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後記(2)(1 / 2)

如果說母親一開始做自然筆記還隻是為了讓我們高興,那麼後來,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親是真正地愛上了這種記錄自然的方式。打小,我就知道母親對自然萬物的熱愛,即使在農村生活的那些勞苦時光,母親也從不忘記在院子裏、窗台上養上一些美麗的植物:海棠、水仙、夾竹桃、天竺葵、九月菊、滿天星……那些爛若雲霞的花花草草曾經陪伴我度過了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當然,母親愛上自然筆記的理由還有很多,她說:“一輩子沒寫過多少字,現在老了老了,又重新開始學文化啦!”我清楚地記得,在母親早期的自然筆記裏,她會把“已經”寫成“以今”,把“到”寫成“倒”,而記錄天氣時使用的攝氏度符號“℃”,她總會把左邊頭上的那個小圈寫到右邊。母親為了在自然筆記裏把每個字都寫正確,她總是在稿紙上打好草稿,讓我們幫她檢查一遍,然後再工工整整地抄在自然筆記裏。母親還讓我們幫她買了一本《新華字典》,因為家裏的《現代漢語詞典》對於她來說,內容太多,查找起來並不方便。返回內蒙古老家後,母親索性啟用了我念初中時淘汰的一本《新華字典》,為了不讓這本老的字典破掉,母親用布和針線對它進行了徹底加固,直到現在,這本《新華字典》還在陪伴母親繼續伸展著她的創作生涯。

為了讓母親回內蒙古後也能經常和我們交流,在她回家之前,我們又逼她學會了簡單的電腦打字、上網、開博客和視頻聊天,還有用數碼相機拍照。於是,每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在母親的“臨河而居”博客上看到她更新的博文,除了貼上去的自然筆記的圖片外,還有她“碼”出來的多則幾百、少則幾十字的小散文,於是,我跟愛人就給母親起了個勵誌性的網名:“好學婆婆”。很快,“好學婆婆”發表在博客上的這些圖文記錄,就為她贏來了許多網友的好評。而她做的自然筆記,不僅上了報紙和雜誌,還被收入了《自然筆記--開啟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書。

2013年秋天,母親還用她的自然筆記為我製作了一份格外特別的禮物,對我來說,這是世上最可寶貴的禮物,當然,更為珍貴的禮物,是母親在她的晚年找到了不斷創造的人生新天。

如今,母親的書也要出版了,大家心中的快樂,無以言表。回首凝望,在我的記憶中,自從做起了自然筆記,母親的手就漸漸不抖了,母親的心思也越來越澄澈了,除了身邊的種種事物,不少存留在記憶深處的人世自然也從她的筆端流淌而出,讓人見了分外心動。母親筆下,中國農村六十年的自然生態變遷與社會變遷在靜靜流淌,一位農村老人六十年的自然情懷與社會記憶在靜靜流淌,那些被忽視的人群、被閉合的天空與情感世界在靜靜呈現。這是一位老年人送給自己和他人的心靈福利,這是一曲別樣的凡人之歌,是一片湛藍的胡麻的天空。

希望有更多的人願意注視,願意傾聽。

2014年12月12日 上海

2~8℃,樓下的銀杏樹葉居然才轉金黃,

樹上灑滿陽光,我看見萬物恬然

走進婆婆的世界

芮東莉

婆婆的書稿終於整理完成了。盡管文圖的數量並不算多,但整理工作還是陸陸續續進行了好幾個月。在這些日子裏,我和婆婆通過QQ消息進行交流,她把寫好的內容發過來,並上傳新的畫作。我收到後,逐字逐句進行整理,最後由永林改定完成。這個過程盡管不無辛苦,但卻讓我和永林內心充滿喜悅。

回顧幾個月的整理工作,我們見證著婆婆有如神話般的成長。整理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我不但需要幫助婆婆修改文章,還需要打電話長途“遙控”她正確操作QQ聊天工具。現在,婆婆早已對這種網絡通信工具駕輕就熟了,不隻是發送文件,每逢過節,我們都會收到她時髦的網絡問候語。

這本書中,收錄了不少婆婆2011年的自然筆記作品。那時,婆婆剛給我當“徒弟”沒多久,認識的字很少,筆記中常有大量的錯別字,“已經”會被婆婆寫成“以今”,“那個”會被婆婆按照方言發音寫作“乃個”,作為正式出版物,不能誤導讀者,我不得不想辦法更正婆婆的這些文字差錯。在整理中,有的地方我不得不用刀片輕輕把錯字刮去,有的地方我不得不用塗改液將錯字進行覆蓋。改著改著我發現,2013年、2014年的自然筆記和圖畫裏,我幾乎已經不需要再去塗抹和修改,就連我這個“師傅”也有些不敢相信,年近七十的婆婆,居然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裏完成了“掃盲”,而且走在了許多同齡老年朋友的前麵,因為她同時完成了電腦操作的掃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