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 杞 鐵 雀【原料】麻雀10隻,枸杞子15克,雞湯500毫升。
【製作】枸杞子洗淨,置小碗中上屜蒸熟;麻雀拔掉毛,開膛去五髒、嘴殼和爪,用醬油75毫升、蔥75克、薑拌勻,醃好。鍋中放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熟,把麻雀放入油內炸酥,撈出濾去油。另起鍋,放入75毫升植物油燒熱,投入蔥75克和薑7克煸炒出香味,烹入料酒和雞湯,加入精鹽、醬油75毫升、白糖,把炸好的麻雀放入湯內,蓋上鍋蓋,用小火煨至肉酥爛,揀出蔥、薑,加入蒸熟的枸杞子,轉大火收汁,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壯陽益精,滋補肝腎。適用於腎陰陽兩虛所致的陽痿、早泄、畏寒、腰膝酸軟、小便頻數等。
枸杞炸烹大蝦【原料】淨大蝦肉500克,枸杞子30克,青蒜段50克,雞湯50毫升。
【製作】枸杞子一半用水煎煮,濃縮取汁15毫升;另一半放入小碗中,上屜蒸熟,備用。將大蝦洗淨,均勻切成3段,用精鹽1克、料酒5毫升稍醃,再用稠濕澱粉掛上厚糊。蔥、薑切成絲,蒜切成片。蔥、薑絲、蒜片和青蒜段放入碗內,加入雞湯和精鹽15克、醬油10毫升、料酒10毫升與枸杞濃縮汁和味精兌成汁。鍋中放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熟,把蝦段逐段放入油內,炸至外皮已脆,飄起呈金色時,倒入漏勺內濾去油,原鍋留底油燒熱,倒入炸好的蝦段,烹入兌好的汁及熟枸杞子,顛翻幾次,淋入香油,再淋入米醋即成。
【功效】補肝滋腎。適用於腎陰精虧損所致的體虛乏力、血虛眩暈、心悸神倦、腎虛陽痿、腰痛等。
京 蔥 海 參【原料】水發海參1 500克,豬油30克,淨京蔥500克,雞油30克,肉湯250毫升,味精3克,醬油6毫升,料酒30毫升,鹽3克,枸杞子15克。
【製作】將海參肚內用刀劃十字刀(不能切穿),放入開水鍋中汆一下,撈出,瀝幹水分;京蔥切成6厘米長的段;枸杞子揀淨雜質。將鍋燒熱放豬油,加入京蔥略煸(炒)香後(呈金黃色),再加入肉湯、海參、料酒、醬油、鹽、味精、枸杞,待燒至牙黃色時淋入雞油,出鍋,整齊地裝入盆中即成。
【功效】本品紅黃相映,味濃,醇香,補腎,潤燥,養血。適用於腎虛精虧、陰血不足所致的腰腿軟弱、腸燥、便秘或癌症。
海參扒雞腿【原料】海參125克,火腿肉50克,香菇50克,冬筍50克,豆腐皮75克,馬鈴薯100克,菜心100克,生薑、精鹽、胡椒粉、麵粉、濕澱粉、菜油、蘑菇湯、醬油、味精各適量。
【製作】
(1)海參用溫水泡發,去腸雜,洗淨,切成斜片;香菇用溫水泡漲,洗淨,取1/4切斜片,3/4剁作末;冬筍剁成粒,火腿肉切作丁,菜心切作段,馬鈴薯剁作泥;豆腐皮用溫水泡軟,切成扇形塊10張,餘剁作末。
(2)將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八成熱,入薑末、香菇末、冬筍粒、火腿丁、豆腐皮末,加精鹽略煸,下馬鈴薯泥、味精炒至熟,作餡心。
(3)豆腐皮放案上,放餡心1份,內放一根5厘米左右長的竹筷,留出2厘米以便手拿,包好,塗少許麵粉,卷成雞腿形。
(4)炒鍋內放油,燒至八成熱,下雞腿炸至半熟,抽出筷段,插入蘸上粉糊的冬筍,再將雞腿下鍋炸成金黃色撈出,圍擺盤內。
(5)將油倒鍋內,燒至八成熱,倒入海參片,滑炒一下,即撈出,倒入菜心、香菇,加精鹽略煸,加蘑菇湯,再投入海參片,下醬油、味精,煮沸後,用濕澱粉調稀勾芡,撒上胡椒粉起鍋,盛入擺好雞腿的盤中央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適用於腎精血不足所致的頭暈耳鳴、手足麻木、麵色不華等,又是高血壓、冠心病及年老體弱者的理想佐餐。
