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C
宣鬱調經湯治療婦科病證述要
家父彭述憲為湖南省名中醫,少承家訓,從師曾叔祖彭長庚學醫。對葉吳學說、孟河醫派鑽研較深,行醫50餘年,精研內科,兼業婦科,臨床經驗豐富,處方多為自創。現將家父自訂宣鬱調經湯治療婦科病證的經驗整理如下:
【組成】 青蒿梗6~10克 香附12克 白蒺藜12克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玫瑰花3克 合歡花6克 鮮橘葉5~7片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疏肝達鬱,和血調經。
【主治】 肝屬木,主藏血,其性剛強,以疏泄條達為順。若抑鬱憤怒,肝失疏泄,氣機鬱結,使其疏泄氣機與藏血的功能失常,則導致月經不調,出現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痛經、閉經、經行頭痛、經行吐衄、經行浮腫、經行情誌異常、更年期綜合征等。凡見心煩易怒,口苦咽幹,舌紅苔黃,脈弦者,均可運用本方加減施治。
【加減】
(1)情誌不調,肝鬱化火,灼及衝任,迫使經血早至,月經提前來潮,色紅或紫紅,量多有塊,胸、脅、乳房發脹,小腹痛,煩躁易怒,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加夏枯草15克、黃芩炭12克、牡丹皮炭10克,清肝瀉火,且可止血。
(2)憂思惱怒傷肝,氣機鬱結,血隨氣滯,運行不暢,衝任脈阻,則經行後期,比正常月經周期推遲5~10天,量少色黯紅,小腹脹痛,甚則刺痛,精神抑鬱,舌紅苔黃,脈弦澀。加川楝子10克、鬱金10克、丹參15克,疏肝解鬱,行氣活血。
(3)情懷不暢,肝鬱氣滯,時久化火,下灼胞宮,迫血妄行,經水量多,色深紅質稠,小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幹,舌紅苔黃,脈弦數。加秦皮10克、梔子炭10克、槐花12克、茜根炭10克,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4)肝火拂逆,行經之時,衝氣較盛,肝火隨之上衝,迫血上溢,行經前或經期發生吐血,或鼻竅出血,色紅量多,經水量減少,胸脅發脹,小腹痛,心煩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去白蒺藜、玫瑰花,加赭石15克(布包煎)、鉤藤10克、小薊15克、白茅根15克,平肝降火,涼血止血。
(5)肝火素盛,至行經期,肝火挾衝氣上擾於頭,頭部脹痛,以兩側或巔頂為甚,或伴有眩暈,情性急躁,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加石決明18克、鉤藤12克、僵蠶10克,平降肝火,熄風止痛。
(6)肝屬木,宜疏泄條達,若鬱怒傷肝,失其疏泄,影響水液代謝,溢於肌膚,至行經時發生水腫,以下肢為甚,胸脅腹部脹滿,心煩易怒,口苦,舌紅,苔黃滑,脈弦滑。加川楝子10克、紫蘇梗6克、澤瀉10克、茯苓12克,瀉肝理氣,利水消腫。
(7)情懷抑鬱,肝失條達,疏泄失常,氣機鬱結,行經時乳房發脹,甚者脹痛,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澀。加川楝子10克、橘核12克、絲瓜絡12克,疏肝通絡。
(8)情懷不遂,肝鬱化火,行經期肝火隨衝氣上逆,擾亂心神,煩躁易怒,悲傷啼哭,甚者狂躁不安,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去玫瑰花、橘葉,加鬱金12克、梔子10克、生珍珠母20克、丹參15克,宣瀉鬱火,平肝寧心。
(9)情誌內傷,肝氣怫鬱,衝任失調,胞宮血行不暢,經來小腹脹痛,或劇痛難忍,血色黯紅,或夾有血塊,舌紅邊紫黯,脈弦澀。加鬱金10克、澤蘭12克、延胡索10克,疏肝開鬱,祛瘀止痛。
(10)情懷抑鬱,肝氣不舒,氣結血凝,阻滯胞脈,經水不得下行,數月不至,小腹脹痛或刺痛,胸脅滿悶,心煩易怒,舌邊紫黯,脈沉弦澀。去橘葉、合歡皮,加青皮10克、紅花6~10克、淩霄花10克、益母草15克,疏肝破氣,祛瘀通經。經閉難通,再加水蛭6~10克、牛膝12克,祛瘀通經。
(11)婦女絕經前後,若情誌不暢,肝鬱化火,上擾心腦,心煩易怒,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失眠,烘熱汗出,麵紅潮熱,月經紊亂,甚至情誌異常,口苦咽幹,舌紅苔黃,脈弦數。去玫瑰花,加鬱金10克、鉤藤12克、生珍珠母15克、丹參12克,開鬱瀉火,平肝寧心。
(12)肝火偏盛,下灼胞宮,迫血妄行,非行經期陰道出血量多,色紅或深紅,名為崩中,若出血量少,淋漓不斷,名為漏下,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去玫瑰花、橘葉,加秦皮10克、生牡蠣15克、藕節炭15克、側柏葉炭15克、鮮棕樹皮15克,清肝降火,收澀止血。
