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門忠義

引言

本章詳細記述了紀信將軍盡心竭力輔佐漢王劉邦創建漢朝,南征北戰,屢建奇功,以及滎陽舍身救主的事跡。同時記述了紀信之子紀通協助陳平和周勃,平定諸呂叛亂史事。記載了紀信後裔紀蘭英統兵幫助劉焉,平定馬相、賈龍、任峻等人叛亂之事。

紀信誕生扶龍村

秦始皇(嬴政)滅了六國(齊、楚、燕、趙、魏、韓),統一全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妄想子孫萬世為帝,規定以後按二世、三世……往下傳。他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個郡,郡下設若幹縣,來管理地方和百姓。秦始皇疑心很重,他怕被滅六國起兵造反,常帶重兵巡幸各地,到處命人鐫刻石碑,為他歌功頌德,如今山東泰山頂峰尚存始皇頌碑。秦始皇最怕死,聽說大海裏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是神仙們居住的地方,山上長有不死之藥,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他便派遣徐福領著數千童男童女入海去求仙人,采摘不死之藥,結果徐福一去不還。後來,秦始皇又派遣盧生到海中去,尋找神仙和不死之藥。盧生從海上回來,說了很多鬼神的事,並說:“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認為胡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便命令大將蒙恬統兵三十萬人,去掃蕩他們,占領了大片土地。於是征集天下數十萬百姓,去修築萬裏長城,死了很多人,百姓叫苦連天。秦始皇為了加強統治,施行暴政,銷毀民間兵器,焚燒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書籍,坑死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史稱“焚書坑儒”。由於嚴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以連年用兵,廣大百姓痛苦不堪。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外出巡時,得了重病,死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縣境)。宦官趙高與丞相李斯密謀,假傳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當時有人傳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一時天下大亂,起義風暴席卷全國。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閬中縣扶龍村(今西充縣紫岩鄉紀公廟村)的一個紀姓農民家裏,誕生了一個男孩。傳說:紀母生這孩時,滿屋都是紫色的煙霧,香氣散漫全室,經久不散。密霧中忽見一白發老人奔向紀母麵前,倏忽不見,這孩便降生人世,哇哇啼哭。全家人都很驚詫,認為這孩來頭不小,長大後必當大官。光陰易逝,轉瞬就是一年,當地習俗,孩子滿周歲,要大辦宴席,邀請親朋,給孩子辦生開葷和“抓周”,試看孩子長大後的誌趣和愛好,並延請有文化的老人給孩子取名。孩子周歲這天,紀父請來廚師殺豬辦席,當地紀姓父老和遠親近鄰齊來祝賀,熱鬧已極。席間,紀母抱出孩子,到各個席前向客人作揖致謝,大家見此孩生得眉清目秀,白胖可愛,無不稱讚。紀母來到紀伯父麵前,說道:“伯父,您老是有學問的人,請給孩子取個名字,開個葷吧。”隨即將孩子投入伯父懷中,伯父抱著孩子,滿麵堆笑,說道:“人生於世,信義為重,事業有成,就取名紀信字成吧。”說罷,便沾了一點酒,摸在孩子嘴上,又說道:“孩子吃了酒,天長地久。”又拈了一點肉,塞進孩子口中,說道:“孩子吃了肉,終身享福。”然後開始“抓周”,紀父將算盤、書筆和木刀等物擺了一地,叫紀信去抓,他伸手就抓木刀。伯父說:“紀信長大後,要當將軍啊!”紀母說:“我生紀信時,見天上降下一白發老人,是啥道理?”伯父說:“那是天上太白金星下凡投生人間,拯救世人呀!”自此,人皆說紀信是天上神仙下凡,救苦救難,無不尊敬。

