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收獲成功,成功是一扇虛掩的門(1 / 3)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並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那麼就要付出一般人所不能付出的東西。有付出才會有收獲,這是毋庸置疑的。成功並不在於一個人財富的多少,權勢的大小,身份的高低,它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隻要具備了一定的條件,每個人都能取得成功。

勇氣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你看一下自己周圍的人,就會發現,有的人之所以比你傑出,並不是因為他們得天獨厚,其實你跟他們一樣。如果你今天的處境不如他們,隻是因為你們的精神狀態不同。在同一件事麵前,你的反應和想法與他們不同,他們比你更有勇氣,更加自信。僅憑這一點,就決定了完全不同的成長之路以及事情的成敗。在哈佛大學看來,抱怨自己沒有機會的人,多半沒有勇氣冒險。

雖然說每一次成功都有運氣的成分在裏麵,但是首先一定要有勇氣去嚐試,這樣,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才能夠抓住機遇。如果不敢去嚐試,沒有勇氣,你將不會有任何的機會。生活中,我們的心頭總是會有很多的“不可能”,它一直在侵蝕著我們的理想和意誌,許多我們本應抓住的機會往往會在這些“不可能”中悄悄溜走。事實上,這些“不可能”絕大部分隻是我們的想象,隻要我們有勇氣,敢於主動出擊,那些“不可能”就會變為“可能”。許多情況下,我們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才能和機遇,隻是因為我們沒有那種敢於嚐試的勇氣。因此,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做事,更要培養孩子敢於嚐試的勇氣和精神。

一天,某公司總經理對所有人都下達了一個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去8樓那個沒有門牌的房間。”但是,他沒有向大家解釋原因。從此以後真的沒有一個人違反這條“禁令”。

三個月後,公司又來了一批新員工。在員工大會上,總經理又一次向大家說了這條“禁令”。這時,隻聽到一名新員工小聲地說了一句:“為什麼?”總經理聽到了這句話,但是他沒有因為這個年輕人的無禮而生氣,隻是滿臉嚴肅地說:“不為什麼!”回到自己工作的崗位上,那個年輕人還在想著總經理為什麼下達這樣的命令,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別的同事對他說隻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可以,其他的事不要管。因為“聽總經理的,總是對的。”可那個年輕人強脾氣上來,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不可。於是他決定違反公司的規定,去那個禁區探個究竟。這天,他來到了8樓,輕輕地敲了敲那個房間,沒有反應。年輕人並沒有死心,於是他輕輕推了一下,門竟然被推開了,原來房間並沒有上鎖。房間裏除了一張桌子外再也沒有別的擺設。年輕人來到桌子旁邊,發現桌子上麵有一個已經落滿灰塵的紙牌,上麵有幾個非常醒目的大字——請把這張紙牌拿給總經理。

年輕人將那個紙牌拿了起來,離開房間的時候好像想到了什麼,於是乘著電梯直接去了15樓總經理辦公室。當他將手中的紙牌拿給總經理的時候,總經理笑了笑,然後宣布了一項讓這個新員工震驚的任命:“從現在開始,銷售部經理助理的位子就由你來擔任。”

在以後的日子裏,那個年輕人果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不斷開拓進取,銷售部的工作被他搞得風生水起,不久之後他就成為銷售部經理。事情過去很久之後,總經理才對大家說:“這個年輕人並沒有被那些條條框框所束縛,對上司的話他敢問‘為什麼’,並有勇氣走入大家都不敢去的禁區,而一個成功者需要的正是這種開拓精神。”

當總經理下達命令以後,沒有一個人敢問為什麼,更沒有一個人敢於去推開那扇虛掩的門,隻有那個年輕人那樣做了,並得到了總經理的賞識。有勇氣的人往往不怕風險,而敢於冒風險的人通常會有機得到更多更好的回報。當你想要喜歡勇氣做一件事時,可以客觀地做個回報和風險的對比。另外,還要勇於承認錯誤,從失敗中學習,在人生的嚐試中,你也許會遭受千百次的失敗,但是,一定不能因為失敗而放棄了自己的勇氣。

