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常用中藥2(1 / 3)

第3章 常用中藥2

7.蟬 蛻

為蟬科昆蟲黑蚱幼蟲羽化後的蛻殼。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肝經。

【功效主治】①疏風散熱,利咽開音。本品甘寒清熱,質輕上浮,長於疏散肺經風熱,宣肺療啞。故可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症見聲音嘶啞或咽喉腫痛者尤為適宜。②透疹。本品宣散透發,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用於風熱外束,麻疹不透,或風濕侵淫肌膚血脈之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單味研末衝服。一般病證用量宜小;止痙則需大量。

【注意事項】《別錄》有“主婦人生子不下”的記載,故孕婦當慎用。

8.前 胡

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肺經。

【功效主治】①降氣化痰。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熱,宜於痰熱阻肺,肺氣失降者,用治咳喘、痰多色黃者。常配杏仁、桑皮、貝母等,如《證治準繩》前胡散;因本品寒性不著,亦可用於寒痰濕痰證,常與白前相須而用。②疏散風熱。本品味辛性寒,能發散風熱,宣肺氣,化痰止嗽。用於外感風熱咳嗽有痰者,常配桑葉、牛蒡、桔梗等同用;若屬風寒咳嗽,則配荊芥、紫菀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9.百 部

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塊根。

【性味歸經】甘、苦,微溫。歸肺經。

【功效主治】潤肺止咳。本品甘潤苦降,微溫不燥,功專潤肺止咳。用於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癆咳嗽,無論外感內傷、暴咳、久嗽,皆可用之。可單用或配伍應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適量。久咳虛嗽宜蜜炙用。

10.陳 皮

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幹燥果皮。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肺經。

【功效主治】①理氣健脾。本品辛散溫通,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用於脾胃氣滯證。又因味苦燥濕,故寒濕中阻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惡心嘔吐、泄瀉者,用之尤為適宜,常與蒼術、厚樸等同用,如平胃散。又本品功善疏理氣機,調暢中焦而使升降有序,常配伍生薑、竹茹等,用治嘔吐、呃逆等。②燥濕化痰。本品既能燥濕化痰,又能溫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為治痰之要藥。用於濕痰、寒痰咳嗽。治濕痰咳嗽,多與半夏、茯苓等配伍使用。治寒痰咳嗽,多與幹薑、細辛、五味子等同用。此外,本品辛行溫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氣通痹止痛,配伍枳實、生薑等可治胸痹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11.僵 蠶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4~5齡的幼蟲在未吐絲前,因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而發病致死的僵化蟲體。

【性味歸經】鹹、辛,平。歸肝、肺、胃經。

【功效主治】①祛風止痙。本品息肝風、止痙攣抽搐,且兼可化痰。用於驚癇抽搐。對驚風、癲癇挾有痰熱者尤為適宜。本品之祛風、化痰、通絡作用又可用治風中經絡,口眼斜之證。常與全蠍、白附子等同用。本品辛散,有祛外風,散風熱,止痛、止癢之功。用於風熱頭痛,目赤,咽腫或風疹瘙癢。②化痰散結。本品味鹹,能軟堅散結,又兼可化痰。用於痰核,瘰鬁。可單用,或與浙貝母、夏枯草、連翹等藥同用。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瘡癰腫等症,可與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黃芩等藥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散風熱宜生用,餘多製用。

12.五 味 子

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主產於東北;後者習稱“南五味子”,主產於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