(13)肝熱侮脾,脾虛生濕,濕熱相合,蘊於下焦,傷及任帶,帶下量多,黃稠氣臭,或渾濁如米泔,或黃綠如膿,小腹脹痛,或有壓痛,舌紅,苔黃滑厚,脈弦滑數,去橘葉、玫瑰花,加黃芩12克、茵陳蒿15克、蒲公英15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椿白皮12克,清肝祛濕,解毒止帶。
(14)肝鬱氣滯,挾有痰濁,氣痰凝結,乳絡受阻,聚結成癖,乳房出現大小數量不一的硬結腫塊,無明顯腫痛,推之移動,有的腫塊在月經期增大,或有輕度疼痛,伴有心煩易怒,喜歎息,胸脅脹悶,口苦,舌紅邊略黯,苔黃滑,脈弦滑。去橘葉,加鬱金10克、橘核12克、浙貝母10克、生牡蠣20克、夏枯草15克、絲瓜絡12克,疏肝理氣,化痰軟堅。
(15)憂思惱怒傷肝,木失條達,氣機久鬱,血隨氣滯,結為癥瘕,小腹中有結塊,聚散無常者為瘕,堅實硬結者為癥,在臨床上,癥也有氣滯,瘕也有血阻,小腹脹痛,觸之有腫塊,時感疼痛,精神抑鬱,舌紅邊黯,脈弦澀。去白芍、橘葉,加青皮、川楝子、赤芍各10克,莪術、丹參、劉寄奴各12克,疏肝散結,破血消癥。
(16)慢性盆腔炎。本病多為肝鬱氣滯,兼有濕熱,氣滯血凝,結聚胞宮,小腹及兩側脹痛或刺痛,甚者有包塊,腰部酸痛,帶多色黃,氣腥臭,口苦,小便短黃,舌紅苔黃滑,脈弦滑數。加川楝子10克、茵陳蒿15克、薏苡仁15克、蒲公英15克、馬鞭草15克、丹參15克,清肝利濕,活血解毒。
醫案舉例
(1)月經先期
李某某,女,28歲,幹部,2005年5月20日就診。
14歲月經初潮,每次按期而至,近年來,因家事不順,煩惱忿怒,於去年11月起,月經提前7~10天來潮,量多黯紅,質稠黏,小腹脹痛,心胸煩熱,易於發怒,口苦咽幹,舌紅苔黃,脈弦數。證屬肝鬱化火,下灼胞宮,迫血早至,用宣鬱調經湯加減:青蒿6克、香附10克、白蒺藜12克、當歸12克、白芍10克、合歡花6克、黃芩12克、地骨皮10克、茜根炭12克、白茅根15克、鮮橘葉5片、甘草3克。服7劑,月經24天來潮,色紅略黯,量減少,間有心煩,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以原方去茜根炭,續進6劑,經期已準,量中等。
按語:本案為肝鬱化火,下灼於胞,衝任失職,月經先期而至,經水量多。用宣鬱調經湯去玫瑰花之活血,加黃芩清肝瀉火,地骨皮清胞涼血,茜根炭、白茅根清熱止血。服藥後,已見顯效,經血減少,以原方去茜根炭之止血,續進6劑,病告痊愈。
(2)月經過多
吳某某,女,31歲,工人,2006年8月18日就診。
自去年12月起,每次月經,量多如湧,服宮血寧、注射止血藥,量稍減,4天前,因惱怒,月經來潮量多,1日換了3~4次紙,色深紅,心胸煩熱,急躁易怒,小腹灼熱脹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證屬肝火偏盛,下灼衝任,血海受傷,經行量多。治宜疏肝清火,止血調經。用宣鬱調經湯加減:青蒿梗6克、香附6克、白蒺藜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龍膽草炭6克、牡丹皮炭10克、槐花12克、鮮橘葉5片、甘草3克。服10劑,下次月經來潮,經水量明顯減少,小腹間有脹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以原方去龍膽草之大寒苦泄,加黃芩10克,續進6劑,經量如常。
按語:本案為肝火旺盛,迫血妄行,而致月經過多。用宣鬱調經湯去玫瑰花、合歡皮,加川楝子疏肝瀉火,理氣止痛,龍膽草炭苦瀉肝火,且可止血,牡丹皮炭、槐花涼血止血。服10劑後,病已明顯好轉,以原方去龍膽草之大苦大寒,加黃芩清肝火,而不致苦寒太過。
(3)經行鼻衄
張某某,女,40歲,工人,2007年7月10月就診。
患者於2008年3月行經1~2天時,鼻竅出血,以左側為甚,色深紅,量較多,1日2~4次(多則20餘毫升,少則5~6毫升),3~4天才止,經血逐月減少,色黯質稠,小腹脹痛,心煩多怒,失眠多夢,口苦,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證屬肝火熾盛,迫血上溢。治宜平肝開鬱,清火止血。用宣鬱調經湯加減:青蒿梗10克、香附6克、白蒺藜10克、鬱金10克、當歸10克、白芍藥6克、合歡花6克、石決明15克、梔子炭12克、牛膝12克、藕節炭12克、甘草3克。服6劑,下次月經來潮時,鼻竅出血3次,每次約4~6毫升,月經量比前增多,色深紅,小腹稍感脹痛,有時頭暈脹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以原方去牛膝,加鉤藤12克,續進5劑,鼻衄止而不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