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藥物抗衰老(3 / 3)

讓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和自然規律合拍吧!

2.午後困倦的消除方法不少30歲的女性常常睡的晚,而又起的早,因為一家人的早飯需要她們準備,而吃完早飯後,又要急急忙忙趕著上班,於是午後困倦,就成了她們的家常便飯,那麼,又怎樣消除午後的困倦呢?

(1)深呼吸鍛煉:為什麼大多數人無論嚴冬或盛夏,中午時分會產生困意?一個主要原因是午後這段時間,人的亢奮周期處於低穀,如果這時進行深呼吸,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會使人克服倦意,保持清醒。深呼吸鍛煉可進行大約20~40分鍾,逐步由弱到強,由慢到快。這種方法簡單可行,往往可使人不很費力地度過午後的“萎靡期”。

(2)拍打前額:雙手握成拳狀,先深呼吸兩次,讓身體鬆弛下來,然後,把握拳的雙手抬起,放置前額,輕輕拍打頭部,由眉心起,分左右兩邊一直敲打至前額兩側,來回往返20~50次左右,敲打的力度不可過大,動作要均勻。這樣,額前發際的“頭維”、“曲差”、“神庭”、“眉衝”、“陽白”等穴位可受到刺激,使全身感到輕鬆。

(3)吃點甜食:美國營養與行為學教授羅賓博士指出,每天下午有一段時間,人們最容易昏昏欲睡,這時,如果吃一些甜食如巧克力等,不僅可以提神,而且能提高辦事效率。羅賓博士曾對挑選出的36名男女進行實驗,他讓每人每天下午3時吃一塊重半盎司、含熱量約260卡的巧克力糖。結果,這些人在辦事速度、準確性、記憶力和精神集中等方麵都提高了20%。

(4)嚼口香糖:這種方法既有速效性,又較持久。專家們認為,口香糖緩解睡意的奧秘在於咀嚼運動。咀嚼時,下頜和咬肌的運動能給大腦整體刺激,從而達到消除倦意的目的。而且,口香糖在味覺上也有刺激作用,特別是薄荷味口香糖,能使人感到無比清爽。

3.抗疲勞的飲食法

(1)多喝些茶或咖啡,或吃點巧克力:上述食物中含有一定數量的咖啡因,可增加呼吸的頻率和深度,加大吸氧量,並能加速腎上腺的分泌,有利於消除疲勞。

(2)多吃含天冬氨酸較多的食物:天冬氨酸具有明顯地消除疲勞的作用,而蛇肉、黃鱔、甲魚、烏龜、花生、核桃、桂圓、芝麻中,含天門冬氨酸較多,可多食。

(3)含維生素B2的食物宜多食:維生素B2不足,肌肉運動耐力下降,易產生疲勞。含維生素B2較多的食物有動物內髒、河蟹、蛋類、年奶、大豆、豌豆、蠶豆、花生、紫菜、酵母等。

(4)多吃些水果:水果屬堿性食物,可中和體內酸性物質,故能較快地解除疲勞。橘子、梨、蘋果、瓜類含堿性較多,可多食。

(5)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宜多食:維生素C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加速體力的恢複,並參與體內各種營養素的氧化還原過程,對蛋白質代謝有很大影響,因此,可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4.因抑鬱所致疲勞的飲食調理抑鬱症是指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的一類心理障礙。輕者情緒低沉,憂心忡忡,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嚴重者悲觀絕望甚至有自殺行為。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約有70%~80%的所謂“神經衰弱”病人(最常見的症狀是失眠、頭痛、記憶力減退、焦慮等),原本就是抑鬱症。

