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曲溪水.淨土塵(1 / 1)

前幾天就和宣傳部小賀約好去天水印刷廠拉書,順道去趟曲溪。我是第一次聽說這個風景點,乍聽起來像是藏區,顧名思義定然是個以水為勝的地方。於是不顧炎炎暑熱,欣欣然趕赴而來。

一走上李子園的鄉村公路,車子顛簸得更加厲害,每每將人從座位上彈起老高,把一車興高采烈的大侃特侃中斷在尖叫和驚呼之中。哎呀!媽呀!同車的雪蓮小姐直喊頭暈,隻有我是個不怕顛的,回憶十多年的鄉鎮幹部生活,哪一次不是這樣的鄉村土路?哪一次又不是一樣的越野貨車?顛顛簸簸早已經是家常便飯。進城這幾年,上班近、回家近、接送孩子更近,不消坐車,連路都走得極少。偶爾坐車下次鄉,也是四平八穩,漸漸都要把曾經的年輕歲月給忘了。誰知道今天的情形,卻幾乎是從前的翻版。我先前工作過的王磨鎮是成縣的林區加礦區,而現在要進入的正是天水礦區李子園。和王磨一樣的山高林密,被重車碾軋得坑窪不平的土路依山而轉,路下臨水,清淺活潑的溪流,將兩岸山頭叢從簇簇深樹的影子、優遊自在飛鳥的影子、甚至花香浩浩南風的影子一掠而下,仿佛著急趕在我們的車前一睹曲溪風采。可是我們還不曾迷醉,知道這淺水一定是曲溪之源,以她的靈動和可愛便猜得到曲溪水一定是很美的。

果然不出所料,曲溪給我們展現了她靜謐的、溫柔的秀美。單是那些參天的古樹、如茵的綠草、簡樸的竹樓已然引我們走進魏晉的田園詩卷,更不消說當一泓清波若鏡,於山重水複中流光溢彩的瀲灩,那是不自禁地要輕歎一聲:何處覓桃源,不複在此間!正是這柔波給了周遭靜景以靈氣和生氣,一陣風來,樹們儼然一群臨水而妝的美女,曼伸細腰,輕舒玉臂,倩影紛紛,盈盈照水;青草卻並不因為矮小而自卑,伊們才是曲溪流水最忠實的情人,無論水流的快慢、抑或季節的冷暖,絲毫不會影響草的執著和深情。你看,伊的腳丫都快伸進水裏了。我們看不見草的耳朵,可伊分明順著風的方向伏岸側耳,那淙淙錚錚的流水正奏著《獻給愛麗斯》呢。而竹樓卻隻把身影斜斜投進水中,有赤腳的少年坐在門上晃蕩著雙腿,水流扭歪了少年落入河中的腿影,仿佛停不下來的梳理,一遍又一遍……

還有什麼能比炎夏中的嬉水更為愜意呢,何況是在神弛心往的曲溪河水裏。一片深不過膝的流水,緩慢開闊,晶瑩透亮,河底的卵石顆顆如玉,踩在腳下有說不出的溫潤圓滑。順流而下,讓水蕩滌足下的塵埃,讓風驅攆身後的煩擾,何其快哉!約行一華裏,河岸陡窄,水流漸急漸深。忽抬頭,但見小橋淩波,獨木橫臥,不忍離水,然水路已窮,戀戀登橋,戰戰兢兢過到對岸,卻於萬千綠柳蔭下見得又一處水的世界。就在河岸的另一側,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魚塘,一忽兒波平如鏡,一忽兒遊魚如梭,風過處觳紋若縷,灩灩不絕。又逆河而行約一公裏,見一少婦手持簸箕,正往魚塘撒放飼料,近旁竹籬村舍,比比皆是,原是一處處的農家樂。家家簷前掛著紅燈籠,招牌大都冠以女主人的名字,芸芸、燕燕、靚靚、嬌嬌,難得的既淳樸又實在的俗。我們選了家巧媳婦的農戶,吃了頓地道手擀麵,雖然幾個農家菜味道平常,可今天的啤酒卻格外地爽口,一如意想不到的好心情。

離開曲溪,天色尚早,去印刷廠的路上還有一處景點——淨土寺。大家一商量,一致同意去淨土寺一遊。行程十分順利,沒用多少時間我們就站在了山門前,一入山門,我便驚詫於寺內的一塵不染,還有佛堂廟宇的整齊有序,真正名副其實,確是一方淨土!從前院一直轉到最高處的大雄寶殿,幾乎沒有遇到另外的遊人,也許受前些日子地震的影響,似乎各處的旅遊都不怎麼景氣。寺內的僧人們致力於擴大建設,各佛堂香火寥寥,也不聞鍾磬之聲,隻有羅殊菩薩殿前懸掛的一架風鈴,隨風搖動,叮當作響,因為居高,聲自悠遠綿長,甚是悅耳。走得困乏時,不免要揀個避靜處歇息,恰好羅殊殿左側有一小園,石桌石凳,一樣的幹幹淨淨,落座後四顧園內,發現一歪脖桃樹,枝繁葉茂,紅桃累累,煞是誘人。小賀是個很可愛的年輕人,屬猴兒的性子,迫不及待地摘下一個來先自品嚐,自詡仙桃。但看他吃是吃了,並不見說好。另有人咬了一口便搖頭說味道不怎樣,接著說了句大實話:要是好吃的話可能早就被吃光了,哪能輪到我等俗人。嘻嘻!眾哂,來淨土吃桃吃出古代頑童之智,也算趣事。然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頭,當我們找到淨土寺幹淨如新的五穀輪回之所,幾乎有點慚愧自己肉身的麻煩,仿佛與此境甚不諧調。正自躊躇,階下一株杏樹果香撲鼻,滿樹杏子燦若黃金,隻見樹幹上掛一字牌:噴藥.有毒。不禁啞然,旋之愕然,繼而惘惘然若有所失。舍不得杏子給遊人是俗之常情,此言若在山下果園,實在正常不過,一旦出自僧之手,即是僧不舍,徒惹人笑;不舍就不舍罷,何言藥毒,若當真,則是僧不善,再讓人怕;或者是一句唬人假話,卻更不可恕,若三界之外仍存誆語,那大千世界真真是沒有淨土的了!

就是這杏樹上的塵埃,破壞了淨土之淨,也讓我們在驅車絕塵而去之後,依然無語地惆悵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