勇氣是每一個成功者邁出的第一步。勇於嚐試,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有時候,邁向成功需要的隻是瞬間的勇氣。機會往往會在一瞬間閃現出來,隻要能夠把握住這一瞬間,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如果想要成功首先就要向內心的膽怯發起挑戰,鼓足勇氣,及時抓住機遇之神來臨的每一個瞬間。機會是靠自己去創造並爭取來的,而不是上天賜予的。即使上天真的可以賜予我們機會,如果我們沒有勇氣去把握或者爭取,機會就會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可望不可即。

哈佛箴言:

許多成功的大門並沒有上鎖,隻要有勇氣去叩開它,勇敢走進去,才能探個究竟。可能那個時候呈現在你麵前的是一個新的天地。畢竟,勇氣是成功的第一步。隻有敢於走入禁區,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通常沒有開始做的勇氣。但是,如果真的鼓足勇氣做的時候,就會發現做一件事情的障礙往往是來自自己的內心,更主要的是沒有行動的勇氣,有了勇氣,下定決心,以後的事情也就會順理成章了。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這樣一直做下去,你就會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目標正在向現實慢慢轉變。

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善於配合與合作,不僅幫助了別人,同時還提升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已經進入了和諧發展、互相合作的時代,事實說明,很多人並沒有敗在智慧上,而是輸在了際關係上。如果一個人不善於與人合作,那麼他將一事無成。

一盤散沙,雖然它看起來金黃發亮,可是並不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若是跟水泥結合在一起,那麼就可以建起高樓大廈。一個人的力量就像沙粒一樣,隻有與人合作,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才會變成有用之才。因此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隻有掌握了這種才能,才會使他不斷向前進。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與人進行有效的合作,善於團結別人的人,能引導別人進行合作,將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共同完成一項工作。這樣的人善於鼓舞別人,使他們變得活躍。通過與人協作,他就會完成獨自一個無法完成的事情。

由於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普遍,孩子沒有兄弟姐妹,也就喪失了很多與人合作的機會。因此,父母更要注重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孩子有無良好的與人合作的能力,關係到他以後的前途大業。如果想讓孩子有大的作為,就應該讓他學會與人合作。合作一方麵可以彌補孩子的不足,另一方麵會形成一股合力。

從前,有兩個人因為幾天沒有吃東西,因此都餓倒在了路邊。

善良的上帝不想看到兩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死去,就賜給了他們一簍碩大鮮活的魚和一根魚竿。一個人選擇了那簍魚,另外一個人則選擇了魚竿,接著他們就分道揚鑣了。

選擇魚的那個人馬上就搭起了篝火準備烤魚,他實在是太餓了,還沒有嚐出魚的滋味呢,連同魚的骨頭也一塊吃了下去。兩天以後,由於他沒有了魚餓死在了空魚簍旁邊。

另外一個人拿著魚竿繼續忍受著饑餓,一步步艱難地朝大海的方向走去,當他終於看到海岸線的時候,他全力的力氣已經用盡了,他也隻能遺憾死去了。

又過了一個世紀,瘟疫和戰爭又造出了兩個忍饑挨餓的人,上帝同樣也賞賜給了他們一簍碩大鮮活的魚和一根魚竿。

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分道揚鑣,沒有拿到各自想要的東西之後就分開,他們選擇了合作。他們商定一起去找大海,大海離得還很遠,可是他們又很餓,所以他們每次煮魚的時候隻煮一條。經過了長途跋涉,他們終於在還沒有把魚吃完的時候就到達了海邊。

自那以後,兩人過起了捕魚的生活。後來,他們把房子也蓋了起來,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各自的子女,有了自己的漁船,還成了最好的朋友。