紀信單騎投沛公

秦始皇(嬴政)死後,其子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起義,建立張楚政權,眾推陳勝為楚王。一時,被秦滅亡的六國,亦相繼複國稱王,頓時天下大亂。這時沛縣(今江蘇沛縣)泗水亭長劉邦與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共謀,殺死縣令,眾推劉邦為沛公。這年九月,項梁和其侄項羽,用計殺死會稽太守殷通,征集精兵八千人,在會稽起義。第二年(公元前208年)冬十月,陳勝率領數十萬義軍進攻京都鹹陽,被秦朝名將章邯擊敗,他領義軍退至下城父,被叛徒莊賈殺害。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劉邦和項羽聯合攻秦,大破秦軍,章邯投降。這時趙高專權,謀殺丞相李斯,殺死胡亥,自攝相位,擁立子嬰為秦王,舉國上下一片混亂,秦廷搖搖欲墜,史稱“豪傑亡秦”。

秦朝時期,化鳳山附近的扶龍村(今西充紫岩鄉紀公廟村),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紀信。他家世代務農,父母忠厚誠實,勤勞本樸。紀信自幼聰明伶俐,待人和善,長大後身材魁梧,助人為樂。他家裏很窮,又無兄弟姐妹,常常在扶龍山一帶打柴獵獸,到場鎮(今西充縣城)去賣,買回米肉,孝敬雙親,人人都稱他是孝子。有一天,紀信賣了柴,剛走到場口,看到那裏圍了一大堆人,敲鑼打鼓,十分熱鬧,他也好奇地擠進去看。看見一個身強力壯的老人舞動雙刀,愈舞愈猛,如雪花纏身,潑水不進。一個妙齡少女,手持長矛,猛刺老人,鏘鏘鐺鐺,直冒火光,令人驚心動魄,連聲唱彩。父女對打多時,無一損傷,驟然而止,笑臉收場。老人牽出一匹紅鬃馬,少女躍身而上,繞場一周。馬兒不停地奔跑,少女在馬上翻滾跳躍,如猿跳鳥落,輕若飛燕,全無閃失,觀眾連聲叫好。少女繞場數周,歡然而下。老人笑臉抱拳對眾人說道:“諸位父老鄉親,我名王俊峰,小女王香芸,今天來到貴碼頭獻藝,不到之處,望多包涵。請各位慨慷解囊,資助一二,賞我父女一碗飯吃。”於是少女手捧小箱,笑向觀眾,眾人紛紛投擲銅幣於箱,紀信也將賣柴之錢,全部投進箱中。忽然惡少牛二走來,上前嚇唬王老,調戲香芸,欲將箱中之錢獲為已有。王姓父女,賠笑忍讓,牛二愈逼愈緊,一腳踢倒香芸,頭破血流。紀信怒極,奮不顧身,掄起扁擔,打倒牛二。牛二飛身而起,揮腿踢來,紀信眼快,揮動扁擔打斷牛二雙腿。牛二高聲痛罵,紀信怒不可遏,一扁擔擊中牛二腦袋,頓時斃命。眾人見紀信打出人命,恐受連累,一哄而散。王老含淚上前,問清紀信姓名,說道:“紀壯士為救我父女,惹下大禍,此地不可久留。我有一個知已,名叫陳鐵心,在閬中聖水堂開設武館,武藝超群,堪稱世外高人。壯士可投奔他處,學藝避禍。”說畢,便將紅鬃馬與箱中銅幣,贈給紀信。紀信怕官府捉拿,立即騎了此馬,回家辭別雙親,日夜兼程,去到閬中,找到陳鐵心,說明來意,拜師學藝。陳老見紀信少年英俊,見義勇為,收為徒弟,精心傳授絕技,一連數年,紀信練成全身武藝。轉瞬到了秦二世元年,這年秋九月,陳鐵心對紀信說道:“如今天下大亂,豪傑並起,攻打暴秦。沛公劉邦已在沛縣起義,此人寬洪仁慈,愛將如寶,日後必成大器。為師將祖傳湛盧名劍贈送給你,快去沛縣投奔劉邦,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紀信謹遵師命,叩頭告別,騎上紅鬃馬,挎著湛盧劍,單人獨騎向沛縣而去。

