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補肝腎,益陰精,強筋骨。適用於肝腎陰精虧虛所致的腰膝酸痛、筋骨痿軟、四肢麻木、活動不靈、關節痹痛、屈伸不利、眩暈耳鳴、頭昏眼花、視物模糊等。

三、補肝養血粥

首烏小米粥【原料】何首烏30克,雞蛋2枚,小米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何首烏用紗布包裹,與米同煮粥,粥熟前撈出藥包,將雞蛋打入,並加白糖少許,調勻煮熟即可。

【功效】補肝養血。適用於肝血虛所致的麵色不華、頭暈發枯、大便不爽或子宮脫垂等。

豬血粥【原料】豬血200克,粳米100克,蔥花、精鹽、味精、香油各少許,清水適量。

【製作】將豬血切成小塊,放在清水中浸泡待用;粳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煮開,加入粳米,熬煮至粥成,再加入豬血,候沸,用精鹽、味精調味,撒上蔥花,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補肝補血。適用於體質虛弱、頭昏眼花、血虛貧血者,是尋常養生粥品。

豬血魚片粥【原料】豬血500克,淨鯇魚肉250克,幹貝25克,粳米250克,腐竹50克,料酒、薑絲、蔥花、醬油、精鹽、胡椒粉各少許,麻油少量,清水適量。

【製作】將豬血洗淨,削去上層浮沫及下層沉澱雜物,切成小方塊;鯇魚肉衝洗幹淨,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入料酒、醬油、薑絲拌勻;幹貝用溫水浸軟,撕碎;粳米淘洗幹淨;腐竹浸軟,撕碎。取鍋放入清水、粳米、幹貝、腐竹,熬煮至粥將成時,加入豬血,煮至粥成,再放入脘魚片、精鹽,候再沸,撒上蔥花、胡椒粉,淋入麻油即可。

【功效】補益氣血,平肝祛風。適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病後虛弱、產後虧虛以及頭風眩暈、頭痛等。

當歸豬骨粥【原料】當歸15克,豬脛骨250克,大米100克,精鹽少許。

【製作】先煮豬脛骨和當歸,水沸1小時後,取汁去渣,加入淘淨的大米煮粥,粥將熟時加鹽,稍煮即可。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適用於貧血、筋骨酸痛、婦女月經不調。

【注意】陰虛火旺及濕重腹脹納呆者忌用。

豬肝菠菜粥【原料】豬肝、大米各100克,菠菜150克,精鹽、生薑、大蔥各適量。

【製作】將豬肝切片,菠菜洗淨去根切段,大米淘淨。先煮大米成稀薄粥,然後放入肝和菠菜,放少許蔥花、薑片及鹽,至豬肝熟即可。

【功效】補肝養血,明目。用於肝陰血不足所致的貧血、夜盲症。

【注意】不宜食病豬及變質的肝;泄瀉者不宜食。

豆芽牛肉丸粥【原料】黃豆芽500克,牛肉150克,粳米150克,芫荽、大蔥、生薑各少許,植物油少量,精鹽、白糖、醬油各少許,生粉適量,胡椒粉少許,清水適量。

【製作】將豆芽擇洗幹淨,放入油鍋內,加入薑煸炒後出鍋;牛肉衝洗幹淨,剁成肉泥,加入生粉、精鹽、糖、醬油、生抽,攪拌均勻,捏成肉丸;粳米淘洗幹淨,用鹽稍醃。取鍋放入清水,燒開後加入粳米,煮至粥成,再加入豆芽、牛肉丸,待再沸即成,以鹽、蔥花、芫荽、胡椒粉調味後進食。

【功效】補肝胃,益氣血,強筋骨。適用於肝胃虛弱所致的麵色不華、貧血、食欲不振、虛損羸瘦、腰肢酸軟等。

三七首烏粥【原料】三七5克,製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2~3枚,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三七、何首烏洗淨放入沙鍋內煎取濃汁,去渣,取藥汁與粳米、大棗、冰糖同煮為粥。

【功效】益腎養肝,補血活血,降脂抗衰。適用於肝血虧損所致的老年性高血脂、血管硬化、大便幹燥及頭發早白、神經衰弱等。

【注意】大便溏薄者忌服。服本粥期間,忌吃蔥、蒜。

豬肝雞子粥【原料】豬肝200克,粳米150克,雞蛋2枚,蔥末、精鹽、味精、料酒、香油各少許,清水適量。

【製作】將豬肝去掉筋頭,片去靠近苦膽的部分,衝洗幹淨,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入料酒、精鹽、味精、蔥末拌醃;粳米淘洗幹淨;雞蛋打入碗內,攪散。取鍋放入清水燒開,加入粳米,熬煮至粥成,再加入豬肝,淋入雞蛋,待兩三沸,調好味,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血不足、視物模糊、營養性視弱、夜盲、貧血、小兒營養不良,是常用補肝明目保健粥品。