不與人合作換來的是無法挽回的局麵,而與人合作得到的則是幸福美滿。在培養孩子合作能力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現實生活中,獨生子女得不到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體驗,缺乏與其他孩子的日常交往,很多時候他們都不得不自己一個人在家,這使他們養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如果父母沒有為孩子創造機會與同齡人交往,不教育孩子講團結,讓他學會與別人分享,隻能使孩子更加自私、孤獨、不合群。

現在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出類拔萃、出人頭地,各個方麵都要比別人強,強調達到完美與優秀,強調競爭,戰勝別人,而不注意培養孩子與人合作、幫助他人的品德。父母的言行不僅將自己的心胸狹小顯露了出來,也將孩子塑造成了一個自私自利,隻為自己著想的人。從表麵上看,現在的家庭教育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在家中總是備受關注,致使孩子不會關愛他人,缺乏幫助他人的意識。但從更深層次來看,由於家庭中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些都造成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心理上與父母越來越疏遠。親子溝通的障礙不利於孩子以後人際交往的發展,不利於提高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個以合作為主旋律的時代卻不懂得與人合作,與人配合,又怎麼能取得成功。

哈佛箴言:

情節相同的兩個故事,可是結局卻不一樣,起著關鍵作用的就是合作。不懂得合作得到的是死亡,而懂得合作得到的則是幸福美滿。我們都知道1+1>2的道理,兩個人單獨行動的力量遠遠不如兩人合作的力量。合作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法則,懂得與人合作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為了使孩子以後能夠更好地立足於社會,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

誠實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學生進入到哈佛大學以後,要上的第一課就是正直誠實的求學作風。因為誠實是一個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父母應該把教育孩子誠實的品質,作為自己重要的責任。如果孩子做出了不誠實的行為,無論是出於什麼理由,對父母來說,都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如果父母從小就注意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那麼孩子就會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而誠實是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父母在教育孩子誠實的時候應該避免簡單的說教,應該結合孩子的實際生活對其進行教育,使孩子能夠切身體會到說謊的危害,以及誠實帶給別人與自己的快樂。

無論是在孩子的學習、生活還是以後的工作中,誠實都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有的時候,誠實的品質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如果一個人缺少了誠實這一重要品質,那麼他將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從而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會成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喬治·華盛頓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農場上,這個農場位於弗吉尼亞。他小時候非常懂事,經常會幫父親做一些事情。在農場裏有一個果園,裏麵種著桃樹、蘋果樹、李子樹、梨樹與櫻桃樹。

有一次,父親從很遠的地方買來了一棵優質品種的櫻桃樹,並將這棵樹種在了果園的最外圍,並告訴大家要對它嚴加看護,任何人都不能碰它。

櫻桃樹長得很好,春天到了,樹上全是白花。想到很快就可以吃到櫻桃,父親心裏很高興。

可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把一把小斧頭送給了華盛頓。那小斧頭小巧鋒利,嶄新嶄新的。華盛頓非常高興,心想:“父親的大斧頭可以將大樹砍倒,不知這把小斧頭能不能將小樹砍倒?我應該試一試。”

於是,華盛頓就將目標對準了父親喜愛的櫻桃樹。他把小斧頭舉了起來砍向了櫻桃樹,一下,兩下……櫻桃樹終於倒了下來。他又用小斧頭把櫻桃樹上的枝葉削了下來,他用兩腿夾住小樹棍,一手拿著小斧頭,另一隻手則扶著櫻桃樹棍,在花園裏玩了起來。

傍晚,父親做完農事,把馬牽到馬棚,馬上就去了果園看他喜歡的櫻桃樹。看到櫻桃樹倒在了地上,他愣住了。是誰做的?全部的人他都問了一遍,但沒有一個人知道。

恰好這個時候,華盛頓從旁邊經過。

“孩子,”父親用生氣的口吻問道,“是誰砍了我的櫻桃樹,你知道嗎?”

