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傳染病證1(3 / 3)

複診(5月27日):麻疹透齊,身熱漸退,體溫384℃,咳嗽稍減,氣促已平,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擬清熱宣肺生津。上方去柴胡、葛根、薄荷、蟬蛻,加天花粉12g,石斛10g,青蒿10g。3劑。

藥後體溫恢複正常,皮疹消退,皮屑細微如糠麩樣脫落,遺留棕褐色素沉著。1月餘後色素退淨。

[選自楊季國.銀翹柴葛湯治療麻疹36例.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4,18(3):25]

(萬力生黃慧芳)

第二節風疹

風疹是感受風熱時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以輕度發熱,咳嗽,皮膚出現淡紅色斑丘疹,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本病西醫學也稱風疹。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多發於冬春季節,可造成流行。好發於1-5歲小兒,病後可獲持久性免疫。本病一般證情較輕,多見邪犯肺衛證,恢複較快,少見並發症,故稱之為“皮膚小疾”。但孕婦妊娠早期患本病,可損害胚胎,影響胎兒正常發育,導致流產、死胎,或先天性心髒病、白內障、腦發育障礙等,值得重視。

一、診療思維

(一)病因病機分析

風疹的病因以感受風疹時邪為主。其主要病變在肺衛。肺主皮毛,開竅於鼻,屬衛司表。時邪自口鼻而入,與氣血相搏,正邪相爭,外泄於肌膚。如《普濟方·風瘙癮疹》所指出:“夫小兒風瘙癮疹者,由邪風客於腠理,搏於營衛,遂傳而為熱,熏散肌肉,溢於皮膚,變生癮疹。”

風疹時邪毒輕病淺,一般隻犯於肺衛,蘊於肌腠,邪毒外泄後能較快康複。若邪毒阻滯少陽經絡,則耳後、枕部臖核腫脹,脅下可見痞塊。隻有很少患兒邪勢較盛,可內犯氣營,形成燔灼肺胃之證,但隻要治療及時,也能卻邪而安。因此,多數病情不重,一般不會導致邪陷心肝或內閉外脫等嚴重變證。

風疹時邪口鼻邪鬱肺衛,肺衛失宣→表證

邪阻少陽,外泄肌膚→耳後、枕部臖核腫脹

邪入氣營,外泄肌膚→皮疹

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診斷思維

1.辨病思維

(1)診斷要點

①本病流行期間,患兒有風疹接觸史。

②初期類似感冒,發熱1天左右,皮膚出現淡紅色斑丘疹,再1天後皮疹布滿全身,出疹1~2天後,發熱漸退,皮疹逐漸隱沒,皮疹消退後,可有皮膚脫屑,但無色素沉著。

③一般全身症狀較輕,但常伴耳後及枕部臖核腫大、左脅下痞塊(脾髒)輕度腫大。

④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減少,分類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⑤直接免疫熒光試驗法:在咽部分泌物中可查見病毒抗原。

⑥血清學檢測風疹病毒抗體:患兒在恢複期血清抗體增加4倍以上時可確診。

(2)鑒別診斷:與麻疹、幼兒急疹、猩紅熱鑒別。詳見猩紅熱篇四種發疹性疾病鑒別表。

2.辨證思維風疹辨證,按溫病衛氣營血辨證為綱,主要分辨證候的輕重。邪犯肺衛屬輕證,病在肺衛,以輕度發熱,精神安寧,疹色淡紅,分布均勻,其他症狀輕為特征。邪犯氣營屬重證,以壯熱煩渴,疹色鮮紅或紫暗,分布密集為特點,臨床較少見。

(三)治則思維

風疹治療,以疏風清熱為基本法則。輕證邪犯肺衛,治以疏風解表清熱;重證邪入氣營,治以清氣涼營解毒。

(四)辨證論治

1.邪犯肺衛

【證候】發熱惡風,噴嚏流涕,輕微咳嗽,精神疲倦,飲食欠佳,皮疹先起於頭麵、軀幹,隨即遍及四肢,分布均勻,疹點稀疏細小,疹色淡紅,一般2~3日漸見消退,肌膚輕度瘙癢,耳後及枕部臖核腫大觸痛,舌質偏紅,舌苔薄白,或見薄黃,脈象浮數。

