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藥物護理溫經散寒,祛瘀止痛。溫經湯加減。
3.飲食護理用艾葉10g,生薑2片,水煎,紅糖適量調服,每日2次。
(五)濕熱蘊結證
1.臨床表現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拒按,痛連腰骶,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帶下量多,黃稠臭穢,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2.藥物護理清熱除濕,化瘀止痛。清熱調血湯加減,成藥可用活血調經片。
3.飲食護理以粳米100g,調入梔子仁末10g,共煮粥食用。
【健康指導】
1.平素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物。
2.注意及時增減衣物,防受外邪。
3.避免過度勞累,節製房事,保持心情舒暢。
痛經的發生與衝任、胞宮的周期性生理變化密切相關。主要病機在於邪氣內伏或精血素虧,更值經期前後衝任二脈氣血的生理變化急驟,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故使痛經發作。
第三節兒科常見病證
一、食積
小兒食積是以小兒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的一類疾病。臨床上有虛實之別。本病與西醫學的消化不良相近。
【護理原則】
實證:消食導滯;虛中夾實證:健脾消食,消補兼施。
【辨證施護】
(一)乳食內積證
1.臨床表現不思乳食或拒食,脘腹脹滿,疼痛拒按;或嘔吐酸餿乳食,煩躁哭鬧,夜臥不安,低熱,肚腹熱甚,大便穢臭,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2.藥物護理消乳消食,化積導滯。消乳丸加減,成藥用兒康寧。
3.飲食護理神曲10g,水煎去渣取汁,再入雞內金(研末)10g,粳米50g,同煮為粥,分2次服用。
(二)脾虛夾積證
1.臨床表現不思乳食,食則飽脹,神倦乏力,麵色萎黃,形體消瘦,腹滿喜按,嘔吐酸餿乳食,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沉細而滑。
2.藥物護理健脾助運,消補兼施。健脾丸加減。
3.飲食護理山藥、蓮子各10g,大棗5枚,粳米50g,共煮粥,分2次服用。
【健康指導】
1.盡量母乳喂養,乳食宜定時定量,不應過饑過飽;添加輔食,不應偏、雜。
2.平時應保持大便通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3.嘔吐者可暫禁食3~6小時,或給予生薑汁數滴,加少許紅糖水飲服。
食積的虛實辨證要點:病程短,脘腹脹痛拒按,或伴低熱,哭鬧不安,多屬實證;病程較長,脘腹脹滿喜按,神疲形瘦,多屬虛中夾實證。
二、遺尿
遺尿是指3歲以上的小兒睡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的一種病證。臨床上以虛實分別。本病與西醫學的遺尿症相近。
【護理原則】
虛證:溫腎固澀,健脾補肺為主;實證:瀉肝清熱利濕。
【辨證施護】
(一)腎氣不固證
1.臨床表現遺尿,甚則一夜數次,尿清而長,神疲乏力,腰腿酸軟,舌淡,苔薄白,脈沉而無力。
2.藥物護理補腎益氣,澀尿止遺。菟絲子散加減,成藥用縮泉丸。
3.飲食護理用桑螵蛸3g,炒焦研為末,加紅糖少許,用溫開水調服。或芡實、蓮子、薏苡仁各30g,小米50g,煮粥食用。
(二)脾肺氣虛證
1.臨床表現睡中遺尿,神倦乏力,麵色少華,常自汗出,食欲缺乏,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2.藥物護理益氣健脾,培元縮尿。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加減。
3.飲食護理益智12g,石菖蒲10g,桑螵蛸15g,豬膀胱1個。豬或羊膀胱浸泡後洗淨先煎30分鍾,再與其他藥合煎30分鍾,去渣取汁,分2次食用,豬或羊膀胱可食。
(三)肝經濕熱證
1.臨床表現睡中遺尿,尿黃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2.藥物護理瀉肝清熱利濕。龍膽瀉肝湯加減。
3.飲食護理赤小豆30g,冬瓜50g,以水適量煎煮,分2次食用。
【健康指導】
1.自幼養成按時排尿的習慣。
2.對於遺尿患兒須耐心教育和引導,切忌打罵,幫助患兒消除怕羞和緊張情緒,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3.每日晚飯後注意控製飲水量。
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偶發遺尿者,均非病態。3歲以上的兒童,睡中經常遺尿,則為病態,稱遺尿。
(趙從玲)
1.風寒、風熱和氣虛感冒如何鑒別?
2.黃疸中陽黃、陰黃和急黃的主要特點各是什麼?
3.痹證通常有哪些分型?這些分型之間是如何區別的?
4.痛經應如何辨證施護?
