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積極樂觀,在心靈播下快樂的種子(3 / 3)

上帝給三個乞丐獎賞,第一個乞丐因為不知足,所以最後什麼也不能得到,最後抑鬱而終。而最後一個乞丐,僅僅要了一個金幣,幸福快樂地過完了一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知足,知足者常樂。因此,我們要立足現在,珍惜眼前,不要擁有的時候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

不知足很可怕,它不僅會將有形的東西摧毀,而且還會攪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自尊、原則也許會在貪欲麵前垮掉。人之所以不知足,通常是由比較而來。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通過比較得到。人的欲望就像無底洞,永遠不會有填滿的一天,如果任其膨脹,就會因此生出很多煩惱。如果多看一下境況不如自己的人,和他們進行比較,而不是一味地與境遇比自己好的人比較,那麼不平的心可能就會安寧。有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比下有餘”的態度來麵對生活。

如果讓一個人對所有事情都不知足,那很容易,這並不需要主觀上付出多大努力,因為人的欲望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知足。因此,不知足是順情的、自然的。如果可以對自己降低要求,退一步想一想,就可以做到知足常樂。當我們感受到我們本來就沒有什麼可欠缺的,這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了。

哈佛箴言:

所有人都知道,知足者常樂,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很多人不能說不聰明,但因為不知足,過於貪心,極易為外物所役使,整天奔波在名利場中,一天到晚抑鬱沉悶,也就不會知道人生的快樂。知足者常樂,“人心不足蛇吞象”,當有了貪欲之後就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就會認為有所欠缺,也就不能感受到快樂。除非我們知道常樂的秘訣,不然我們永遠不會為我們所擁有的感到滿足。

貪婪不會使人感到快樂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丹尼·羅德克說:“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宗教都有著一條戒律,就是反對貪婪。”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可聽到人們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說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貪婪成性等鞭笞貪婪的詞彙來。“人心不足蛇吞象”,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得隴望蜀,不知道滿足,什麼都不願意放棄,到最後來也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人們內心的欲望就像是看到紅色鬥篷的鬥牛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世上的物質、金錢、名利所迷惑,隻想得到,隻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據為己有,不想舍棄,不舍得放下。於是內心就會充滿不安、憂愁和矛盾,使壓力增加,以至於自己活得很累。

許多人都登上了欲望的戰車,即使是氣喘也不願意停下來。不斷膨脹的物欲、責任、人際、金錢、工作幾乎占據了人們所有的時間和空間。他們隻想換更多的錢,住更大的房子,升更高的職位等等,可是當他們擁有了這些以後,就會感到迷惘:自己花費了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得到了這些東西,可是自己為什麼沒有感到快樂和滿足?

看到成人對物質金錢的熱衷,孩子總是會受到影響,以至於孩子也變得越來越貪婪,不知道滿足。因此,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如果孩子的貪婪沒有得到及早糾正,會給他的一生帶來不利的影響。

周末的一天,小威廉去了紐約鄉下祖父你的家裏,他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讓他感歎不已。其中一件就是用來捕鳥的捕獵機。於是,他央求祖父把這加捕獵機的用法教給他。短短的時間裏,小威廉就學會了。然後他就去祖父家周圍的林子裏,打算用捕獵機捕捉野雞。

他先用木棍將捕獵機支了起來,有一根繩子在木棍上麵係著,這根繩子的長度可以延伸到他隱蔽的灌木叢。小威廉把一些玉米料撒在了捕獵機的下麵。用玉米料來引誘野雞,當她們吃這些美食的時候,自己就會主動鑽入捕獵機中,而小威廉唯一要做的就是拉繩子。

