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飲食遺產保護6(1 / 3)

第三篇 飲食遺產保護5

美食·民俗·地域文化——關於巴蜀美食“雅魚”的龍門陣

李祥林

天府四川位於長江上遊,川菜中來自江河的美味多多。這些佳美之食,星鬥般散布在巴山蜀水的四麵八方,是今天我們打造蜀地“美食之都”所不可忽視的鄉土資源。此處,就來說說川人席桌上的“雅魚”,先從字麵上與喜愛巴蜀美食的老饕們打打精神牙祭。

一、三雅文化有雅魚

古稱雅州的雅安,位於南方絲綢之路上,依山傍水,秀麗的青衣江繞城而過,乃是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交通要衝,馳名遐邇的“蒙山頂上茶”即飄香在這方土地上。按照當地人的說法,雅安有“三雅文化”:美景——雅雨,美人——雅女,美味——雅魚。

雅魚分布在長江上遊,屬於亞冷水性魚,乃中亞高原山區特有品種,尤其以雅安附近彙入青衣江的周公河所產被人們所看重,相傳是雅安曆史上六大貢品之一。雅魚學名為重口裂腹魚(Schizothorax〈Racoma〉davidi),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裂腹魚屬,裂尻魚亞屬,英文名為“David's schizothoracin ”。古代又稱丙穴魚,長身細鱗,肉白如玉,質嫩刺少,脂多味美,自古就是食用魚中的名品,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為知味的老饕們所珍。杜甫詩曰:“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戲題寄漢中王三首》)晚年旅居蜀地的唐代詩聖,對四川境內的江河魚鮮多有讚美。唐廣德二年(764),老杜從閬中返回成都途中,曾寫下“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的詩句(《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曾入蜀任夔州通判的宋代詩人陸遊,晚年回到山陰後仍念念不忘蜀地丙穴魚,他每每在詩中回憶:“玉食峨眉栮,金齏丙穴魚。”(《思蜀三首》)“堆盤丙穴魚腴美,下箸峨眉栮脯珍。”(《夢蜀二首》)特別是後一首詩,末聯點明“最憐栩栩西窗夢,路入青衣不問津”。意思是說,夢遊舊地青衣江,連渡口也無須向人打聽,因為道路太熟悉了。

雅魚出丙穴,取決於雅安地區的自然環境。從地理及氣候特征看,雅安多雨,雅安境內的周公河尤屬暴雨區,山高穀深,水流湍急,河床多亂石沙灘,無數跌水形成水潭,這種地理條件正適合該魚生長。而且,青衣江、周公河彙集二郎山、夾金山等終年積雪融化的雪水和原始森林覆蓋下的山間清泉,具有水質清澈、甘洌,水溫低等特點,為雅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為雅魚肉質細嫩鮮美提供了保障。從地理位置看,雅安位於四川盆地西緣,距離省城成都(邛崍今屬成都所轄)不過一百多公裏的路程,今天當地人甚至有把雅安打造為成都“後花園”之說,而眼下自駕車經318國道或成雅高速公路前往雅安上裏古鎮遊玩的,也以來自成都地區的客人居多。既然如此,宋代文人宋祁《益部方物略記》在嘉魚讚並序中便直言雅州產嘉魚,他說:“丙穴在興州,有大丙山小丙山,魚出石穴中。今雅州有之。蜀人甚珍其味。讚曰:二丙之穴,厥產嘉魚。鯉質鱒鱗,為味珍腴。”明代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述及雅魚的藥補作用。到了現代人編寫的《辭海》裏,介紹雅安物產時亦曰:“農產以稻、小麥、玉米、油菜籽,並產茶葉、藥材。特產‘雅魚’。”

按照通常定義,文化指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離開人及其創造就談不上文化。雅魚屬於自然之物,純粹的自然無所謂文化,當地人列之為“三雅文化”之一,蓋在古往今來,圍繞此物的烹製、食用以及民間傳說、民俗信仰等文化因素多多。二、魚知丙穴由來美

雅魚又稱嘉魚、丙穴魚,清耿世昌《本草綱目別名錄》:“嘉魚:鮇魚、丙穴魚、拙魚。”天府四川,自古物產豐富,西晉文學家左思《蜀都賦》介紹蜀地物產:“水物殊品,鱗介異族。或藏蛟螭,或隱碧玉。嘉魚出於丙穴,良木攢於褒穀。”以出自丙穴的嘉魚為蜀產名品。隋唐虞世南《北堂書鈔》引《益州記》:“嘉魚生丙穴,蜀人謂之拙魚,從石孔隨泉出,大者五六尺。”生長嘉魚的丙穴何在?對此,《文選》李善注曰:“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有魚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丙,地名也。”鄰近四川北部的寧強有丙穴,從清人吳偉業《送吳門李仲木出守寧羌》詩“稻近磻溪種,魚從丙穴嚐”亦可得證(寧羌即寧強,屬古羌地,今歸陝西省漢中市管轄,位於陝西省西南角、漢中西部)。然而,清代仇兆鼇跟《文選》注者看法不同,他在《杜詩詳注》中指出:“丙穴固在漢中,然地誌載邛州大邑縣有嘉魚穴,萬州梁山縣柏枝山有丙穴,方數丈,出嘉魚。又達州明通縣井峽中,穴凡十,皆產嘉魚。此詩(指上述杜甫寄嚴武詩——引者)公赴成都作,意是指邛州丙穴。蓋成都西南至邛州,才百五十裏耳。”又,明代《益部談資》雲:“丙穴在達州,出嘉魚。杜工部詩雲‘魚知丙穴由來美’,是也。誌又載雅州亦有丙穴。”準此,被叫作“丙穴”的地方不僅僅是雅州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