實驗一病因與病機病案討論
【實驗目的】
1.通過分組討論分析病案,進一步理解病因與病機的含義。
2.使學生在病因的認識和病機辨析中得到初步認識和鍛煉。
【實驗內容】
組織學生先分組討論,後由老師帶領,集體分析,得出每個病案的病因、病機。
1.張某,男,39歲,工人。
主訴:發熱2天。
現病史:病人2天前因夏日貪涼引起感冒,症見:發熱,微惡風,汗少,周身疼痛,頭重如裹,鼻塞流濁涕,咳嗽痰黏,心煩,口渴不多飲,胸悶,惡心欲嘔,食欲缺乏,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
體格檢查:T 39.5℃,P 85/min,R 18/min,BP 130/70mmHg,形體肥胖,雙肺呼吸音增粗,未聞及明顯幹、濕性囉音。心界不大,心率85/min,律齊,無雜音。
理化檢查:①血常規:WBC 11.5×109/L,N 0.77。②X線胸片:肺部紋理增粗、紊亂。
討論分析:
(1)患者感受了哪種病邪?
(2)病例中哪些症狀與體征可以反映該邪的性質與致病特點?
2.楊某,女,20歲,學生。
主訴:反複高熱寒戰、關節遊走性疼痛、一過性皮疹1年。
病史:去年2月下旬以來高熱不時而作,可達40.5℃,每伴明顯寒戰,曆時數小時,汗出而熱退,上下肢大小關節遊走性疼痛,伴腫脹而皮色白。麵色蒼白,咽痛不紅,皮膚紅斑時現時隱。
檢查:血沉20mm/h,黏蛋白10.6mg,白細胞計數34.3×109/L。舌紅,苔薄白膩而潤,脈弦數較大。
討論分析:
(1)患者感受了哪幾種病邪?以哪種病邪為主?
(2)病例中哪些症狀與體征可以反映風邪的性質與致病特點?
3.孫某,男,41歲,市場營銷員。
主訴:左足踝及趾關節反複發作腫痛8年,再發加重2天。
現病史:病人8年前出現做足踝及趾側灼熱、腫痛,以夜間為劇,當時就診查血尿酸高達942μmol/L,診為“痛風”,曾服秋水仙堿、別嘌醇等藥,頓挫病勢,但胃腸道反應較劇,不能堅持服用,以後上述症狀反複發作,且近年來發作較頻、痛勢亦劇。2天前又因頻飲酒食膏粱厚味,再發左足踝及趾側灼熱腫痛,經服用別嘌醇等藥未見明顯緩解。就診時症見:左足踝部及趾紅腫熱痛,口苦口幹,便結尿黃。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既往史:既往體健,有煙酒嗜好,嗜食膏粱厚味。
體格檢查:T 37.6℃,P 78/min,R 20次/min,BP 120/70mmHg。神清,精神差,急性痛苦麵容。左足踝關節處及趾腫脹發紅,觸之局部體溫較高。
理化檢查:①血常規:WBC 9.6×109/L,N 0.864。②血沉:23mm/h。③電解質:K+ 3.9mmol/L,Na+ 138mmol/L,Cl-98mmol/L。④腎功能:尿素6.3mmol/L,肌酐82μmol/L,尿酸968 μmol/L。⑤踝部X線片:左踝關節組織腫脹,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麵磨損,左趾關節骨質鑿孔樣缺損。
討論分析:
(1)導致本病的病邪有哪些?其判斷依據是什麼?
(2)依據六淫致病特點說明各症狀發生機製。
4.甄某,女,30歲。
主訴:結婚5年未孕。
病史:結婚5年未生育,平素精神憂鬱,性急易怒,胸悶,喜出長氣。每次行經推遲40餘天,量中等,色紫黑夾有血塊,行經不暢,經期腹痛劇烈,拒按,經前小腹脹滿連及胸脅,乳房脹痛,甚時不能觸衣,伴隨月經周期而發作,經後逐漸消失。
檢查:舌質紫黯,苔薄白,脈沉弦而細。
討論分析:
(1)根據患者的症狀與體征分析病因所在?
(2)結合病例分析導致瘀血的原因。
5.趙某,女,36歲,已婚。
主訴:哭笑無常,自言自語50餘天。
病史:因事不遂而致哭笑無常,自言自語,已40餘天,陣發性發作。近來病情加重,發作期間,神誌不清,胡言亂語,四肢抽搐,晝夜不眠。平素性情憂鬱,胸脅脹悶喜歎氣,神誌時清時昧,躁擾不安,時或暴怒,時或悲泣,生活不能自理。
檢查:舌淡,苔薄白,脈弦數細。
討論分析:
(1)該病是什麼病因引起的?病位在哪些髒腑?
(2)結合患者的發病及臨床表現談談七情的致病特點。
(李高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