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開致富門
鞠金這幾天十分鬱悶,剛從城裏賣橘子回來的同村夥伴阿飛打聽到確鑿消息,說是他們這一屆畢業生最倒黴,國家不再包分配,好多人都得自謀生路。聽到這個消息,鞠金的心一直在下沉,好像天搖地轉,眼前的太陽一下子泛起白光,他感到胸悶,隨即一陣眩暈,幾欲倒下。
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事。
鞠金生於1982年,是土生土長的木咱鎮人。畢業於黔西南州農業技術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現為木咱鎮打鑼錘村金福養殖場法人代表。他的創業曆程,堪稱“一路風雨一路歌”。
記得剛畢業那陣,恰遇國家政策調整,不再對中專畢業生進行工作分配。想到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又東拉西借籌錢供自己上學,好不容易熬到畢業,卻就業無望,鞠金的心涼透了。都說“時勢造英雄”,可是,對於一個多年來隻知道埋頭苦讀的柔弱學子來說,這“英雄”之夢,實在太遙遠。別的且不談,這眼下的生活存,恐怕都成大問題。
麵對多舛的命運,麵對周遭人士的冷嘲熱諷,看看家人失望的神情,鞠金常常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淚水一次次濕透頭枕。然而,一向桀驁不屈的他,沒有在橫亙的大山前退縮,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擊倒,他想起***總書記的一首勵誌詩: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曆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在心裏反複默念之後,他擦幹眼淚,在一個大霧迷蒙的清晨,背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彙入了打工謀生的洪流。
一
初涉人世的鞠金,流落興義市的大街小巷。餓了,就一張餅;渴了,就口自來水。他天天留意各用人單位的招聘廣告,踏破了若幹家公司、企業的大門。有幾次險些落日黑中介手中,虧他慧眼識辯,總算逃脫魔掌。曆經幾番挫折,終於在興義市國龍公司落下了腳,成為一名飼料銷售員。這份工作,雖然與他所學的畜牧獸醫專業不完全對口,但也算有些聯係,他把在學校學到的藥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到飼料銷售環節,向客戶娓娓道來,看似在推銷飼料,實則幾近發表演說。來買飼料的顧客看他談得很專業,也很信任他,飼料銷售業績也逐年攀升。公司老總本也沒多少文化,肥頭大耳的,看到鞠金如此投入,既感到差異,也感到欣喜,他還從來沒見過誰能如此愉快地進行飼料推銷,不是有心人,絕對做不到。況且他的業績突出,證明他的做法值得肯定。時間一長,公司漸漸對他另眼相看,加之他為人誠懇、謙虛謹慎,公司決定破例邀他入股,並讓他負責市場銷售工作。他僅投入少量的資金,就成了公司的一名股東,這個結果,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有時,他甚至一度覺得,自己或許天生富貴命。
的確,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很好。成為股東之後,鞠金也很努力,他已經完全淡忘了過去的種種不愉快,一門心思投入到飼料銷售工作中。在他看來,能夠從眾多的銷售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公司小老板,這是上天的眷顧,他知足了。因此,他以公司為家,多幹、多做從無怨言。在他的努力下,飼料銷售也很順暢,不知不覺中,他不但積累了一定的發展資金,還學會了如何把控市場,掌握了一些企業管理、經營經驗。正當他信心滿滿,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的時候,公司內部卻發生了問題。公司董事會換屆之後,決策層意見分歧,股東各懷鬼胎,甚至出現相互拆台的現象,公司管理陷入一片混亂,逐漸入不敷出。麵對此情此景,鞠金百感交集又無可奈何,他畢竟隻是一個小股東、人微言輕,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公司頹敗的現狀,經過一番深思,他決定退股走人,另謀發展。