不久之後,一群野雞飛了過來。小威廉開心地數了一下,發現共來了10隻。這群野雞看起來好像餓了很久的樣子,不一會兒的時間就已經有7隻鑽入了捕獵機中。小威廉剛想拉繩子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他想,還是等一下吧,待會剩下的3隻野雞也會鑽到裏麵的。等了一會兒,那3隻不僅沒有進去,反而有3隻野雞從捕獵機中走了出來。小威廉非常後悔,他告訴自己,隻要再進去一隻我就拉繩子。接著,又從捕獵機中走出了3隻野雞。如果這個時候他拉繩子,還能獵到1隻,可是小威廉為自己有著這樣的壞運氣並不甘心,他想,肯定還會野雞走回去的,終於,僅剩下的1隻野雞也從裏走了出來。

最後,小威廉空手而回。

小威廉原本可以捉到7隻野雞,可是由於他總想捕捉更多的野雞,到最後隻能空手而歸。不得不說,造成這樣局麵的正是他的貪婪。每個人都應該有欲望,如果沒有欲望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可是,人卻不應該有貪欲,因為,貪欲就像是無底洞一樣,永遠都不會被填滿,它隻會帶給人們無盡的麻煩和煩惱。學會放下,減少私欲,是對付貪欲最好的方法,它會使人們從貪欲的無底深淵中得到解脫,而這恰恰是快樂人生的第一站。

欲望永遠都沒有止境,如果不舍得放下,那麼心靈和身體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從而喪失了快樂,所以要學會自己解脫、自我放下,擁有一顆平常心。少些欲望,快樂就會多些。因為,當一個人學會舍棄時,眼界才會變得豁然開朗,才會看到更多更加美好的風景,也才能從事簡單的生活中找到快樂。生活中有的東西並不會輕易發生改變,可是人的心情卻可以。一個即使什麼東西都沒有抓到,可隻要抓住了快樂,那麼他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在某些特定時刻,隻有學會放棄,才會得到長遠的利益。就算是遭遇不可避免的失敗,也要選擇最佳的方式。人們很多時候隻想著擁有,卻不舍得放棄,這是人的愚笨之處。生命這條船並不能載動太多的虛榮和物欲,如果不想讓船在中途沉沒和擱淺,就要輕載,那些該放下的東西,就要堅決放下。

哈佛箴言:

當一個人有了無盡的貪欲之後,就永遠不會得到滿足,而且還會失去很多機會。貪婪不僅使我們擁有更多,甚至還會讓我們失去原本屬於我們的東西。放棄是一種心靈的豁達,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智慧。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一定要學會抵製物欲上的誘惑,控製自己的欲望。實際上,學會放棄很容易,人生許多東西都很多餘,得到我們該有的也就足夠了。

挫折也是一種幸福

人生總是在變化,在人生路上沒有人能夠預知風雨晴朗,因此,我們誰也不能預料挫折,但它的出現卻可以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所以,挫折也是一種幸福。挫折給予人們的幸福感,是從內心發出的感歎,而這種感歎卻是一個長期發現的過程,當一個人經曆一番挫折之後,當一個人從暴風雨過後看到萬裏晴空時,就會發現,挫折也是一種幸福。

孩子畢竟是孩子,由於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很少有機會可以遭受挫折。但如果父母從小沒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那麼當他以後遇到大的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甚至還會從此一蹶不振,如此,挫折就不再是一種幸福。

挫折的幸福並不同於親人之間的幸福,它沒有那麼溫暖;它也不同於戀人之間的幸福,它沒有那麼甜蜜;它也不像朋友之間的幸福,沒有那麼濃厚。但它也是一種幸福,一種自強自信的幸福。看到自己麵前有一塊石頭,不想將它搬走;看到自己麵前有一片烏雲籠罩著,不敢麵對它;看到自己麵前有一座巨山佇立著,不敢攀登它;當遭遇挫折以後,不願意解決。如此一來,生活會隻會更加糟糕,隻有勇敢麵對,對它發起挑戰,把它看成是一件幸福甜蜜的事情,那麼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有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看到了上帝,就質問上帝:“我這麼博學多才,為什麼你卻沒有給我成名的機會?”上帝無奈地告訴他:“盡管你博學多才,但每樣都學得很淺顯,沒有深入的學,怎麼會有成名的機會呢?”

