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2)(1 / 3)

章節6(2)

第二節辨證

辨證是中醫認識和診斷疾病的方法。本節討論八綱辨證和髒腑辨證。一、八 綱 辨 證

八綱辨證是根據四診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以概括病變的大體類別、部位、病邪的性質及邪正盛衰等多方麵的情況,從而歸納為陰證、陽證、表證、裏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等八類不同的證候。

(一)表裏辨證

表裏辨證是辨別病變部位、病情輕重和病勢趨向的一對綱領。

1.表證指六淫病邪經皮毛、口鼻侵入機體所產生的證候。一般有起病急,病位淺,病情輕,病程短的特點。症見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

2.裏證泛指髒腑、氣血、津液、骨髓等受病所導致的證候。裏證的範圍極為廣泛,涉及到髒腑氣血等各方麵,基本特點是以髒腑症狀為主要表現,起病可急可緩、病位較深、病情較重、病程較長的特點。

(二)寒熱辨證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一對綱領。寒熱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辨寒熱就是辨陰陽之盛衰。

1.寒證感受寒邪或陰盛陽虛,機體功能活動衰退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惡寒,或畏寒喜暖,麵色蒼白,口淡不渴,肢冷蜷臥,舌淡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等為主。

2.熱證感受熱邪或陽盛陰虛,機體功能活動亢進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發熱喜涼,麵紅目赤,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而幹燥,脈數等為主。

(三)虛實辨證

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一對綱領。

1.虛證是對人體正氣不足,髒腑功能衰退所產生的各種虛弱證候的概括。虛證又有血虛、氣虛、陰虛、陽虛的區別。

(1)血虛證:臨床以麵色萎黃,唇色淡白,眩暈耳鳴,月經量少或經閉,舌質淡,脈細為主。

(2)氣虛證:臨床以麵白無華,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舌淡、脈虛弱為主。

(3)陰虛證:臨床以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為主。

(4)陽虛證:臨床以形寒肢冷,麵色淡白,自汗,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弱為主。

2.實證是對人體感受外邪或體內病理產物蓄積而形成的各種證候的概括。由於邪氣的性質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發熱,形體壯實,聲高氣粗,胸脅脘腹脹痛、拒按,苔厚膩,脈實有力等。

(四)陰陽辨證

陰陽是概括病證類別的一對綱領,即表、熱、實屬陽,裏、寒、虛屬陰,為八綱的總綱。

1.陰證是機體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臨床常見精神委靡,麵色蒼白,氣短聲低,畏寒肢冷,口不渴,小便清長,大便溏泄,舌淡胖嫩,苔白,脈遲弱等。

2.陽證是機體熱邪壅盛所表現的證候。臨床常見身熱麵赤,精神煩躁,呼吸氣粗,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絳,苔黃,脈滑洪實等。

八綱辨證是其他各類辨證方法的基礎。

二、髒 腑 辨 證

髒腑辨證是以髒腑為基礎,根據髒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通過對四診所收集的資料分析綜合,借以推究病因病機,判斷疾病的部位、性質、正邪盛衰的一種辨證方法。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脈,主神明。小腸的主要功能受盛化物,泌別清濁。

1.心氣虛、心陽虛及心陽暴脫臨床常見心悸,氣短,活動時加重,自汗,脈細弱或結代為共同症狀。兼見麵白無華,乏力,舌淡苔白為心氣虛;兼見形寒肢冷,心胸憋悶,舌淡胖嫩或紫暗,為心陽虛;兼見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發紺,神誌不清,呼吸微弱,脈微欲絕等為心陽暴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