【辨證】本證起病較急,以低熱、疹點稀疏細小、耳後及枕部臖核腫大觸痛為特征,全身症狀不重。風疹患兒絕大多數屬於此證。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

【主方】銀翹散加減。

【處方舉例】金銀花10g,連翹10g,竹葉10g,牛蒡子10g,桔梗10g,荊芥10g,薄荷(後下)5g,豆豉10g,甘草6g。(以3歲為例)

【加減】耳後、枕部臖核腫脹疼痛者,加蒲公英10g,夏枯草10g,玄參10g,以清熱解毒散結;咽喉紅腫疼痛者,加僵蠶10g,木蝴蝶10g,板藍根15g,清熱解毒利咽;皮膚瘙癢不舒者,加蟬蛻5g,僵蠶10g,祛風止癢;左脅下痞塊(脾髒)腫大者,加牡丹皮10g,鬱金10g,疏利少陽。

2邪入氣營

【證候】壯熱口渴,煩躁哭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稠密,甚至可見皮疹融合成片或成片皮膚猩紅,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赤,舌苔黃糙,脈象洪數。

【辨證】本證由於感受邪毒較重,邪熱由表入裏,傳入氣營,燔灼肺胃。以壯熱煩躁、疹點密集、色鮮紅或紫暗為特點。此證雖臨床較少,但病情較重,值得注意。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

【主方】透疹涼解湯加減。

【處方舉例】桑葉10g,薄荷(後下)5g,牛蒡子10g,蟬蛻5g,連翹10g,黃芩5g,紫花地丁10g,赤芍10g,紫草10g。(以3歲為例)

【加減】口渴多飲加天花粉10g,鮮蘆根15g,清熱生津;大便幹結加大黃5g,玄明粉5g,瀉火通腑;皮疹稠密,疹色紫暗加生地黃12g,牡丹皮10g,丹參10g,清熱涼血。

(五)病程觀察

1.在邪犯肺衛證型中,耳後、枕部臖核腫脹疼痛者,加蒲公英10g,夏枯草10g,玄參10g,以清熱解毒散結;咽喉紅腫疼痛者,加僵蠶10g,木蝴蝶10g,板藍根15g,清熱解毒利咽;皮膚瘙癢不舒者,加蟬蛻5g,僵蠶10g,祛風止癢;左脅下痞塊(脾髒)腫大者,加牡丹皮10g,鬱金10g,疏利少陽。

2.在邪入氣營證型中,口渴多飲加天花粉10g,鮮蘆根15g,清熱生津;大便幹結加大黃5g,玄明粉5g,瀉火通腑;皮疹稠密,疹色紫暗加生地黃12g,牡丹皮10g,丹參10g,清熱涼血。

(六)預後轉歸

一般症狀較輕,預後良好,可不經治療而自愈。若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可導致胎兒先天畸形,應予高度重視。感染一次後,一般會終身免疫。

(七)預防與調護

1.風疹流行期間,不要帶易感兒去公共場所。

2.小兒有與風疹病人密切接觸史者,可口服板藍根顆粒預防發病。

3.保護孕婦,尤其在妊娠早期(妊娠3個月內),應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

4.接種風疹疫苗,對兒童及婚前女子進行接種,具有預防風疹的效果。

5.一般可不必采取隔離措施,但在易感兒群集的地方,則須適當隔離,可隔離至出疹後5天。

6.患兒在出疹期間不宜外出,防止交叉感染。

7.注意休息與保暖,多飲開水,對體溫較高者可做物理降溫。

8.皮膚瘙癢者,不要用手撓抓,防止損傷皮膚導致感染。衣服宜柔軟寬鬆。

9.飲食需清淡而易於消化,不宜吃辛辣、煎炸爆炒等食物。

(八)療效評定

1治愈疹回熱退。

2未愈發熱不退,出現並發症。

二、名家醫案

1.潘振亮醫案——邪犯肺衛

謝某,女,8歲。

【初診日期】1994年6月23日。

【主訴】發熱、全身出疹1天。

【現病史】患兒1日前發熱,流涕,次日因周身出疹、瘙癢而前來就診。就診時神態清楚,精神委靡。顏麵軀幹散在紅色斑丘疹,四肢少,伴咽痛、咳嗽,食欲不振,便幹溲赤,舌質紅,苔膩,脈浮數。

