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貼敷補氣血法(1 / 3)

第19章貼敷補氣血法

一、穴位貼敷補氣血法

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外治法,是在中醫基本理論,特別是經絡學說的指導下,對人體穴位給以外用藥物刺激的一種治病方法,古稱“外敷”“外貼”。它是利用藥物貼敷穴位,刺激穴位,而起到藥效、穴效的雙重作用,從而達到補益人體,防病治病的作用。就其施治部位和部分治療原理來講,也可以屬於針灸學的範疇,是一種獨特的穴藥結合的治療方法。

方1

【組方】丹參、川芎、紅花、當歸、乳沒、公丁香、沉香、人工麝香各適量。

【用法】製成藥膏。交替敷貼於膻中、心俞、虛裏等穴,每穴1張,敷貼12~24小時。

【功效】補養氣血,防病保健,強壯養生。尤其適用於冠心病等。

方2

【組方】生薑、桂枝、樟腦、冰片、鬆節油、木瓜、阿魏、當歸、沒藥各適量。

【用法】製成狗皮膏貼於心痛部位的敏感區。每2天換1次,停藥1天,連貼2次或3次為1個療程。

【功效】補養氣血,防病保健,強壯養生。尤其適用於冠心病等。

方3

【組方】麝香3克,蟾酥、桂枝、麻黃、雄黃、沒藥、乳香各5克。

【用法】共研細末,加入適量白酒,調成膏狀,貼敷穴位。主穴有內關(雙)、氣海、中極、三陰交(雙),配穴有腎俞、膀胱俞、複溜等。病證輕者隻用主穴,重者加用配穴,每3~4天換藥1次。

【功效】補腎精,養氣血,防病保健,強壯養生。

方4

【組方】天雄、附子、川烏、肉桂、桂枝、大腹皮、白檀香、法半夏、北細辛、川椒、幹薑等量。

【用法】加入適量麻油,熬熟後去滓,再加適量黃丹成膏。先針刺肺俞穴,而後將膏藥貼之,5~8天1次。

【功效】補腎精,養氣血,定咳喘,保健養生。適於久治不愈、腎氣虧虛所致的咳嗽、哮喘。

方5

【組方】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細辛各12克。

【用法】共研為細末。此乃1人1年之用量。每年夏季伏天使用,每次用上藥麵的1/3,加薑汁調成稠膏狀,分別攤在6塊直徑約5厘米的油紙或紗布上,貼於背部肺俞、心俞、膈俞上,以橡皮膏固定,貼2~4小時後取下,每頭、二、三伏各貼一次,連續3年。

【功效】補腎定喘,補養肺氣,防病保健。適於治療久病肺腎兩虛之咳喘者。

方6

【組方】蓖麻子仁10克。

【用法】搗爛如泥,拌入升麻粉2克,製成直徑2厘米、厚1厘米之圓餅,外敷百會穴。貼敷時應剃去患者百會穴周圍的頭發,令患者仰臥,放鬆裙帶,將升麻餅敷之並固定,加熱水袋熨燙升麻餅30分鍾。每天3次,每塊藥餅用5天,休息1天後,更換藥餅。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補養氣血,升陽益氣,保健養生。適用於脾氣下陷、清陽不生所致的胃下垂、腎下垂等。

方7

【組方】小茴香5克,黃芪10克。

【用法】共研末,加麝香05克置於紗布上,貼於腎俞、肝俞、神闕、下極等處(任選2處)。每天保留8~24小時,連用7天。

【功效】補氣養血,補肝益腎,保健養生。適用於肝腎氣虛所致的陽痿遺精、尿頻尿急、小腹脹痛、兩脅隱痛等。

二、敷臍補氣血法

敷臍療法通常稱為臍療,是中醫學寶貴遺產中的一朵鮮豔的奇葩,是中藥外治療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以中醫經絡學說和髒腑學說為理論基礎,根據不同病證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製成丸、散、膏、丹、糊等劑型,將其貼敷於臍中,上麵用紗布或膠布等覆蓋、固定,或配合適當的灸療或熱熨,通過對臍部(神闕穴)的刺激作用,經過皮膚透入、經絡傳導,激發經脈之氣,協調人體各髒腑之間的功能,疏通經絡,促進髒腑氣血運行,以達到預防、治療疾病的目的,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方法。

敷臍療法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有藥物敷臍、貼臍、填臍、熨臍、熏臍、灸臍等。長期的醫療實踐證明,敷臍療法簡便易學,藥價低廉,用藥量小,經濟方便,療效可靠,適應證廣,無副作用。既沒有煎藥吃藥的麻煩,又沒有針灸酸、麻、脹、沉的不適感覺和燒傷燙傷之虞,更沒有皮膚疼痛、感染破潰、難以接受的顧慮,值得進一步發掘、整理和推廣普及。

敷臍作用:①溫通陽氣,回陽蘇厥。張介賓曰:“(臍)雖至陰之地,而實元陽之宅。”陽氣乃人生命之本,所謂有“得陽氣者生,失陽氣者夭”之說。臍療以溫熱藥物作用臍部,通過藥物的溫熱刺激,或艾灸、熱熨,能興奮呼吸中樞,加速血液循環,使陽氣溫通或脫陽得固,從而達到陽複厥蘇的目的。②通經活絡,行氣止痛。選用溫熱藥物敷熨灸治臍後,借助藥物的溫通作用,可激發經絡之氣,能起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③通調三焦,利水消腫。三焦者主決瀆,利用藥物或他法的刺激作用於臍後,能激發三焦的氣化功能,促進氣機運暢,經隧通達,使小便通利,達到消腫的目的。④健脾和胃,升清降濁。臍為中下焦之樞紐,臍療通過藥物或他法的刺激促進了其吸收作用,使脾和胃腸功能旺盛,清陽得升,濁陰下降,達到健脾和胃,降逆止瀉的目的。⑤收斂止汗,固精止帶。臍療後,通過藥物吸收和經絡的傳導,調整了髒腑陰陽之不平衡,使氣血調暢,營衛通利,精氣神津有歸,從而起到斂汗固表、澀精固帶之效。⑥調理衝任,固經安胎。臍近衝、任、督、帶四脈。其中任為諸陰之海,主胞宮;衝為血海,主生殖。婦人的經、帶、胎、產諸疾與衝、任、督、帶四脈息息相關。臍療可起到溫補下元,調理衝任的作用。⑦強壯保健,祛病延年。臍為先天之命蒂,又為後天之氣舍,先後天之本源皆歸於此。以溫藥作用於臍中,能溫補壯陽,補中益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起保健、防病、益壽延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