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23瀉下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大承氣湯大黃、厚樸、枳實、芒硝峻下熱結大便秘結,脘腹痞滿,疼痛拒按或下利腹痛
表824和解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小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和解少陽少陽證。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口苦,咽幹目眩
表825祛濕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藿香正氣散藿香、紫蘇、白術、白芷、茯苓、大腹皮、厚樸、半夏、陳皮、桔梗、炙甘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發熱惡寒,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茵陳蒿湯茵陳、梔子、大黃清熱利濕退黃濕熱黃疸。麵目俱黃,大便不暢
表826治燥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杏蘇散蘇葉、杏仁、半夏、茯苓、橘皮、桔梗、枳殼、甘草、生薑、大棗、前胡輕宣涼燥,宣肺化痰外感涼燥,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幹麥門冬湯麥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大棗滋養肺胃,降逆和中肺痿。咳唾涎沫,氣急喘促,口渴咽幹
表827治風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川芎茶調散川芎、荊芥、白芷、羌活、甘草、細辛、防風、薄荷疏風止痛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熱,目眩鼻塞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見頭痛、眩暈,失眠
表828化痰止咳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二陳湯半夏、橘紅、茯苓、炙甘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濕痰證。咳嗽,痰多易咳,胸膈脹滿,惡心嘔吐貝母瓜蔞散浙貝母、瓜蔞、天花粉、茯苓、橘紅、桔梗潤肺清熱,理氣化痰燥痰咳嗽。幹咳,痰黏難咳,或胸悶,咽喉幹燥,苔黃而幹,脈弦
表829理氣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越鞠丸香附、川芎、蒼術、神曲、梔子行氣解鬱鬱證。胸膈痞悶,或脘腹脹痛,噯腐吞酸,飲食不消柴胡疏肝散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芍藥、甘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肝氣鬱結,脅肋脹痛,胸悶易怒,脘腹脹滿
表8210理血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血府逐瘀湯當歸、桃仁、紅花、生地黃、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胸中血瘀。胸痛、頭痛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表8211補益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脾胃氣虛證。麵色萎白,語音低微,食少便溏補中益氣湯黃芪、甘草、人參、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術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脾胃氣虛證。氣虛下陷證。氣虛發熱證四物湯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補血,活血,調經營血虛滯。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麵色無華,月經不調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牡丹皮、茯苓滋陰補腎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聾耳鳴,盜汗遺精,消渴,手足心熱等
表8212固澀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四神丸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溫腎暖脾,澀腸止瀉五更泄瀉,不思飲食,或久瀉不止,腹痛肢冷,神疲乏力
表8213溫裏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理中丸人參、幹薑、白術、炙甘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脘腹疼痛,喜溫欲按,嘔吐便溏,食少
表8214安神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酸棗仁湯酸棗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養血安神,清熱除煩失眠心悸,虛煩盜汗,頭暈目眩,咽幹口燥朱砂安神丸朱砂、黃連、甘草、生地黃、當歸鎮心安神,瀉火養陰心煩神亂,失眠多夢,驚悸,煩熱
方劑以主要功用來分類。
三、常用中成藥
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材為原料,按照規定的處方、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製劑。具有便於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中成藥分內服和外用兩種。內服中成藥的常用劑型為丸劑、散劑、顆粒劑、片劑、膏劑、膠囊劑等,主要適用於髒腑氣血異常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外用中成藥常用的劑型有膏貼劑、搽劑、栓劑、滴鼻劑、滴眼劑、氣霧劑等,主要適用於瘡瘍、外傷、皮膚及五官科等多種疾病。
(一)內科用藥
內科常用中成藥見表8215 至8225。
表8215解表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感冒退熱衝劑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紫河車清熱解毒感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開水衝服。一次1~2袋,一天3次防風通聖丸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等解表通裏,清熱解毒外寒內熱,表裏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幹,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口服。一次6g,一天2次銀翹解毒丸見常用方劑簡表見常用方劑簡表見常用方劑簡表口服。一次1丸,一天2~3次玉屏風顆粒黃芪、炒白術、防風益氣,固表,止汗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體虛易感風邪者衝服,一次5g,一天3次
表8216祛暑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藿香正氣水見常用方劑簡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口服。一次5~10ml,一天2次。用時搖勻
表8217瀉下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麻仁潤腸丸火麻仁、苦杏仁、大黃、木香、陳皮、白芍潤腸通便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口服。一次1~2丸,一天2次