【查體】耳後淋巴結腫大,眼結膜充血,咽充血,扁桃體Ⅰ度腫大,心音(-),肺呼吸音粗。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 36×109/L,N 055,L 045。

【診斷】風疹(中醫:風疹)。

【辨證】邪犯肺衛。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

【方藥】金銀花10g,連翹10g,薄荷(後下)10g,炒牛蒡子6g,蟬蛻3g,生石膏(先煎)15g,大青葉10g,板藍根12g,生地黃10g,白茅根10g,白鮮皮10g,川貝母10g,生甘草3g。3劑。

二診(6月26日):患兒熱退疹消,伴隨症狀緩解,皮膚上留有少許色素沉著斑。

【按語】本案辨證屬風疹邪犯肺衛,治療以疏風解表清熱為主,方選銀翹散加減。方中以金銀花、連翹為君,取其辛涼之性,以透解表邪,清熱解毒;去方中辛溫的荊芥、豆豉,用辛涼的蟬蛻加強透解之力。牛蒡子、薄荷味辛而性涼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兼利咽,同金銀花、連翹、蟬蛻配伍可加強解表達邪之功共為君;生石膏、生地黃、白茅根清熱涼血生津;板藍根、大青葉清熱解毒,配牛蒡子、薄荷加強利咽之功;白鮮皮清熱祛風止癢;川貝母潤肺止咳;甘草緩中護胃,調和諸藥。縱觀處方用藥,認證為邪犯肺衛,故應用辛涼之品收效。目前西醫對風疹的治療缺乏特效藥物,隻能對症處理。用銀翹散化裁辨證施治,可縮短病程,防止並發症發生,是風疹邪犯肺衛證的治療代表方。

[選自潘振亮,姚曉渝.難病奇方係列叢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36]

2.周明君醫案——邪入氣營

李某,女,12歲。

【主訴】發熱、全身出疹1天。

【現病史】患兒發熱出疹1天。患兒昨日開始發熱口渴,雙眼紅赤,繼而發現麵部,軀幹四肢皮膚出現紅色疹子,顏色鮮紅,疹點密集融合,呈斑丘疹,癢甚,伴咳嗽、喉痛,納食減少,小便微黃,大便幹結。苔薄黃,舌尖紅,脈數而有力。

【查體】體溫40℃。急性重病容,眼結膜充血,咽紅,雙扁桃體Ⅱ度腫大,未見膿性分泌物,雙肺呼吸音粗。心率128/分,律齊,未聞及雜音,肝脾未捫及。全身皮膚可見鮮紅色斑片狀皮疹,耳後、枕部可觸及蠶豆大小的淋巴結,有壓痛,未引出病理反射。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WBC 35×109/L,N 042,L 058;抗風疹特異抗體檢測(M,R):風疹kM(+)。

【診斷】風疹(中醫:風疹)。

【辨證】邪入氣營。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

【方藥】金銀花6g,連翹10g,淡竹葉10g,牛蒡予10g,桔梗10g,生石膏15g,蟬蛻6g,紫草10g,生地黃10g,紅花6g,甘草6g。上方2劑,體溫降至正常,疹退過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未消退。繼原方加夏枯草、浙貝母各10g,續進3劑,諸症悉除。

【按語】風疹邪入氣營者,治療當清氣涼營解毒,方選透疹涼解湯加減。方中用金銀花、連翹、生石膏、淡竹葉清熱解毒,清氣泄熱;牛蒡子、蟬蛻疏風清熱,透疹達邪;紫草、生地黃、紅花涼營活血;桔梗、甘草利咽解毒,共奏清氣涼營之功。治療過程中,如有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未消退,加夏枯草、浙貝母以化痰軟堅散結。本證重者,亦可用清瘟敗毒飲加減治療。

[選自周明君.辨證治療小兒風疹的臨床觀察.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5,15(1):21]

(萬力生黃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