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麵漆的處理方法之我見(2 / 2)

為什麼揩漆的琴不黏手而刷漆製成的琴麵會滯澀而使走音不暢呢?經試驗後才知道琴麵澀手是因為麵漆中含桐油的緣故,生漆中加入桐油後,即使不製熟漆而采用揩漆法,製成的琴麵也會澀手,而用純大漆揩漆是不會有這種現象的。後又用食用油、柴油等作試驗,均會產生琴麵澀手的現象。實踐說明,古琴用麵漆是不能加入任何油料成分的,必須加入桐油製熟漆的刷漆法製成的麵漆會造成琴麵手感不適而影響彈琴的發揮,因而從彈琴的角度看,不加入任何油料的揩漆法是最理想的方法。

揩漆法製古琴麵漆需注意以下幾點:(1)必須選擇漆的產地,經使用可知,以貴州漆和湖北恩施地區“茅壩漆”最適合,形成漆膜的硬度最大。(2)揩漆次數必須多,因揩漆每次都用回絲團擦掉,留下很薄的一層,十幾次後漆層才能有一定的厚度,琴麵才能耐磨耐用。(3)每擦三四遍後,漆層須老化幾天,使其堅硬後再揩漆。(4)每揩四五次後,漆麵會形成一些漆粒子,要用六百號以上砂紙輕磨琴麵退砂,使其光滑。

雖然古琴麵漆以揩漆法製作所得的手感效果最好,但仍有以下缺點:(1)和“一髹而成”的刷漆法比較,揩漆雖多至十數次,但其麵漆漆膜仍相對較薄,其耐磨程度相對差。(2)琴麵不及刷漆法具有的厚實光瑩感,視覺效果差些。(3)用漆量多,且大部分都被擦掉,對珍貴的大漆資源是一種浪費。

傳統漆作工藝,還有一種刷漆和揩漆相結合的方法,但這種刷漆不是加入桐油製作熟漆後進行的,而是在大漆中加入揮發性的油類作稀釋劑,古代用鬆節油,現也用煤油等。加入後可增加大漆的流平性,刷漆後仍會產生一些刷子紋路,需打磨刷製數次,才能使麵漆達到一定厚度,這種方法就是《髹飾錄》中楊明加注所說的“數澤而成者”。這種工藝最後還需揩漆數次,楊明所注“近來揩光有澤漆之法,其光滑殊為可愛矣”指的就是這種工藝,它既有刷漆法潤滑光瑩的效果,同時大漆中的油料揮發後留存不多,而且表麵經過揩漆,手感也有大的改善。

總之,傳統的古琴麵漆製作工藝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方法,其應用方式是以需要達到的效果和目的為前提的,從不同的層麵看,不同的方法存在的優缺點,為我們今後的研究和實踐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倪詩韻 ,當代著名斫琴家,其琴器聲音雄渾、清越皆存,工藝精美,作品多被古琴大師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