二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鄰縣一個養殖農場需要一名養豬的技術工,便壯著膽子去應聘,也不知對方是怎麼想的,他不僅應聘成功,而且,經過幾輪考核之後,還幸運地當上了技術場長。他不是胡吹、亂放炮的人,但是,每每酒後,他都坦言:“這次機遇,可以說是我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不是因為我當上了場長,而是因為在這個養殖場,我學到了太多。”此時的鞠金,已經算得上是老成持重了,他思考的,也許不隻是眼前的一點點工資待遇,而是其它一些我們無法領會的東西。
果然,後麵發生的事,印證了他的“學到太多”。因為這個養殖場是屬於部隊管理的,場子裏有一個叫柳占武的老技術員,他的養豬經驗在全軍區都是首屈一指的,靠著這一點,他數次提出退伍,都被部隊婉言留下。領導如此器重,他也不負眾望,養出來的豬,肉質鮮嫩、純香可口,堪稱一絕。他所欠缺的就是文化底子薄,隻懂得老老實實幹活,其餘的、一概不知。鞠金不同,他有文化,有專業知識,又肯動腦子,為人又低調,各方麵表現,都對柳占武胃口。於是,一老一少常在一起嘮嗑,相處得親密無間,老技術員一高興,便毫無保留地把一係列養豬經驗傾囊相授。鞠金如獲至寶,日夜虛心求教,總是把很多不解的問題記錄在一個小本本上,反複琢磨,反複與柳占武老人探討,所以,他進步神速。他在日記本首頁寫到:“這個養豬經驗,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顧,但是於我而言,卻是無價之寶。也不知道是哪輩子修來的福,竟然會有此奇遇。”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由於父母年事漸高,孩子尚小,各方麵都需要照顧。一天傍晚,鞠金備了些酒菜,邀來柳占武,酒過三巡之後,說出了自己的心跡,柳占武是過來人,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麼些年,他不知送走了多少年輕人。盡管心裏也很不舍,但是,最終還是鼓勵鞠金,“去吧,照顧老人,哺育孩子,這些都是責任。”
三
回到家鄉的鞠金,開始的時候也是茫然的,家鄉條件差,思想落後,農耕意識可謂根深蒂固。他想發展點什麼,首先潑冷水的就是四親八戚,說什麼“別折騰了,咱們這裏隻有石頭,沒有金山”“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飯,你想發家致富,做夢吧!”一席話,聽得他有時心灰意冷,甚至開始懷疑人生。但是,鞠金畢竟走南闖北,見過世麵,要他一輩子這樣平庸地生活,他渾身不自在。不管了,就算撞個頭破血流,也要幹!他頂住壓力,操起老本行,先是在木咱鎮街上賣飼料,後機緣巧合,被政府聘為臨村魯貢村的獸疫員。他自有一把武藝,搞經營,熱情大方,童叟無欺,深得顧客信任;搞獸疫,認真踏實、業務精湛,老百姓打心眼裏佩服。
原本,鞠金想一步到位,直接搞一個養豬場,發展養豬事業。但是坐下來一計算,投資太大,資金不足,所以隻能暫時放棄。善於觀察和琢磨的鞠金,發現木咱鎮本地山多地少,是一個養殖山羊的好地方。2014年3月,抱著試一試的心裏,他在老家打鑼錘村修建了一處簡易羊圈,從四川購進33隻肉用山羊。他邊養邊學、邊學邊養,天天泡在羊圈裏,33隻羊,也是老天眷顧,竟然一隻也沒有損失。“小試牛刀”成功之後,他便放開膽子,利用自家園地,建起了羊圈。麵積不夠了,就租用荒山、租用村民閑置的山地。幾年時間,鞠金賣進買出,羊也不知換了幾批幾代,規模逐年擴大。現在,他的羊圈裏,隨便數,不會少於400隻。
善於精打細算的鞠金,發現買小羊飼養雖然也可賺到一些錢,但是總感覺收入不是很可觀,似乎在哪個環節吃了虧。靜下來一思量,發現自己一開始思路就有問題,為什麼自己一定要買別人的小羊呢?不會自己繁殖嗎?想明白這一層,他便改換思路,購進一批種羊,日夜學習、研究山羊繁殖知識,不久,他再次獲得了成功。看來,隻要堅持,夢想總是會實現的!現在,他的羊圈裏,有能繁母羊一百多隻,後備母羊二十多隻,按照預測,年出欄300隻商品羊不成問題。算算年收入,不會低於二三十萬,這是一桶“足金”。
鞠金不是一個思緒容易停下來的人。既然有市場、有銷路,為什麼不擴大飼養規模呢!誰會嫌錢多?他必須建擴建羊圈。於是招來村裏閑散的村民,“擴、再擴、擴大點。能養多少就養多少。”數十村民們一邊施工,一邊聽鞠金講解“羊經”,一個個樂嗬嗬的,不像是在勞動,倒像是在聽一堂現場“羊課”。他們的“羊倌”,說不定就是未來的馬雲!跟著“馬雲”幹,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