這個問題可難倒了華盛頓,如果說了他害怕受到責罰,如果不說自己的良心會受到譴責。最後,他告訴父親:“我不能說謊,爸爸。櫻桃樹是我砍的。”

父親看了看他,嚴厲地說道:“回去吧。”

華盛頓在書房等著父親,他心裏很難過,同時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他知道由於自己的輕率,做了一件愚蠢的事。

沒過多久,父親也來到了書房。“到這裏來,孩子。”他說道。

華盛頓來到父親麵前,父親靜靜地注視了他很長時間,問他:“告訴我,孩子,你為什麼要把那棵樹砍倒?”

“對不起,爸爸,我隻是想看一看我的斧頭快不快。”華盛頓回答說。

父親將手放到了華盛頓的肩膀上。“看著我!”他說道,“雖然失去了一棵櫻桃樹我很難過,但同時我也很高興,因為你沒有對我說謊。我的好孩子,爸爸哪怕失去的櫻桃樹再多,也不想讓你說一句謊話。爸爸不會責怪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意砍樹了。”

麵對孩子不誠實的行為,父母的反應各不相同。有的父母遇到孩子不誠實的時候,就會自責,認為自己沒有采取正確的管教方式;有的父母則是反應過度,認為孩子好像犯下了滔天大罪一般;有的父母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問題,反而使孩子在說話的時候不知道分寸。事實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跟孩子共同麵對這樣的問題,幫助孩子找到比不誠實更好的方法,去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麵說謊,那麼培養出來的孩子也不會是一個誠實的孩子。要知道,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父母的一舉一動是孩子模仿、學習的依據。其次,找出孩子不誠實的原因。了解清楚孩子說謊的原因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是為了尋求自我保護,還是孩子不能夠分清現實生活跟故事間的差距,隻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再次,父母一定不能急著責備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情緒穩住,不要大聲責備或是貿然發火,不要讓孩子感到害怕或是受到驚嚇,這樣才能夠了解到孩子說謊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有了一個平靜的氣氛,親子間的關係才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最後,強化孩子誠實的行為。如果孩子誠實之後得到的是父母的指責、怒罵,說謊行為就會增多;反之,說出真相後,經常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得到父母的諒解,父母和自己一起想辦法,那麼誠實才會變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當認為自己有負麵情緒時,可以暫時離開現場。

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是孩子將來得以立足社會的一個重要保證,是孩子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父母一定不能忽視問題的嚴重性。

哈佛箴言:

華盛頓雖然砍了父親的櫻桃樹,但是父親並沒有責怪他,隻因為在說謊與誠實之間,華盛頓選擇了誠實。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物質損失雖然也很重要,但與誠實的品質相比較,後果更加重要。孩子的這種品質要勝於任何的物質財富。但有的父母為了一些小利益,甚至還會鼓勵孩子的說謊行為,這些謊言可能會得到一些利益,但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使他自此養成說謊的不良習慣,這種損失再大的利益也彌補不回來。

執著會引領孩子取得成功

哈佛大學培養了那麼多的成功人士,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功離不開他們的執著精神。要知道,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追求,那麼生活的指路燈也就會隨之失去,最後隻能在黑暗之中等待死亡。因此要想成功,就一定不能缺少對執著的追求。

一個成功的人,除了要具備驚人的膽識和魄力等客觀條件之外,還應該有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現在社會上成功的人雖然多,但是見異思遷、平庸無能的人更多。現實中,沒有人不渴望成功的,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失敗者呢?原因並不在於他們的不努力,而是由於他們沒有執著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心。眼前的利益會衝昏他們的頭腦,把他們的信心斬盡,使他們放棄自己最初的理想,去追求其他的成功,當再一次被利益打敗之後,又會重新起步……就這樣一次次臨陣退縮,一次次半途而廢,試想一下,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取得成功?當他們被利益打倒的時候,更加助長了內心見異思遷的本質,原本就十分渺茫的追求這時也就不複存在了。

孩子往往會在他感到最無助時選擇放棄。其實這時候也許離成功僅有一步之遙,隻要孩子能夠執著的努力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科爾在一家報社當過廣告業務員,他剛到報社的時候,滿懷信心,他主動提出:不要工資金,隻要從廣告費中提取工資即可。經理答應了科爾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