抑鬱症的產生不僅與人的心理、生理素質有關,而且與人們的生活、工作、環境以及不良刺激等均有密切的關係,飲食失調也是其原因之一。

專家們指出:日常飲食可以直接影響人的精神和情緒狀況。比如長期素食、久忌葷腥而造成蛋白質缺乏體質的人,常常會引起憂鬱、焦慮、情緒低落的症狀;脂肪攝入過量也容易使人煩躁、憂鬱和疲勞。營養學家認為,氨基酸對振奮人的精神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若氨基酸的攝入不足,尤其是色氨酸、酪氨酸和蛋氨酸的缺乏,會影響大腦製造神經遞質等物質的合成,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也會降低,使人萎靡不振,精神憂鬱。此外,B族維生素如B1、B5和B0的缺乏也能使人記憶力減退、健忘和神情淡漠。因此,心情抑鬱者應注意經常食用富含蛋白質的瘦豬肉、牛肉、雞蛋、牛奶、大豆及其製品;同時也要常吃含有豐富B族維生素的麥子、小米、動物肝腎及新鮮蔬菜、水果等。

心情抑鬱者在飲食中還應注意糾正偏食、節食等不良習慣,攝入足量的含有較多微量元素的食物。微量元素是組成機體內一些特定生理功能物質的重要成分,是保持神經和肌肉具有一定興奮性所必需的物質。據報道,飲食中長期缺鎂可導致抑鬱症的發生。研究表明,鎂有抑製神經應激性的效用,機體缺鎂時常會使人變得鬱鬱寡歡,乏力倦怠,情緒消極,有人還會發生驚厥。雖然含鎂的食物來源比較豐富(肉類、魚類、蛤類、綠色蔬菜、豌豆及大部分水果均有豐富的鎂),但是長期偏食、節食和消化功能紊亂的人仍會出現鎂缺乏。值得指出的是,糧食加工過於精細使鎂的損失很大,如小麥每千克含鎂1586毫克,精加工後隻剩下285毫克;又如稻穀每千克含鎂1477毫克,精加工後也隻剩下251毫克。因此,心情抑鬱者應多吃些雜糧、粗糧,最好粗細糧搭配食用。

此外,心情抑鬱、情緒低落者還可經常適量飲用能夠振奮精神的飲料,如適當飲用一些低度酒可暢通血脈,提神壯膽;飲茶可醒腦提神;咖啡、可可等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能夠強化和活躍思維活動,改善情緒,隻要飲用得當,同樣是頗有益處的。

5.身體反曲可消除疲勞一天勞動工作之後,是否感到很疲勞?別以為坐著休息就夠了,有時做一些運動可能更有助於消除疲勞。

鞠躬行禮是向前屈曲身體,這不難做到,但反過來,向後屈體就難了。請俯臥在地,放鬆全身,深吸一口氣,緩緩曲起雙腿,上身向上仰,雙手伸向後方拉住足踝,同時慢慢吐氣。注意雙腿膝部要合並,不可分開。上身盡量向後翹,維持3秒鍾,放開雙手,全身鬆開,雙腿伸直,重新再做上麵動作。可連續做5~10次。

身體反曲的目的是使身體柔軟,刺激脊椎和中樞神經,促進內分泌係統功能,從而消除疲勞感。這套動作還能收縮腹部贅肉,使臀部提高,增強臂力,日久可改善體形,增加人的體形美,這對於30歲女性可謂“雙盈”,即清除疲勞,又強身健美。

6.平躺可除疲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大部分時間處於站立或坐位狀態,這樣就會給身體各部位帶來緊張與負荷。站立時,由於重力的影響,全身的肌肉,尤其是軀幹及下肢的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張力,才能維持正確的姿勢。腰椎、骨骼和各個關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因而都有一定的負荷,易造成勞損。站立時內髒的功能均因重力影響而有些下垂,當腹肌無力及韌帶鬆弛下垂時更明顯,以致日久以後有可能形成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等疾病。站立時,機體的負荷相當大,如果加上跳躍、跑步、攀登等運動的話,那負荷量就成倍增加了。

坐著時,由於身體重心下降,下肢得以鬆弛和休息,但胸、腰和脊柱的承重力基本不變,內髒的負荷雖比站立時減輕許多,但仍然比平時臥位要大的多。

如果在一天緊張繁忙的各種活動之中,能忙中偷閑平臥幾次,就可大在減輕全身各個部位,尤其是內髒器官及腰膝等關節的承重與負荷力,有利於健康,也有利於疲勞的消失和工作能力的恢複。

