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後記(1)(2 / 2)

母親說,年邁的秋嬸獨自去地裏勞動,回來的路上一跤跌倒,就再沒起來。記憶中的美好家園,卻非今日的歸處。等到我們幾個又都掙紮著改善了各自的生活,便合力給父母在臨河買了房子。不想2009年,父親病故。母親一個人,生活在越來越窄的時光和天地裏,能到她身邊的政策福利和社會關愛微乎其微。沒有退休金,每月隻有幾近於無的農村養老保障金,沒有文化,生命的尊嚴無所依憑,母親的精神世界常常暗淡無光。

作為已經成年的兒女,我常常在想,什麼才是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孝敬?關心、愛戴,讓他們吃好、穿好、住好,隻要能力所及,此乃理所當然。但是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應該為父母親創造一片能夠屬於他們的天空。說句大不敬的話:在這個世界上,不光是父母創造兒女,兒女也要“創造父母”。然而真正做到,卻是好難!

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位可愛的使者悄然來訪,它就是“自然筆記”。

2011年春天,母親第三次到上海與我們小住。這一次,雖然公園和菜場對她來說已經是熟門熟路,但由於語言不通,她總是一個人出入,本地人的世界,母親進不去,而我和愛人工作的世界,母親更是進不來。多數時候,母親就一個人待在家裏,許多個黃昏時分,我下班回來,在樓道裏就能聞見母親烙的月餅的香味。一有空,母親就給我們手工縫做鞋墊、枕套、靠背,以及各種小物件,每回的驚喜和感動過後,我卻更願意母親有別的事情可做。我常常問母親:“在家悶不?”母親說:“以前在內蒙古也差不多,習慣了。”

也不知是在哪一個美好的春日,愛人和我開始強迫母親做自然筆記。那天上午,我們帶母親在附近的靈石公園裏看花、尋蟲,遊玩盡興回到家裏,愛人找出本子和筆,像哄小孩子一樣,“誘導”母親把公園裏發現的有趣自然現象畫在紙上。一開始,母親又是搖頭,又是擺手:“嗐,我哪兒會畫畫呀!連個字也不會寫。”其實,看到母親麵有難色,我當時就心軟了,想想也是,這太為難她老人家了。然而愛人卻不肯罷休,打開公園裏拍的照片,硬“逼”著母親畫下二月藍的花朵。母親是個心腸極軟的人,從來見不得孩子們受委屈、不開心,於是僵持了近半個小時之後,母親主動妥協了。她拿起鉛筆,眯著眼睛,顫顫抖抖照著照片把二月藍的花朵畫了下來。盡管母親的筆觸是稚拙的、顫抖的,但結束的時候,畫紙上卻赫然挺立著一朵盛開的紫藍花朵。我無限滿意地欣賞著完成的畫作,然而沒想到,愛人卻又不消停了:“媽,上麵還沒有寫字呢,自然筆記要把觀察地點、時間和天氣情況寫在上麵的。還有植物的名字。”愛人並不是位“稱職”的老師,她對母親說:“寫錯別字和漢語拚音都行。”嗬,有意思,母親一年半小學裏學過的漢語拚音居然還可以用來記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