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主一方的歌聲,就是對專製一方的批判。冷夢的政治建構是建立在知識儲存的基石上的,接受過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女作家,憑借自己的膽識和智慧,發出了民主才能完全更新西榴城罪惡的呐喊。
三、民主知識:塑造正麵人物形象的主要方麵
甫和民,是大學的教師,他愛好科學,喜歡無線電,渴望搞發明創造。在和周圍的鄉親相處過程中,他態度和藹、彬彬有禮,對小芹的生存狀態甚為擔憂。他引導小芹讀書,接受無線電信號,把愛情的種子播種在小芹的少女之心中。
在小芹的生活中,讀書和愛情是最主要的生命支柱。沒有甫和民的日子,她憑借讀書在等待甫和民的歸來,最終死於甫和民的小屋裏,陪伴她的是甫和民一箱又一箱的書籍。
對於小玉而言,接受教育就是接受知識的沐浴。記者的身份,就是遵守知識分子的道義,就是知識的實踐和價值判斷。知識使她本著良心的原則,深入沙漠,拯救甫和民;造訪大山,訪問王金鎖;蒞臨天窖,尋覓甫和惠;點燃西榴賓館,為真理而獻身。知識,鑄就她勇敢的信念,知識推動她搜集證據,知識使她分辨真偽,堅定地站在蒙冤受屈的、弱者的一邊。為了甫家的血海深仇,她秉持知識分子的正直和道義,堅忍不拔,四方奔走,為了真相,與各種勢力做鬥爭,不屈不撓,臨危不懼,樹立起崇高的人格。
在塌鼻兒的命運中,他最初對於知識的好感就來自毛哥哥屋裏的一台無線電收音機,他意識到“西榴城的政府不允許大家學習無線電,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要遠離大眾,怕群眾裏通外國”。正是對於知識的向往,使他不滿政府的決定。塌鼻兒喜歡讀史書,知道曆史的醜惡,他充滿靈性,可以預知未來的曆史走向,正是在塌鼻兒的一段段講述,一次次追問下,薛府慘案才昭白與天下,讀者也才了解到趙男和王女的冤屈。專權者的醜惡才一點一點展現在讀者麵前。“事情很蹊蹺,一個太監的死和大學士薛棣會有什麼關係?”“打死的人身上有槍眼,凍死的人身體完好無損,是不一樣。可這又怎麼樣?”“奇怪,大奸臣魏忠賢還‘冤魂不散’,他還口口聲聲喊叫著‘伸冤’?照你這麼說,那些被你害死的人反倒應該為你大唱讚歌,為你昭雪,為你恢複名譽?那些因你而死去的人反倒應該遭受千古罵名?”塌鼻兒在追問,塌鼻兒在尋求真相,他帶著我們去找尋隱藏在黑暗背後的真實:小芹心碎而死,對愛的執著讓她附體在滿小玉的身上,而滿小玉卻葬身火海;甫家大兒子被人推到天窖害死,二兒子被槍斃,三兒子自殺割腕,坐牢20多年,最終又被槍斃。可以說,塌鼻兒是把甫、滿、陳三家恩恩怨怨糾結、剖白的一條全能視角的線索,也是判斷正義與邪惡的一條分界線。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指出:“民主的智能化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上的利益,但是它的有效性對於國家的文明程度而言是顯而易見的。”思想和知識不會直接刺激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但在《西榴城》裏,冷夢通過塌鼻兒的思想指出,民主體製是正義的明燈。這個知識的表述,使得在正義、真理處於弱勢的境況下,民眾不屈服。正義就是依賴對這一知識的接受和使用,使民主精神轉化成為國家政治機製知識的核心內容。成為人物命運走向的決定因素。
民主政治的知識傳播成為人物命運發展的第一要素和最主要正麵力量。當一些當權者肆無忌憚地踐踏公平公正公開的政治原則時,隻有民主政治的知識可以抵擋權力的惡意篡改,堅持真理的存在,並且成為作品人物是非觀念的發展動力和評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