酸 棗 仁 粥【原料】酸棗仁30克,粳米100克,清水適量。

【製作】將酸棗仁炒香,濃煮後過濾取汁;粳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粳米,煮至半熟時,加入酸棗仁湯,續煮至粥成。

【功效】養心安神,補肝斂汗。適用於老年人肝血不足、血不藏魄所致的睡臥不安、心煩失眠、體虛驚悸、睡中盜汗、虛衰多汗以及神經衰弱,久食能輕身延年,是老年人失眠及虛汗常用保健食品。

墨菜粥【原料】墨菜10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清水適量。

【製作】將墨菜摘洗幹淨,用開水略燙後撈出,細切;粳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粳米,煮至半熟時,加入墨菜,再續煮至粥成,然後加入紅糖調味後食用。

【功效】養陰補肝。適用於肝陰不足、肝不藏血所致的各種出血、赤白帶下、身體虛弱、須發早白、腰膝酸痛,尤長於止血。

【注意】墨菜即墨旱蓮,幹品中藥店有售,可先煮取湯汁,再入粳米煮成粥。

墨魚粥【原料】墨魚(烏賊)15克,粳米50克,蔥、薑、鹽各適量。

【製作】將墨魚水泡後,去骨、皮,洗淨,與粳米共置鍋內,加水適量,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蔥、薑、鹽,文火煮至墨魚熟透即可。每天1次或2次,趁溫熱服食。

【功效】補氣血,滋肝腎。適用於肝氣血不足所致的貧血、氣短食少、腎氣虧虛、眩暈耳鳴、遺精滑精、腰膝肢麻及婦女月經失調、閉經、崩漏、帶下以及疝瘕等。

大棗桑仁粥【原料】桑椹30克(鮮品5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桑椹浸泡片刻,洗淨後與大棗、粳米同入沙鍋煮粥,粥熟後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功效】補肝滋腎,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血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視力減退、耳鳴、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腸燥便秘等。

大棗萸肉何首烏粥【原料】製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山茱萸30克,大棗2枚或3枚,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製何首烏入沙鍋取濃汁,去渣,與粳米、山茱萸、大棗、冰糖適量同煮為粥,即可服食。

【功效】益腎抗老,養肝補血。適用於老年人肝腎不足、陰血虧損所致的各種貧血、頭暈耳鳴、頭發早白、神經衰弱以及老年性高脂血症、血管硬化、大便幹燥等。

【注意】大便溏薄者忌服;服食本粥期間,忌吃蔥、蒜、蘿卜、豬肉、羊肉;煎煮時應選用沙鍋,不宜用鐵鍋。

地歸首烏粥【原料】何首烏30~60克,熟地黃30克,當歸10克,粳米60克,大棗3~5枚,紅糖(或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何首烏、熟地黃、當歸用沙鍋煎取汁,去渣後入粳米、大棗,文火煮粥,待粥熟加入適量紅糖或冰糖,再煮1沸或2沸即可。

【功效】養血益陰,固補腎,健筋骨,烏須發。適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以及頭發早白、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夢遺滑精、崩漏帶下等。

【注意】大便溏泄者不宜食用,服藥期間忌食蔥,蒜,忌冷服。

菠菜粥【原料】菠菜20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香油少量,清水適量。

【製作】將菠菜擇洗幹淨,連根用,細切;粳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後,加入菠菜,再續煮至粥成,調入精鹽、麻油後食用。

【功效】補肝養血,潤燥。適用於老年人久病、肝血不足所致的貧血、麵色蒼白、大便澀滯、痔瘡便血以及高血壓病、糖尿病,宜常食之。

【注意】菠菜根效用尤良,故不宜去根。

芍藥甘草粥【原料】白芍30克,甘草10克,粳米適量。

【製作】先煎白芍、甘草,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共煮成稀粥。

【功效】養血補肝,緩急止痛。適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筋脈拘急、爪甲不榮或胃脘及兩肋疼病、病及小腹等。

四、補肝養血方

小營煎【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枸杞子12克,山藥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

【功效】補血滋肝。適用於肝血虛虧所致的形體消瘦、麵色不華、唇舌淡白、頭痛頭暈、耳鳴失聰、心悸心慌、月經數月不行或量少色淡、腰酸乏力、小腹隱痛、大便幹燥等。

仙傳蟠桃丸【組成】當歸身200克,山茱萸200克,枸杞子200克,菟絲子200克,牛膝200克(以上俱用酒浸),魚鰾200克,肉蓯蓉200克,茯苓200克(人乳拌蒸),熟地黃200克,巴戟肉250克,棉子500克(取淨仁,用黃酒蒸熟),大棗500克(黃酒煮熟取淨肉)。