太 獅 海 參【原料】水發大海參1 000克,水發冬菇50克,嫩雞肉250克,淨冬筍50克,豬肥肉100克,雞蛋2枚,熟火腿50克,小白菜1 500克,水發金鉤(即蝦仁)50克,砂仁末3克,豬油、料酒、鹽、醬油、味精、白糖、胡椒粉、濕澱粉、蔥、薑、雞湯及香油適量。
【製作】
(1)將海參摳去腹內壁膜,洗淨放入沸水鍋內汆後撈出用冷水漂冷,瀝幹水分。再取普通湯加料酒、鹽、醬油燒開,將海參放入汆熟後倒入漏勺瀝幹,並用刀在海參腹內腔壁劃十字花刀(不要劃太深,能攤開即可,每刀距離24厘米寬),然後扣碗內(麵朝下)。蔥一半切開,另一半蔥和薑一起拍破。小白菜擇剝洗淨。
(2)將雞肉、火腿、金鉤、冬菇、冬筍切成黃豆大的顆粒,加入雞蛋、鹽、味精、胡椒粉、料酒、砂仁末、白糖和濕澱粉,攪成餡,做成大獅子頭1個。
(3)將豬油燒沸,下獅子頭煎酥呈金黃色撈出,放入海參內。加入雞湯、蔥、薑,用白綿紙封嚴,上籠蒸至海參柔軟酥爛為止。
(4)食用時取出海參,揭開紙去掉蔥、薑,將原湯瀝入鍋內,加味精和胡椒粉調味,用濕澱粉調稀勾芡。取一半汁放入海參內,然後翻撲於深盤內。把另一半汁澆在海參上,撒蔥花,淋香油。同時在鍋內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時下白菜苞,加鹽煸炒一下,擺在盤子中間即成太獅海參。
【功效】本品柔軟濃厚,醇香味美,養血潤燥,補腎益精。適用於腎精虧虛所致的尿頻、便秘、陽痿、遺精及小兒遺尿症。
紅 燒 龜 肉【原料】龜1隻(250~500克),菜油60克,黃酒20毫升,生薑、蔥、花椒、冰糖、醬油適量。
【製作】將龜放入盆中,加熱水(約40℃),使其排盡尿,宰去頭、足,去除龜殼、內髒,洗淨,將龜肉切塊。鍋中加菜油,燒熱後,放入龜肉塊,反複翻炒,再加生薑、蔥、花椒、冰糖等調料,烹以醬油、黃酒,加適量清水。將盛有龜肉塊的鍋置爐上,用文火煨燉,至龜肉爛熟即成。
【功效】填精補腎,滋陰益血。適用於腎精不足所致的性冷淡、頭暈耳鳴、失眠心悸以及陰虛、血虛出現的低熱等陽亢之症。
參 麥 甲 魚【原料】活甲魚1隻(約500克),麥冬6克,人參10克,薑片、蔥節、料酒、味精、鹽、胡椒粉及雞清湯適量。
【製作】將宰殺好的甲魚放沸水中煮約15分鍾取出,順裙邊剖開蓋,撕去蓋上粗皮,去頭,去內髒,洗淨後切成小塊;將人參、麥冬洗淨。把人參、麥冬、薑片、蔥節、鹽及料酒放入大碗內,放上甲魚塊,再蓋上剖下的甲魚殼,加入雞清湯,上籠蒸約1小時,將汁倒出,加入味精、胡椒粉,重新倒回甲魚碗中。食時揭去甲魚蓋即可。
【功效】本品汁醇味鮮,形似甲魚,補腎固精,大補元氣。適用於肝腎兩虛所致的早老體弱、病後體虛者進補,對虛熱咳嗽、陽痿早泄、氣促喘氣等尤為適宜。
陳 皮 鴿 鬆【原料】鴿肉240克,陳皮15克,蝦片60克,炒熟黑芝麻6克,芹菜500克,荸薺100克,泡紅辣椒15克,蔥、生薑、大蒜、精鹽、白糖、食醋、味精、醬油、麻油、雞蛋清、胡椒麵、黃酒、花生油、濕澱粉、豬油各適量。
【製作】鴿肉剔去筋皮,洗淨,瀝幹,切成細末,放精鹽、雞蛋清、濕澱粉調勻漿好,再放麻油拌勻;取黃酒、醬油、白糖、胡椒麵、味精兌成汁備用;芹菜洗淨,去葉、根,取莖切成末;用熱花生油把蝦片炸一下,撈出備用;將鍋燒熱,放豬油燒至七成熱,倒入鴿肉炒散,瀝幹油;複將鍋燒熱,放油燒至七成熱,下陳皮炒一下,再下荸薺、蔥、生薑、大蒜、泡紅辣椒炒勻,然後放鴿肉,倒入兌好的汁,放芹菜末,不斷炒動,待熟,淋上食醋、麻油,起鍋盛盤,撒上芝麻,把蝦片圍在周圍。佐餐食用,分數次吃下。
【功效】補肝腎,潤五髒,防治眩暈,補虛強身。能使精血充盛,精力充沛,機體充滿活力。
黃 燜 鹿 筋【原料】水發鹿筋750克,水發冬菇50克,冬筍75克,火腿75克,雞湯700毫升。
