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喜厭土布衣(1 / 1)

前不久我出差到外地,排隊購買一件土布襯衣,和尚領,布紐扣,下麵兩個荷包又大又深,細看,每根紗粗細不一樣,縱紗和橫紗的交錯疏密也不一致,地地道道的土產品,就是這樣的土布衣,卻成了搶手貨,買到的人喜於言表,未買到的人惋惜不已,我能買到一件,自然高興。慶幸之餘,亦勾起我對一段往事的回憶。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在讀書時,一天,班主任通知,明天上級要到學校檢查工作,要求同學們穿上細布做的白襯衣,細布做的藍褲子。因我家經濟條件差,夏天無錢扯白細布做襯衣,冬天更無錢扯卡嘰、燈心絨之類的高檔布料做罩衣,一年四季都是穿的土布衣。第二天,學校集合,我被巡視的校長從隊伍中叫了出來,他板著臉對我說:“你為什麼不按學校規定穿衣服,是在訴共產黨的苦呀?”我回答:“沒錢做。”怒氣衝衝的校長彈了一下煙灰道:“算了,你今天不參加活動了,放你一天假。”我含著眼淚回到家裏,脫下土布衣,丟在地上,發誓今後再也不穿它。就因為這件事,年年的三好學生紅榜我無名。

46年過去了,我先後穿過用細官布、卡嘰、的確良、毛滌綸、毛料混紡、絲光棉、冰涼絲等布料做的衣服,隨時代趕潮流,這些布料做的衣服穿在身上筆挺美觀,但不爽身。今天排隊買衣服的初衷是為圖舒服,觸景生情,倒使我思緒萬千。由怕穿土布衣到想穿土布衣,的確是一個質的變化。這個變化,僅隻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麼?我看不完全。最近我聽到一個笑話:一個老農民說,我真想不明白,城裏人是怎麼想的,過去我們吃厭了小菜,總在想什麼時候能像城裏人一樣,每餐有點肉吃,現在有肉吃了,城裏人又到農村買野菜吃;過去我們上廁所無紙,隻有用樹葉和石頭擦屁股,現在我們上廁所有紙了,城裏人又用紙來擦嘴巴。這則笑話,是說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呢,還是科學生活知識的增強?是追趕時尚潮流呢?還是返樸歸真的理念表露?我看兼而有之。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一個周而複始、循環往複,不斷上升的過程,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當今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思想也從禁錮中解放出來,對美的理念、美的感受、美的追求呈多元化發展,對各類社會現象的審視更加理性和包容。過去男人挎大包女人挎小包,現在挎小包的男人越來越多,挎大包的女人也越來越多;過去男人夏天穿短褲打赤膊多,現在巾幗不讓須眉,上衣短的露出胸脯和肚臍眼,裙子短的能看到大腿根。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昨非今是今又非,昨是今非今又是,買了一件土布衣,也買回了一段回憶和感慨。想到此,我舍不得穿了,把它珍藏起來吧,珍藏這段難忘的曆史。

1999年於大理古城

此被《人民日報》(方圓)版等報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