那個人聽了上帝的話以後就開始苦練鋼琴,後來盡管他可以彈得一手好琴,可依然沒能出名。他又問上帝:“上帝!鋼琴我已經很精通了,為什麼您還是沒有給我成名的機會呢?”

上帝搖了搖頭,說:“並不是我沒有給你機會,而是給你機會了,你卻沒有抓住。我讓你去參加鋼琴比賽,你沒有信心,第二次沒有勇氣,責任怎麼在我身上呢?”

那人聽了上帝的話後,又苦練了很久,他變得非常自信,並且鼓起勇氣去參加鋼琴比賽。他彈得非常好,卻因為裁判的不公正,成名的機會也就讓他人得了。

這時,他已經心灰意冷了,他對上帝說:“上帝,這一次我盡我最大的努力了,看來是命中注定,我沒有成名的一天了。”上帝笑著說:“事實上,你已經快要成功了,就差最後一躍了。”

“最後一躍?”他很吃驚。

上帝說:“你經曆了挫折,而它是成功的入場券。現在你有了它,它會帶你走向成功,其實,挫折是一種幸福。”

這一次他牢牢記住了上帝的話,最後他真的成功了。

挫折是成功的入場券,它會引領一個人走向成功。培根說:“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的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會一帆風順,都會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有些人會在逆境中崛起,做出驚人的成績,有些人會因此而喪失勇氣,沉淪下去,頹廢一生。其實挫折是一種財富。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不能夠避免的,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在遇到它的時候就氣餒。挫折其實並不可怕,在經受挫折之後一蹶不振才是真正的可怕。對待挫折我們應該隨時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隻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就算身處順境之中,我們也要能夠居安思危,隨時做好經受挫折的準備。

挫折會使人們從中汲取教訓,那麼人生路上的坎坷就會變少,所以,挫折還是通向成功的門檻。人們常常會把挫折同低迷、失敗等字眼聯係在一起,在很多人眼裏,這個詞並不是一個好詞彙。但是,它卻可以使我們總結經驗教訓,豐富我們的閱曆,增長我們的才幹。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千真萬確。當經曆過失敗之後,對個中滋味才能有所體會,才會奮發圖強,跨越困境,跨越失敗,使人走向完美和成熟。

擁有幸福生活的人,對挫折應該充滿感恩。事實上,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遭受挫折中收獲成功的一生。麵對挫折,我們應該沉著冷靜,理智對待;把挫折當作是一麵鏡子,找出失敗的原因,跨過去,就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挫折是一種幸福,所以,我們應該勇敢麵對挫折並挫折,取得挫折背後的成功,擁有美好生活。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個開滿絢麗鮮花的花園,那麼在通往花園的道路上的就是挫折,它會使人們體會到無處不在的幸福;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山,到達頂峰的時候才能看到一個大世界,而挫折就是通往山頂的一塊塊石頭,堆砌出我們美好的人生,在山頂的時候會讓我們體會到一覽眾小山的幸福。

哈佛箴言:

物質條件越來越優厚,但它與孩子幸福感並不能構成正比。在保證適當的物質生活時,要讓孩子學會怎樣在自己內心創造一種快樂的情緒。許多父母都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以期培養孩子從中獲得幸福的能力。如果僅僅將幸福寄托在某種追求上,往往會有一個痛苦的結果。挫折教育還是對孩子受挫恢複力的培養。並不是說樂觀的孩子沒有痛苦,而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從痛苦中解脫,振奮起來。父母應該培養孩子遭遇挫折時的自信心與技巧,使其在黑暗中也可以看到光明。

對生活要充滿希望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沒有希望,就沒有美好,不管身處什麼地方都不會認為是一個好地方;反之,一個的生活才會變得美好。內心充滿希望是一種心態,用一種樂觀、積極、美好、豁達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你就會發現人生的每一天都是陽光燦爛的。

