹詩情等十景,讓湘江增色;而沙灘廣場、健康廣場、酒吧一條街,讓湘江有了狂歡的理由。2011年6月完工的湘潭段湘江風光帶將把楊梅洲、窯灣、壺山、陶公山、望衡亭、秋瑾故居、文廟、關聖殿等景點串成一條閃閃的珠鏈。兩岸正在布局的酒店、會展中心將扮美湘江的岸際線,森林公園的綠色倩影要激蕩湘江的柔波,“湖南迪斯尼”方特歡樂世界裏的笑聲欲撫平湘江的皺紋。而永州、郴州、衡陽、婁底、嶽陽,不甘落後,正在全力扮靚母親河。
在湖南旅遊成功邁上千億產業新台階、尋求新的突破之際,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高瞻遠矚,對湘江旅遊開發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把湘江旅遊帶的開發作為全省旅遊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將其打造成融旅遊、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生態休閑旅遊觀光帶。
融旅遊觀光休閑於一體的快樂湘江之旅,在不久的將來就可實現;湘江這條蛟龍騰飛,成為湖南閃亮的名片。
保護景區環境,力推低碳旅行
近年來,南嶽區為推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確定了“生態興旅”戰略。他們花大力氣整治景區環境,刹住亂建賓館、招待所之風,先後拆除28座樓堂館所及半山亭商業一條街。在拆除的地方種植樹木花草,達到恢複生態的目的。該區還采取安置就業、拆遷補償等優惠措施,花巨資分期分批將核心景區村民搬遷下山,目前景區搬遷下山的居民安置房已動工興建。在古鎮改造中,按照“建新如舊”的原則,努力保護古鎮特色,已改建的西街、禦街成為了遊客漫步和購物的特色街。
南嶽區還大力推行低碳旅行。已多次舉辦山地車挑戰賽,吸引了來自美、法、荷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選手參賽,60餘萬觀眾到現場觀看,很好宣傳了低碳旅行理念。為減少車輛廢氣對景區的汙染,南嶽區禁止社會車輛上山。城區公交全部使用電瓶車,以減少排放。從2010年11月1日起,景區全麵推廣環保香,非環保香不準進山入廟。
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了南嶽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登山健身遊、生態體驗遊、原始森林探險遊等旅遊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歡迎,成為南嶽新的旅遊品牌。近3年,南嶽遊客年遞增20%以上。2010年1至9月,門票收入同比增長27.5%。
6、防治土壤汙染,提高土壤質量
土壤汙染主要來源於工業和城市的廢水及固體廢物、大氣中汙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通過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麵的沉降物以及農藥、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受到汙染的土壤,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改變,如土壤板結、肥力降低、土壤被毒化等,還可以通過雨水淋溶,汙染物從土壤傳入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水質的汙染和惡化。受汙染土壤上生長的生物,吸收、積累和富集土壤汙染物後,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可造成對人的影響和危害。
工業對土壤的汙染是個嚴重問題。如清水塘地區土壤重金屬汙染、長沙鉻鹽廠和湖南鐵合金廠鉻渣汙染,造成的區域性環境汙染非常嚴重,老百姓深受其害。這些曆史遺留問題解決起來有很大的難度。
2010年8月31日,世界著名環保企業蘇伊士環境集團旗下的升達廢料處理有限公司與湖南凱天環保科技公司在長沙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在湖南開展環保合作項目。副省長劉力偉、蘇伊士環境集團升達亞洲總裁汪豪銘出席簽字儀式。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以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框架內的土壤修複項目作為合作切入點,共同在湖南開展固體廢棄物、危險廢棄物處理以及土壤修複等環保服務。
2010年7月公布的《湖南省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顯示,我省2007年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中,總磷2.06萬噸,總氮21.89萬噸。其中,屬於農業源(不包括農村生活源)汙染物排放的,總磷1.41萬噸,總氮12.76萬噸,都占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農業麵源汙染嚴重,主要原因就是過度施用化肥。
農業麵源汙染主要為農藥、化肥和畜禽養殖廢水汙染。現代農業過度依賴農藥和化肥,對水體汙染呈現量大、麵廣的特征,最終導致土壤的大麵積汙染,對農產品品質帶來不利影響。湖南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措施是: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既能讓作物“吃飽”保證高產量,又能讓作物“吃好”不浪費,實現低汙染,可謂一舉兩得。省土肥站測算,如果全省5600多萬畝耕地全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一年就可節約1億多公斤化肥,將大幅降低農業麵源汙染,可極大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給土地“體檢”,給作物“配餐”。在炎陵縣大院農場高山蘿卜基地,縣土肥站采集45個土樣進行分析後,專門製定了高山蘿卜“營養套餐”:基肥畝施精製有機肥100~110公斤,28%硫酸鉀配方肥40公斤,硼砂1.2~1.5公斤,鋅肥0.5公斤;追肥施28%硫酸鉀配方肥40~50公斤。2009年,基地生產三茬高山蘿卜共10150畝,平均每畝節約肥料15%,畝產蘿卜2542公斤,比上年畝增265公斤,每畝增收節支212元。
進行無公害與綠色農產品認證。2010年7月7日沅江市南嘴鎮西畔山洲蔬菜基地菜農張建華,將2000多公斤標有“國家有機食品”標誌的辣椒、茄子、空心菜發往深圳沃爾瑪等超市與集市。2010年1至6月,西畔山洲蔬菜基地共銷售不施農藥、化肥的有機蔬菜8萬多公斤。目前,沅江已發展有機蔬菜2000多畝,並有12萬畝蔬菜獲得了無公害與綠色農產品認證。這種措施,既能供應安全食品,又有助於防治土壤汙染。
三、“兩型社會”與大氣汙染防治
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
2007年湖南城市空氣質量受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硫影響,“3+5”城市群中長沙、株洲、湘潭、衡陽、嶽陽和常德6個城市空氣質量為三級,未達標。
2007年度湖南省城市空氣汙染物濃度年均示意圖
2007年可吸入顆粒物(PM10):湘潭、嶽陽、常德、株洲和長沙5個城市年均值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其中湘潭市年均值最高,為0.134mg/m3,超標0.34倍。
2007年二氧化硫(SO2):湘潭、株洲、衡陽、長沙、嶽陽和常德6個城市年均值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其中湘潭市年均值最高,為0.079mg/m3,超標0.32倍。
2007年城市空氣綜合汙染指數示意圖
2007年,長株潭三市的工業廢氣排放量分別為2933547、5755463、18252994(萬標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為49537.93、75686.66、72440(噸)。長株潭大氣汙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企業排放廢氣、揚塵及機動車排放的尾氣等。其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集中、能源消費集中、交通運輸集中,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和環境管理粗放等。要解決大氣汙染問題,必須從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調整能源結構
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導致長株潭城市群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為此,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確保實現主要大氣汙染物減排目標。
項目建設與環保“三同時”
“株機”動電車間原有3台20噸燃煤鍋爐,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00噸、煙塵40噸。2007年,公司投資300萬元實行煤改氣,將3台燃煤鍋爐改造為2台8噸天然氣鍋爐,並於當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他們還籌資259萬元,對改製企業天力鍛業公司10台加熱爐進行了改造,用天然氣替代重油。到2008年,基本消除了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同時,在機車、城軌產業擴能建設項目中,先後投入近4000萬元,配套建設環保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