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飲食遺產保護6(3 / 3)

“萬物有靈”(animism)的原始觀念支撐著庶民信仰的天空,古往今來由此形成的關於魚類的神話傳說不少。以上來自大眾口頭並跟民間信仰相聯係的雅魚龍門陣,讓人遐想多多。三、沙鍋雅魚回味多

仔細品嚐慕名已久的雅魚,對筆者來說是在數年前的春節。正月初五,我們一家人去雅安旅遊,先到了山清水秀的上裏,領略古鎮風情,走訪地方民俗。正月初六這天,我們返回雅安市區,打算下午再去蘆山,因為那邊的漢代文物和古羌傳說向來是筆者感興趣的。上車之前,是進午餐的時候,我們來到一家門麵裝修帶幾分古香古色的餐館,見菜肴招牌上大字寫著“鮮活雅魚”。詢問價錢,90元一斤。老板娘熱情地招呼我們入座,沏上清茶,當麵從水池中撈出一條活蹦的雅魚,稱重後為一斤二兩,供我們一家三口享用還合適。老板娘問怎麼吃法,我回答:“就按照你們當地人認為最佳的方式來做吧。”老板娘連想都沒想,“沙鍋雅魚”四字便脫口而出,我們立刻認可了。今為雅安市所轄的滎經縣生產的沙鍋遠近知名,在鐵鍋、鋁鍋、不粘鍋之類盛行以前,這沙鍋可是蜀地民間家家戶戶燒菜、燉肉不可缺少的陶製炊具,以之烹出的美味是我等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當今時代,政府倡導下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方興未艾,滎經沙器製作工藝作為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得到相關部門重視,有關方麵擬編的《四川省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彙編》中即收有相關詞條,其前不久又被列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以滎經沙鍋烹燒丙穴嘉魚,美食配美器,自然是地域特色突出,風味不同於他方,對外地遊客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口福。

窗外,飄著微微細雨,空氣中透出清新,我們靜靜等候著美味上桌,猜想著魚頭上“劍”是何模樣。妻子有些忍不住,走到廚房,想看看這美味是如何從烹飪師傅手下誕生的。然而,沒看幾眼,剖出的魚還沒有下鍋,妻子就被店主禮貌地請出了廚房。是嗬,天下之美味,自有妙法烹製,個中玄機奧妙,豈能輕易示人!熱氣騰騰的“沙鍋雅魚”端上來了,黑亮的沙鍋,反襯著雪白如乳的魚湯,陣陣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鍋中,雅魚為主體,加入金鉤、筍片、蘑菇、豆腐等輔料,烹以特製的奶湯,湯鮮可口,富有營養。夾一塊魚肉入口,細細品味,那鮮、香、嫩、美,簡直使人停不下筷子。美哉,雅魚!這肉多刺少的丙穴嘉魚,果然是名不虛傳;無須去鱗的魚皮也很妙,膠質厚,口感甚佳。品著魚,喝著湯,再配上幾道有當地風味特色的泡椒竹筍、清炒油菜等,讓我們一家人吃得胃口大開。“沙鍋雅魚”,不愧為川菜譜係中的佳品。女兒將魚頭夾入自己的碗中,迫不及待地要尋找雅魚頭上那把“寶劍”。找來找去,不得要領,隻好請教店主。老板娘走了過來,隻見她不慌不忙,用筷子拈出魚的頭頂骨,再用手輕輕一拆,哦,一把潔白晶瑩的骨質“寶劍”頓時出現在眼前。“寶劍”不長,大概一寸左右,卻造型逼真,玲瓏雅致,宛如用白玉做成,讓人驚歎讚美。見到這天工“寶劍”,我們急忙掏出相機,“哢嚓、哢嚓”地拍起照來……

巴蜀有美食,美食在四方。真正的美食,總是凝結著文化,粘連著民俗,提升著人的味覺感受。從雅安回到成都,數年過去了,但那山、那水、那魚、那劍、那故事,連帶著“雨城”鄉裏民間濃濃的風俗人情,迄今仍深深地印在腦海中,讓我記憶猶新又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