內心充滿希望。這種特性會讓人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於迎接挑戰。若是想讓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父母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如常常教育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樣,當困難真的來臨時,孩子就會臨危不懼,敢於麵對現實,從而建立起堅強的忍耐力和個性,而這恰恰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希望所在。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不能夠接納自己,他們常常會將許多能量用在自我排斥和否認上,對自己失望、不滿,甚至拒絕和否認,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著名學子海倫·凱勒,她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又喪失了語言能力,可是她在麵臨種種困境的時候,依然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而她的遭遇使得她對生活中的一切更加珍惜。善待生命、善待自己本就是生命的基本要求,但在人們身上反而成了一種難得的品質。

絕大部分人認為,生活的各種磨難可以將人的脆弱性反映出來,在人們後天的生活環境中充滿了不幸和挫折,以至於人們將失敗和挫敗看成是家常便飯。然而人的自我否定和不安並不主要來源於身處不利的環境與客觀環境的挫敗,而其根本在於我們自身的認知和態度。其實質就是,人們將需求與目標都變成了苛求與強求。

一個小夥子認為生活沒有了希望。一天夜裏,他趁著家人熟睡的時候,拿著繩子來到家裏後麵的樹林,正準備上吊自殺。

他把繩子綁在了第一棵樹上,這棵樹說話了:“小夥子,有一對小鳥已經開始在我的身在築巢了,能夠保護他們,我非常高興。如果你在我身上自殺,我就會被你壓斷,這樣,小鳥的巢也就沒有了。請你體諒一下那對可愛的小鳥和我吧!”

小夥子認為如果在這棵樹上上吊就太殘忍了。於是他來到了第二棵樹麵前,他剛剛拿出繩子,第二棵樹就說話了:“小夥子,春天馬上就要來了,不久之後就要開花了,那時會很多的蜜蜂來我這裏采蜜、嬉戲,我為此感到很快樂。如果你在我身上自殺,我就會被你壓斷,到時候那些美麗的花也就沒有了,蜜蜂們會很失望的。所以,你還是體諒一下我吧!”

小夥子體諒它的心情,於是就將地點轉移到了第三棵樹,這時第三棵樹也發話了:“小夥子,我之所以能延伸到路上,就是希望那些疲憊的人能在我的底下休息、乘涼,這讓我感到非常快樂。如果你在我身上自殺,那麼我就會被壓斷,這種快樂我就再也享受不到了。所以,你還是體諒一下我吧!”

原本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小夥子停了下來,他問自己:“我為什麼自殺?僅僅是遇到了困難嗎?就連這幾棵樹都能這麼熱愛生活,關心周圍其他的事物,我卻……”

想通之後,他就離開了樹林。

年輕人之所以選擇自殺是因為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認為沒有了希望,可是當他幡然醒悟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行為是多麼可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遭遇挫折之後再也爬不起來。其實,細細地品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恩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坦然地承受各種不愉快。用力地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所有,那麼你熱愛生活的態度一定會感染孩子。

對孩子而言,將生活的態度教給孩子比教給他知識更加重要,會使他終生受益。孩子如果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那麼他將一生平安快樂。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和成功,但是即使他不富有、不優秀,不如期望的那樣成功,隻要他一生平安快樂,我們也就會心滿意足。

生活像麵鏡子,當你對生活失望時,你就會隻能看到失望的一麵,因此要充滿希望,無論生活讓你怎麼失望,但是它一定會折射出希望的光芒,讓你重新獲取力量。因此,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因為生活永遠都不會放棄我們。

哈佛箴言:

生命是人們最寶貴的東西,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要勇敢地麵對生活的種種困難,同時,還要好好享受生活給予我們的幸福。美好的地方在哪兒?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隻要我們心中充滿希望,那麼我們就會擁有美好的生活。父母從小就要教會孩子麵對生活的態度,隻有這樣,孩子才會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要能夠經受得起風浪的打擊