部曲長沛縣完婚

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陳勝與吳廣等人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起義,迅速發展到幾萬人,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被推為王。各地郡縣紛紛響應,殺死當地官吏,起義造反。這時,劉邦與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共謀,鼓動父老子弟殺死沛縣(今江蘇沛縣)縣令,大家擁戴劉邦做了沛公。這年九月,項梁和侄兒項羽殺死會稽太守殷通,取得精兵八千人,率兵渡江西進,駐軍下邳(今江蘇宿遷縣境)。劉邦起義後,廣招天下豪傑,擴軍備戰,以蕭何、曹參為謀士,任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為將軍。劉邦為人豁達大度,愛將如寶,從嚴治軍,不準擾民,軍民盡皆喜悅,投奔者眾。一日,劉邦獨坐營中,研讀兵書,忽聞人報,有一壯士單騎來投,令人喚來。但見此人魁梧雄壯,氣宇軒昂,心中甚為喜悅。問道:“壯士從何而來,家居何處?”紀信從容說道:“我名紀信,蜀地閬中縣扶龍村(今西充紫岩鄉紀公廟村)人。聞沛公起義攻秦,特慕名來投。”劉邦笑著說道:“壯士遠道來投,助我攻秦,令人敬佩。觀爾英姿勃勃,必是智勇之人,暫任部曲長之職,權居夏侯嬰將軍屬下,待立功後,再行升賞。”立即喚來隨從,領紀信去拜見夏侯嬰將軍。

夏侯嬰將軍見了紀信,異常喜悅,令其帶領部從督察軍紀民情。一日,紀信帶領數人巡查至沛縣街頭,但見市井繁華,百姓安居樂業,一派升平景象。來到一個茶館,見一絕色女子引頸高唱道:“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知予心樂,散步閑遊賞名園。貪歡失迷芳草路,遙望見杏花村內酒旗翻。急急走,忙向前,沽飲三杯一齊幹。隻見那粉壁上畫著一洞仙,手中拿著漁鼓板,原來是張果老兒一溜煙。白頭翁相對紅娘子,巧姻緣內會神仙。逍遙過,慶壽筵,身在蓬萊萬萬年。倒騎驢兒哈哈笑,他就是將謂偷閑學少年。”此女子生得美貌,歌也唱得好,眾人聽後,皆齊聲喝彩,鼓掌大笑。紀信不便久留,信步前行,忽聞茶館中傳來一陣喧嘩,急忙回轉,查看實情。見一軍漢,醉醺醺地調戲賣唱女子,女子嚴詞正色,大聲斥責,圍觀群眾議論紛紛。紀信素恨強暴邪惡之人,立即上前將這軍漢拉開,軍漢怒罵不止。紀信將他扭見夏侯嬰將軍,女子哭哭啼啼跟隨在後,很多百姓亦尾隨而來。大家來到軍營,百姓們停留在外,紀信押著軍漢,帶著賣唱女子,入見夏侯嬰將軍,說道:“此軍漢醉戲民女,有損沛公禁令與威名,請將軍嚴懲,以儆效尤。”夏侯嬰將軍問歌女道:“你是何地人,這軍漢如何調戲你?從實說來。”歌女說:“我名李玉蘭,豫郡柳園人,父母因病謝世,孤身漂泊來此。幸遇張老收為義女,教我唱歌糊口,不意被這軍漢調戲,請將軍為民做主,嚴治此人,以雪恥辱。”夏侯嬰將軍聽後大怒,令將此軍漢重責四十。笑向李玉蘭說道:“你一個弱小女子,別無親人可依,在這兵荒馬亂之時,難免不受人淩辱。我欲將你許配紀信,玉成你倆的婚事,你願意嗎?”李玉蘭說道:“將軍愛護民女,情同父母,父母之命,焉敢不從。”夏侯嬰又問紀信,紀信也很樂意。夏侯嬰將軍令人租賃民房,給紀信完婚,眾官兵無不喜悅和敬佩。