【製作】將水發鹿筋用力剖成兩半,切成段,放入容器中,加入薑片5克、蔥段15克、料酒100毫升、雞湯200毫升,上屜用旺火約蒸20分鍾,取出潷去湯。再加入雞湯200毫升,再上屜用旺火約蒸20分鍾取出,潷淨原湯,揀出蔥段、薑片。將水發冬菇剪去根蒂,洗淨,冬筍、火腿切片,待用。炒鍋上火燒熱,加入豬油100克,燒熱。放入蔥段15克,薑片15克,炸出香味,揀出蔥段、薑片,隨即加入醬油、料酒(50毫升)、精鹽、白糖和雞湯(300毫升),先下入鹿筋,再把冬菇、冬筍片、火腿放在鹿筋上麵,用旺火收稠,加入味精,見湯汁稠濃,淋入水澱粉勾芡,邊淋入邊晃動鍋,加入熱豬油25克,出鍋上盤即成。
【功效】強筋壯骨,補精益血。適用於體衰精虧所致的勞損、手足無力、腰膝酸痛、畏寒等。
歸地燒羊肉【原料】羊肉500克,生地黃15克,當歸15克,幹薑10克,豬油、醬油、食鹽、白糖及料酒適量。
【製作】將羊肉切塊洗淨,先在沸水中汆一下,待羊肉變白時撈起。將鍋燒熱,用豬油先將羊肉煸炒一下,加入當歸、生地黃、薑、醬油、鹽、白糖及料酒,用小火燒爛即成。
【功效】本品肉火巴味濃,鮮香適口,益氣補血,溫中補虛。適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病後、產後體虛,貧血等。健康人食用後精力更充沛,起到防病強身的作用。
紅燒蛤士蟆【原料】蛤士蟆750克,冬筍50克,水發香菇50克,鮮豌豆25克,菠菜心300克,清湯500毫升。
【製作】將蛤士蟆洗淨,每隻製成4塊;冬筍切片,在開水鍋中燙透,撈出控去水分;香菇一破兩半;菠菜心洗淨。鍋中放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熟,把哈士蟆肉塊放入油中炸至呈金黃色,撈出,濾去油。另起鍋,油燒熱,加入蔥、薑,烹入料酒,放入清湯,加入精鹽、白糖、醬油、花椒和味精,用糖色把湯調成淺紅色。把炸哈士蟆塊和冬筍片放入湯內,用小火煨至爛熟,再把香菇和豌豆放入湯內,轉大火收汁,汁快幹時,用調稀濕澱粉勾芡,淋入雞油,盛入大盤內。再起鍋,油燒熱,放入蔥、薑,把菠菜心放鍋內煸炒,加入精鹽、味精,斷火後盛入大盤鑲在燒蛤士蟆周圍。
【功效】補腎益精,潤肺養陰。適用於腎陰虧虛、精血不足所致的病後、產後虛弱,肺癆咳嗽,神經衰弱,自汗盜汗等。
杞桂燉牛肉【原料】枸杞子30克,淮山藥15克,龍眼肉6克,牛肉250克,蔥、生薑、精鹽、黃酒、花生油、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枸杞子、淮山藥、龍眼肉分別洗淨,放盛器內。牛肉放沸水鍋中滾3分鍾後,撈出洗淨,順肉紋橫切成厚4毫米的肉片。鐵鍋燒熱,下花生油,倒入牛肉片爆炒,烹入黃酒,略炒後起鍋裝盛器內,加蔥、生薑、精鹽及開水約1 000毫升,隔水蒸2小時。去蔥、生薑,加味精,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陰,益精血。適用於腎精血虛損所致的麵色不華、肢體痿弱無力、氣短乏力、遺精早泄等。
靈 芝 雙 鞭【原料】靈芝10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肉蓯蓉60克,牛鞭100克,狗鞭10克,母雞肉500克。
【製作】將牛鞭加水發漲,去淨表皮,順尿道對剖兩塊,用清水洗淨,再用冷水漂30分鍾;狗鞭用油砂炒酥,用溫水浸泡約30分鍾,刷洗潔淨,備用。將牛鞭、狗鞭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燒沸,撇去浮沫,放入花椒、生薑、紹酒和母雞肉,再燒沸後,改用文火煨燉,至六成熟時,用清潔白布濾去湯中的花椒和生薑,再置火上,將菟絲子、肉蓯蓉、枸杞子用紗布袋子裝好放入湯內,繼續煨燉至牛鞭、狗鞭酥爛時,即將牛鞭、狗鞭撈出,牛鞭切條,狗鞭切節,雞肉切成塊,除去藥包,將靈芝切片,放入碗中,加味精、食鹽和豬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