人生就像一隻船,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方向,無論風浪有多大,我們都要經得起考驗。因為,通向成功的道路隻有一條。有的時候,坎坷的道路會讓人們變得沒有信心,變得失落。可是有的人卻會越戰越勇,直到達到山的頂峰。

其實,失敗並沒有什麼,隻是人們對它的態度不同,因此就會影響人們前進的路。每個人的的遭遇不同,因此他們的結果和命運會截然不同。麵對困難,我們一定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勇往直前,風雨無阻。事實上,人生正是因為有了困難的點綴,才使其變得有價值。它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憧憬,有了戰勝困難的自信。所以我們不能逃避現實,因為逃避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他們往往隻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孩子的其他方麵不作任何要求。而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常常會幫孩子做其他的事情,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有了,但是,在處理問題的能力方麵,使他缺乏足夠的鍛煉,這樣的孩子即使有再高的學曆,一樣不能經受得起來自生活方方麵的磨煉。總之,父母要正確處理好孩子的學習及其他能力之間的關係。

有一位大學教授,他每天去講課的時候都要乘小船。這天早上,他乘小船到半途的時候忽然興致勃勃地問劃船的人:“對天文學,你都知道什麼?”

那人羞愧地說:“教授,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因此我對它一無所知。”教授聽了以後得意洋洋地說:“你不知道天文學?那你隻剩下75%的生命了。”過了一會兒,教授又問:“對生物學,你都知道什麼?”那人更加羞愧地說:“對不起,教授,我對生物學一無所知。”教授吃驚地說:“連生物學你都不知道?那你現在隻剩下50%的生命了。”又過了一會兒,教授看到水中的植物後,問:“那植物學你都知道什麼呢?”那人這時已經羞愧得連頭都不敢抬起來了,小聲說道:“我……我不知道。”教授聽了以後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那你現在隻剩下25%的生命了!”就在這個時候,忽然起風了,天氣驟變,暴雨接踵而至。在風浪中小船撞到了大石,船底馬上有了一個大洞,河水已經浸了進來,小船馬上就要沉下去了。那人已經做好了跳水逃生的準備,接著他問教授:“你會遊泳嗎?”教授這時已經被嚇得麵無人色,他說:“我不會遊泳啊!”那人很同情地說:“那麼你馬上就隻剩下0%的生命了。”話一說完,他就跳水向岸上遊去了。

教授雖然有很高的學習能力,但是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他不能夠經受得住考驗。由此可見,如果不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也是很難取得成功的。人生有的時候就像是一個賭局,一個人不可能一直是贏家,也不可能一直是輸家。一個人要經得起大風浪,因為,隻有在驚濤駭浪中,一個人才能真正的認清自我。若是立誌是撒在土壤中的種子,努力就是辛勤地澆灌,隻有這樣,才能結出成功的果實。可能你會遭遇各種困難和挫折,隻要戰勝它們,就一定能夠看到風雨過後的彩虹。

生活中,有一些人因為不能很好地麵對失敗或挫折,於是當他們遇到一些生活上的、名譽上的或經濟上的失敗、挫折時,思想就會跟著崩潰,甚至還會走向犯罪的邊緣。這些人不能經受得起挫折或失敗的考驗。成功並不是某一個點,而是一個連貫的整體,它是由無數個點組成,我們每天付出的努力都是一個點,若是今天少一個點,明天少一個點,成功的線就不能夠連接上,那麼成功的可能也主會隨之失去。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成功的路上行走,隻是終點往往會因人而異,有近有遠。無論多遠,隻要沒有放棄,總有一天會看到勝利的曙光,到達成功的彼岸。

哈佛箴言:

一個人接受了多少的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否經受得起生活中的大風大浪。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難擋在我們麵前,阻止我們取得成功。如果一個人敢於麵對挫折與困難的考驗,並戰勝它們,那麼他就是一個生活的勇者,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如果不能經受得起風浪的考驗,且從此一蹶不振,那麼他隻會離成功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