7.身體疲勞時更不要抽煙不少女性,特別是30歲的青年女性,抽煙的人數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她們感到疲勞、飯後、心裏煩悶、或朋友聚會時,更喜歡抽煙,在這裏,我們要向她們大喝一點,煙最好不要吸,特別是在疲勞時更不能吸。

有不少女性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在開車很困以後,在停車休息時,都喜歡抽上一個煙,甚至於抽的滋有味。

有人認為可提精神,解除疲乏。其實不然,因為機體在消耗了一定熱量後吸煙,比身體處於平靜時吸煙危害更大。當人體做功消耗體能時,腎上腺就分泌大量腎上腺素至血中,使血液循環加速,心跳加快。此時吸煙,煙中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亞硝胺等很容易趁機進入血液。有人做過實驗,將小鼠分成二組,一組讓其被動運動,另一組不加處理。爾後分別用煙霧熏它們,結果,運動組比靜止組垂危時間快。由此推斷,血液循環加快能促進煙的成分溶於血液,從而造成機體中毒。另外,勞動或運動後,胃內容物快速分解、吸收,會出現輕微的饑餓感,而尼古丁等會抑製胃粘膜細胞,使胃酸分泌量減少,消化液亦隨之減少,這時吸煙,病魔即可在你毫無警覺的情況下侵犯你的身體。

8.聽音響也與疲勞有關許多女性喜歡在開車途中聽廣播或音樂,認為這樣做,有助於提高大腦興奮度,使單調的旅程充滿情趣。

需要注意的是,駕駛中如收聽廣播或使用音響,最好不要聽節奏強勁的搖滾樂等音樂,也不要聽有催眠作用的小夜曲,另外,音量也不宜過大,否則就會成為噪音,既有損聽力,又分散注意力,使駕駛者的聽覺器官疲勞,妨礙對路況做出正確的判斷。

9.消除大腦疲勞有方法

(1)靜坐法:平穩地落坐,全身自然放鬆,瞑目、靜思而不受幹擾,達到忘我境界,用兩分鍾調節呼吸,可不出聲地數一、二、三、四、五……此法可進行5分鍾。

(2)擊彈法:兩手掩耳,以兩手掌心按住兩個耳孔,五指自然斜向上按住後頭骨,以食指壓中指輕彈後腦部,有“咚咚”聲,用此法彈擊20次。

(3)點穴法:取站立或端坐姿勢,以拇指或中指分別對印堂、前頂、後頂、百會、風池、太陽、合穀數穴揉、壓、捏,每穴反複18~36次。

(4)轉移法:伏案工作或思考問題1~2小時後,要自左向右轉動頭頸5次,再自右向左轉5次,此法可使精力充沛,記憶力增加。

(5)放鬆法:用腦時間稍久,可離案於室內或室外做些四肢伸展、搖動軀體、前俯後仰、慢跑、散步、深呼吸等放鬆性體操活動。

(6)梳理法:每天用清潔、軟硬適度的梳子,輕柔地梳發100次。

10.亦要防節日“疲勞綜合征”春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普天同慶,萬家團圓。過節要是掌握不好休息方式,正常生活節奏被打亂,如吃喝過多,娛樂過度,迎來送往應酬頻繁,家務勞動超負荷,而但得不到休息,還會感到身心疲勞,精神緊張,出現節日“疲勞綜合症”。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家務疲勞:春節前,家家打掃衛生,戶戶清洗衣物,加上買菜燒飯準備宴慶,比上班還要忙。人,往往會感到頭暈腦脹,四肢無力,腰酸背痛,有高血壓;心髒病的老人操勞過度還會引發腦血管意外或心肌梗塞。

(2)胃腸疲勞:節日期間,菜肴格外豐盛,親友之間的宴請又多,不加以節製,大吃大喝,加上糖果、糕點、水果吃個不停,讓胃腸“加班加點”的工作,從而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出現胃痛、反酸,口中有酸臭味、嘔吐、腹瀉等,有的甚至還會引起胃穿孔、急性胰腺炎、酒精中毒等。