表8218清熱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黃連上清丸黃連、梔子、連翹、蔓荊子、防風、荊芥穗等散風清熱,瀉火止痛風熱上攻、肺胃熱盛的頭暈目眩、牙痛口瘡、咽痛、耳鳴、便秘、尿赤口服。一次1~2丸,一天2次牛黃解毒片牛黃、雄黃、石膏、生大黃、黃芩、桔梗、冰片、甘草清熱解毒火熱內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口服。一次3片,一天2~3次三黃片大黃、鹽酸小檗堿、黃芩浸膏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三焦熱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咽痛牙痛、心煩口渴、尿黃便秘口服。一次4片,一天2次
(續表)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雙黃連合劑金銀花、黃芩、連翹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口服。一次20ml,一天3次銀黃顆粒金銀花提取物、黃芩提取物清熱,解毒,消炎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口服。一次1~2袋,一天2次蓮花清瘟膠囊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等清瘟解毒,宣肺泄熱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症見: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口服。一次4粒,一天3次板藍根顆粒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肺胃熱盛,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炎開水衝服。一次5~10g,一天3~4次
表8219溫裏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附子理中丸附子、黨參、白術、幹薑、甘草溫中健脾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天2~3次香砂養胃丸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半夏、香附等溫中和胃胃陽不足、濕阻氣滯之胃痛、痞滿口服。一次9g,一天2次
表8220止咳平喘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通宣理肺丸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茯苓、枳殼、黃芩解表散寒,宣肺止嗽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見發熱、惡寒、咳嗽、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水蜜丸。口服一次6g,一天2~3次橘紅丸化橘紅、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等清肺,化痰,止咳咳嗽痰多,痰不易咳出,胸悶口幹大蜜丸,口服。一次2丸,一天2次
表8221開竅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清開靈顆粒膽酸、豬去氧膽酸、水牛角、黃芩苷、金銀花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外感風熱、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咽喉腫痛口服。一次1~2袋,一天2~3次
表8222扶正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補中益氣丸見常用方劑簡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證引起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脫肛口服。一次1丸,一天2~3次歸脾丸黨參、白術、炙黃芪、甘草、茯苓、遠誌、酸棗仁、龍眼肉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暈,肢倦乏力,食欲缺乏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天3次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加桂枝、附子、牛膝、車前子溫補腎陽,化氣行水腎虛水腫,腰酸腿軟,尿頻量少,痰飲喘咳口服。一次6g,一天2~3次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益氣,養陰生津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口服。一次10ml,一天3次
表8223祛瘀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複方丹參片丹參、三七、冰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於胸中憋悶,心絞痛口服。一次3片,一天3次
表8224理氣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逍遙丸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炙甘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肝氣不疏所致月經不調,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口服。一次9g,一天2次
表8225消導劑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麥芽消食,導滯,和胃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口服。一次1~2丸,一天2次
(二)外科用藥
外科常用中成藥見表8226。
表8226外科用藥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消炎利
膽片穿心蓮、溪黃草、苦木消炎利膽,清熱解毒急性膽囊炎、膽道炎及肝膽結石並發感染口服。一次6片,一天3次
(續表)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排石顆粒連錢草、車前子、木通、徐長卿、石韋、瞿麥等利水,通淋,排石,解毒石淋及排除泌尿結石開水衝服。一次1袋,一天3次
(三)婦科用藥
婦科常用中成藥見表8227。
表8227婦科用藥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益母草膏益母草活血調經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產後腹痛口服。一次10g,一天1~2次烏雞白
鳳丸烏雞、鹿角膠、山藥、人參、黃芪、牡蠣、桑螵蛸等補養氣血,調經止帶氣血兩虛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口服。一次1丸,一天2次
(四)骨傷科用藥
骨傷科常用中成藥見表8228。
表8228骨傷科用藥
方名組成功能主治用量用法跌打丸續斷、三七、乳香、沒藥、血竭、土鱉蟲、自然銅活血散瘀,消腫止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腰部或筋骨扭傷等口服。一次1丸,一天2次雲南白藥(略)祛瘀生新,止痛止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吐血,衄血,咯血口服。一次0.2g,一天2~3次
(趙淑紅)
1.中藥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麵?
2.簡述中藥配伍、用藥禁忌的內容。
3.簡述中藥湯劑的煎服法。
4.方劑的組成原則及變化規律有哪些?
5.常用中藥、方劑及中成藥的功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