【用法】上藥12味搗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克,早、晚溫酒或開水送下。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適用於肝血虧虛所致的手足麻木、頭暈、麵色不華、腰膝疼痛、大便不實、兩目幹澀等。

養血疏肝飲【組成】丹參、何首烏、山楂各30克,當歸、白芍、赤芍、鬱金、陳皮、橘核各15克,柴胡12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功效】養血疏肝,活血通絡。適用於肝鬱血虛所致的鬱悶不樂、意誌消沉、胸脅苦滿或脅肋脹痛、一側或雙側乳房肥大、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失眠多夢、心悸、納少、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生發湯【組成】製何首烏15克,熟地黃10克,墨旱蓮10克,女貞子10克,枸杞子10克,豨薟草10克,黑芝麻10克,潞黨參10克,炙黃芪10克,桑椹10克,全當歸10克,大白芍10克,阿膠(蒸兌)10克,龍眼肉10克,陳皮5克,炙甘草3克,小紅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適用於肝腎陰精虧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脫發,症見頭發日漸脫落、色黃不澤,伴有頭暈眼花、兩目幹澀、腰膝酸軟、麵色萎黃、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大便幹結等。

神效黃芪湯【組成】蔓荊子5克,陳皮25克,人參40克,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黃芪100克。

【用法】上藥6味,搗末,每服25克,水2盞煎至1盞,去渣,溫服。

【功效】補肝益血,和血明目。適用於渾身麻木不仁或頭麵手足麻木,兩目緊急縮小、羞明畏日、隱澀難開,或視物無力、睛痛昏花,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熱如火者。

補肝湯【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酸棗仁10克,木瓜10克,川芎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

【功效】補血養肝,調經活血。適用於肝陰血虧虛所致的頭暈頭痛,夜臥不安,兩目幹澀、羞明畏光、視物模糊、視力減退,胸脅隱痛,肢體麻木,小腿轉筋,月經推後、量少色淡,經閉不行,或神經衰弱、慢性肝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等而屬肝陰血虧虛者。

生血潤潛飲【組成】當歸身12克,生地黃12克,熟地黃12克,黃芪10克,天冬12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黃芩5克,瓜蔞子10克,桃仁10克,紅花5克,升麻5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

【功效】養血活血,潤燥補肝。適用於肝血虧虛所致的麵色萎黃,肌膚不榮、甲錯,大便秘結,氣短神疲等。

人參滋血湯【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白芍10克,人參5克,山藥12克,茯苓10克,川芎5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功效】補血益氣,調經補肝。適用於肝血虛虧所致的心悸氣短、神疲乏力、頭暈眼花、月經量少色淡、月經推後或經閉不行、經後小腹空痛氣墜、皮膚幹燥等。

歸杞丸【組成】當歸12克,雞血藤12克,枸杞子12克,白術10克,川芎5克。

【用法】按此比例酌情擴大用量,將諸藥烘幹,加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次10~12克,每天早、晚各1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補血活血,滋養肝腎。適用於肝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腰膝酸困、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手足拘攣、須發早白等。

四補丹【組成】製何首烏15克,小茴香10克,枸杞子15克,蒼術10克。

【用法】按此例酌情擴大用量,將諸藥烘幹,加工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次10~12克,每天早、中、晚各1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補益肝腎,明目養血。適用於肝腎陰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兩目幹澀、視物模糊、腰膝酸軟無力、須發早白等。中老年肝腎陰血虧損者,經常服用能抗衰,延年益壽。

何 首 烏 丸【組成】何首烏120克,川牛膝120克,熟地黃120克,赤芍120克。

【用法】將以上諸藥烘幹,加工研為細末,酒煮糊為丸。每次10~12克,每天早、中、晚各1次,溫酒或米湯空腹送服。

【功效】滋陰補血,強壯筋骨。適用於肝陰血虧虛、經脈失養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酸痛、手足麻木、四肢關節活動不靈、指趾攣急等。

調肝湯【組成】當歸12克,淮山藥15克(炒),白芍12克,山茱萸10克,巴戟天10克,阿膠10克(蒸兌),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

【功效】補肝腎,調經血。適用於肝腎精血虧虛所致的月經量少色淡,腰膝酸軟,經期、經後小腹作痛,頭暈耳鳴,經閉不行等。

四物益母丸【組成】熟地黃125克,當歸125克,白芍30克,川芎30克,益母膏125克。

【用法】將前4味藥物烘幹,加工研為細末,再加入益母膏煉蜜為丸。每次10~12克,每天早、晚各1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補肝調經,祛瘀生新。適用於肝血虧虛兼夾瘀血所致的月經不調、經來腹痛、經閉不行、產後惡露淋漓、小腹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