(3)娛樂疲勞:節日裏,電視節目精彩紛呈,好戲連台。許多人為飽眼福連軸看電視,看得頭昏腦脹,眼圈發黑;舞迷跳舞通宵達旦,精疲力竭,疲憊不堪;牌友們為了過癮,夜以繼日“壘長城”、打撲克,過足了癮,也傷了身。

(4)應酬疲勞:賓客盈門,應接不暇,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結果忙得頭暈眼花,疲憊不堪。

11.30歲女性不宜硬熬女性到30歲以後,生理功能逐漸減退,老化現象也悄然而至。因此,30歲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犯養生的大忌———“硬熬”

身體疲勞時不可“硬熬”。疲勞是身體需要恢複體力和精力的正常反應,同時,也是人體所具有的一種自動控製信號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那麼機體就會積勞成疾,百病纏身。所以,當30歲女性自我感覺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昏眼花、思維遲鈍、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力口快等症狀時,就不要再“硬熬”下去。上述症狀足以說明,機體生理和心理上已發生了疲勞的信號,應立即注意勞逸結合,不宜熬夜,不宜做突擊性的工作;思想要放鬆,胸襟要寬廣,心情要舒暢,不要因一些瑣事而煩惱,不要過多計較個人得失,應盡快采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勞。

身體患病不可“硬熬”。30歲女性的大腦、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在不知不覺中減退,細胞的免疫力、再生能力和機體的內分泌功能也在下降。

有些30歲女性,工作、學習廢寢忘食,對頭痛、發熱、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適症狀不重視,聽之任之,一直強忍下去,終將拖延耽誤,釀成重症。因此,當身體患病時,就應該早些到醫院診治,盡快恢複身體健康,切忌病體硬熬而導致重病染身。

起居上不可“硬熬”,大便硬憋,可造成習慣性便秘、痔瘡、肛裂、脫肛,除此之外,還可誘發直腸、結腸癌。憋尿可引起下腹脹痛難忍,甚至引起尿路感染和腎炎的發生,對健康均十分有害。因此,要養成定期大便的習慣,有了尿意就應立即小便。每當晚上感到頭昏嗜睡時也不要硬撐,不可強用咖啡、濃茶去刺激神經,以免發生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等疾病。

飲食上不可“硬熬”。水是人體最需要的物質之一,30歲女性必須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每天飲水6~8大杯為宜。口渴是人體缺水的信號,表示體內細胞已處於脫水狀態,如果置之不理,硬熬下去則會影響健康。肚子餓時應立即進食,不要隨便推遲進食時間,否則可能引起胃腸痙攣性收縮,出現腹痛、噯酸,還可出現嚴重低血糖、手腳酸軟發抖,頭暈眼花,甚至出現昏迷、休克。經常饑不進食,易引起潰瘍病、胃炎、消化不良等症。

12.“亞健康”女性宜常吃消除疲勞的食物

(1)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它參與糖的代謝,促進乙酰膽堿的合成,並防止其分解;維持腸胃的正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是促進和維持糖類正常代謝的必需物質。維生素B1缺乏或不足,常使人感到乏力,並由於代謝產物,如丙酮酸、乳酸等的堆積而容易產生疲勞,甚至影響心髒功能。進行長距離運動的運動員,由於膳食中糖類的比例大,維生素B1的需要量可超過一般人的2或3倍,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有:動物內髒、肉類、蘑菇、酵母、青蒜等。

(2)維生素B2:維生素B2是構成人體多種呼吸酶的輔酶,是糖類、蛋白質、脂肪代謝和能量利用、組成的必要物質。維生素B2缺乏或者不足,肌肉運動無力,耐力下降,易產生疲勞。喜歡打籃球、踢足球等常表現為劇烈運動的人,維生素B2的需要量比一般人多2倍。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動物內髒、河蟹、蛋類、牛奶、大豆、豌豆、蠶豆、花生、紫菜、酵母等。