紀信建功封將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劉邦在沛縣(今江蘇沛縣)起義,率兵進攻碭郡(今河南永城東北與安徽碭山縣連界),這裏城池堅固,攻克甚難。劉邦派夏侯嬰率兵攻東門,周勃率兵攻南門,樊噲率兵攻西門,曹參率兵攻北門。四麵圍攻,進擊數日不勝,又損傷千餘名義軍,心中十分憂愁。到第四日,風雨驟至,淋漓不止,隻得停止攻城。這天夜晚,紀信入見夏侯嬰將軍,說道:“我軍連戰數日不勝,秦兵必然驕矜,連日風狂雨急,敵軍定然防範鬆弛,如果偷襲碭郡,定能成功。”夏侯嬰將軍聽後大悅,說道:“兵貴神速,你速去營中挑選三百勇士,冒雨爬上東門城樓,殺死守城敵兵,然後舉火為號,打開東門。我去報告沛公,今夜全線突擊,攻取碭郡。”紀信回營挑齊猛士,來到東門城下,眾人拿出繩鉤,拋向牆垛,拉著繩鉤,如猿猴攀樹,迅猛爬上城牆。三百勇士手持刀劍,如猛虎下山,衝向城堡,殺死百餘名守城敵兵,然後大開城門,舉火告捷。夏侯嬰將軍率兵攻進東門,周勃、樊噲、曹參諸將,亦領兵猛烈攻城。殺聲四起,火光衝天,秦軍聞風喪膽,各自逃生,或死或降,碭城頓失。黎明,劉邦入城,記紀信為首功。這時,項梁與其侄項羽率兵渡江西進,駐軍下邳(今江蘇宿遷縣境),義軍已發展到六七萬人。火速攻占了盱眙(今江蘇盱眙縣)與彭城(今江蘇徐州市)等地,經過沛縣,到達了薛城(今山東薛城縣)。劉邦自感兵少將寡,難以攻破強秦,帶領萬餘義軍去到薛城,投奔項梁。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秋,項梁聞陳勝在陳縣戰敗,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為叛徒莊賈殺害。他采納了範增(今安徽桐城南人)的建議,在民間找到了一位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立為楚懷王,建都盱眙。一時軍威大振,接連攻占了東阿(今山東阿縣)、城陽(今山東莒縣)、雍丘(今河南杞縣)等地。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項梁率軍進攻定陶(今山東定陶縣)時,打了敗仗,被秦將章邯所殺。劉邦、項羽、呂臣三人各領義軍,兵分三路往東撤退,項羽與呂臣駐軍彭城東南,劉邦駐軍碭郡。楚懷王由盱眙移都彭城,任命呂臣為司徒,宋義為上將軍,劉邦為碭郡長、武安侯,項羽為魯公、為次將,範增為末將。項羽不服,殺死宋義,奪了兵權,做了上將軍。楚懷王采納眾人的建議,派遣寬大仁慈的劉邦統兵西進入關攻秦;派遣強悍凶狠的項羽與範增北援趙國,然後合力攻秦。懷王與諸將約定:“誰最先平定關中,就讓誰做關中王。”劉邦統領十萬義軍從碭郡出發,不斷與秦軍作戰,有勝有敗。到達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時,采納了儒生酈食其的計謀,攻克了高陽與陳留(今河南陳留縣),乘勝進軍,來到曲遇(今河北曲遇縣)。曲遇守將楊熊,異常驍勇,自以為兵強馬壯,麻痹輕敵,見劉邦攻城,便大開城門,衝殺出來。劉邦命樊噲攻左,夏侯嬰攻右,命周勃率軍抄襲敵後,截斷回城歸路,自領大軍往來策應。兩軍接戰,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人死馬亡,將楊熊困在核心。紀信奮不顧身,手持長矛衝至楊熊麵前,迎麵猛刺,二人爭戰良久,難分勝負。夏侯嬰與樊噲、周勃諸將又衝殺過來,楊熊見秦兵慘敗,大勢已去,殺開一條血路,落荒而逃。義軍火速攻進曲遇,劉邦入城,論功行賞,封紀信、丁夏、傅寬、薛歐等人為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