(3)維生素C:維生素C參與體內各種營養素的氧化還原過程,對蛋白質代謝有很大影響。高溫時補充維生素C可降低深部體溫和維持血容量,在運動或體力勞動量大時,及時補充維生素C,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加速體力的恢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青辣椒、紅辣椒、菜花、苦瓜、油菜、小白菜、酸棗、鮮棗、山檀、紅果、草莓等。

(4)天冬氨酸:氨酸天冬具有較明顯的消除疲勞的作用。富含天冬氨酸的食物有蛇肉、黃鱔、甲魚、烏龜等;植物性食物有花生、核桃、桂圓、芝麻等。

(5)水果:由於生熱營養素產生的廢物基本上屬酸性,淤積後刺激神經末梢,引起酸痛感覺,嚴重時會引起肌纖維痙攣。水果屬堿性食物,可中和酸性,能較快解除疲勞,特別是含水分較多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瓜類等。

(6)茶、咖啡、巧克力:這此物質因含有一定數量的咖啡因,能增加呼吸的頻率和深度,增加吸氧量,並能加速腎上腺的分泌,故有利於生熱營養素所生廢物的排除,從而有利於疲勞的消除。

13.抗疲勞足踝操長時間承受單一姿勢的超生理靜力性負荷勞動,容易患足踝軟組織勞損。如果利用閑暇或工間時間,經常活動一下踝關節,可收到促進足踝部血流和消除疲勞的效果。下麵向您介紹一套簡便的抗疲勞足踝操,不妨一試。

第1節並腿站立,兩手扶握欄杆(與腰齊高)。

動作:①右腳提踵,腳趾用力蹬地。

②右腳落踵,左腳隨即提踵。

共兩組,每組兩腳各重複15次,間歇20~30秒。

功效:加強趾短屈肌、脛骨後肌腱屈伸力,提高踝關節靈活性。

第2節預備姿勢同上。

動作:①兩腳同時提踵,腳趾撐地,靜止5~6秒。

②還原。

③~④連續快速提踵兩次。共3組,每組5次,間歇20~30秒。

功效:增加拇收肌、骨間肌腱和拇長屈肌肌腱韌性。

第3節坐式,兩手放在膝上。

動作:①兩腿屈膝上舉,與腹部同高,上體微向後仰。

②用力屈踝(勾腳),腳趾使勁後翹,靜止4~5秒。

③~④還原。呼吸均勻。重複10~12次。

功效:促進足踝肌群血流和提高跟腱伸展力。

第4節並腿仰臥,兩手位於體側。

動作:①腳掌後屈。

②腳趾用力後翹,靜止3~4秒。

③腳趾前伸,腳麵繃直。

④原。共兩組,每組5~6次,間歇20或25秒。

功效:增強比目魚肌、腓腸肌和腓骨長肌肌力。

第5節坐式,兩腳間距5~10厘米,兩手放膝上。

動作:①兩腳前掌盡力上抬。

②向左右側分呈“八”字形,足踵勿離地。③重複一次。

④還原。

⑤兩腳掌向左右做分、並移動。6~8同5,重複3次。共兩組,每組做4×8拍。

功效:加強腓骨肌、脛後肌、拇屈肌柔韌性和踝關節靈活性。

第6節左前右後呈前後站立,兩手位於體側。

動作:(①右腳提踵。①~③右腳趾貼地呈蛇形向左側滑移繞過左腳。還原成預備姿勢。5~8同1~4,換左腳做。共3組,每組4~5次,間歇15~20秒。

功效:提高拇長肌、骨間肌腱繞旋力。

第7節兩腳側分成“八”字站立,兩手位於體側。

動作:①右腳提踵,腳趾全力撐地。

②右腳落踵,左腳隨即提踵。

③~④同①~②。共兩組。每組做4×8拍。

功效:增強趾短屈肌,脛骨後肌屈伸力,提高踝關節靈活性。

第8節坐式。

動作:1~4。左腿置於右腿上(二郎腿)。左腳向左一下一右一上繞旋一周。5~8,動作相同,方向相反。第二個8拍將右腿置於左腿上,動作相同。兩腳交換練習,共做8×8拍。

功效:增強足踝肌腱和韌帶的柔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