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方中甘草在應用中,若偏虛寒者,則用炙甘草,若偏實熱者,則須用生甘草。
【典型病例】劉某,女,83歲。一年前經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外上限乳腺癌,即行手術切除。術後1個月B超發現肝區腫塊,劇痛,半年前又做卵巢摘除術,但術後肝區疼痛日見加重,苦不堪言。來診給予“抗癌單刃劍”加紫草,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3個月,肝區疼痛、悶脹均消失。腫塊也明顯縮小,由原來的肝區腫塊19厘米×15厘米和30厘米×25厘米的2個腫塊,縮小到15厘米×14厘米和26厘米×23厘米,自我感覺良好。此人已帶瘤生存10年之久,長期隨訪至今一直沒有疼痛發生。(處方來源:浙江省寧波市常敏毅)
男性乳腺發育
男性乳腺發育是指男子單側或雙側乳房肥大,乳暈下觸及盤狀結節的病症,伴乳房脹痛,是一種不太常見的內分泌病症,屬於中醫“乳鬁”範疇。
【方名與主治】理氣消鬁湯,主治男性腺發育,亦稱男子乳鬁。
【組成與用法】香附、瓜蔞、菟絲子各12克,柴胡、青皮、陳皮、當歸、赤芍、大貝母、三棱、莪術、白芥子、清半夏各10克,杜仲15克。諸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5劑為1個療程。
【方解】男性乳腺發育屬中醫學“男子乳鬁”範疇,青春期的男子較多見,老年期男子亦可發生。臨床表現為乳暈中央的扁圓形腫塊,可為一側或雙側,質中等或稍硬,邊緣清晰,有輕壓痛或脹痛感,有的男子乳房肥大,狀如婦乳。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與肝、腎有關。腎氣不充、肝失所養是發生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機。《醫學入門》曰:“蓋由怒火房欲過度,以致肝虛血燥,腎虛精怯,不得上行,痰飲凝滯,亦能結核。”鬱怒傷肝,肝氣不舒,氣鬱化火,煉液成痰,氣滯痰凝,絡脈失和,痰凝結聚,則成乳鬁,病機側重於肝。房勞傷腎,腎陰不足,虛火自炎,亦可煉液成痰,使痰火互結於乳絡,而成本病。治宜疏肝理氣,化痰散結,補肝益腎。本方用香附、青皮、陳皮、柴胡疏肝解鬱以理氣;當歸、赤芍、三棱、莪術行血以運氣;瓜蔞、貝母、半夏、白芥子化痰以散結;杜仲、菟絲子補肝益腎。諸藥合用,使壅者易通,鬱者易達,結者易散,堅者易軟,故能收到得心應手之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注意情誌舒達,勞逸結合。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48例,隨訪1年,其中治愈32例,改善16例。(處方來源:杭州盛德甫等)
乙肝表麵抗原陽性
乙肝表麵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誌。
方一
【方名與主治】菊參茶,主治乙肝表麵抗原陽性。
【組成與用法】菊參、黃芪各15克,金錢草、虎杖、桑寄生各30克。上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3個月為1個療程。
【方解】菊參是近年開發出來的滋補藥物(藥典中尚無記載),本品含10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總含量為天然花粉的4倍。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具有人參的適應原作用,兼有人參、黨參的雙重性質,特別對補腎壯陽效果更顯。它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有抗疲勞,抗缺氧,抗寒和預防感冒的作用;黃芪性味甘溫,為補氣之要藥,亦含多種氨基酸,可增加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增加巨噬係統的吞噬功能,誘導細胞產生幹擾素,與菊參合用有協同作用,扶正功能更強;虎杖性味苦平,入肝經,含有大黃素,功效清熱解毒,並具有抗多種細菌和病毒的作用,治療傳染性肝炎效果較好;桑寄生性味甘平,有益精血,壯陽道,補肝腎的作用。主要含有齊墩果酸、葡萄糖、肌醇等,它們均有抗多種病毒的作用,而齊墩果酸是治療乙肝的要藥;金錢草性味苦涼,內含熊果酸、琥珀酸、多種氨基酸,對肝膽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上述五味藥組方後可直接對病毒產生強烈的抑製和殺滅作用,也可激發細胞本身的免疫和吞噬功能,消滅病毒增強體質,表麵抗原也就轉陰了。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酒及油膩類食物,禁房事,情誌舒達,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
【典型病例】馮某,女,21歲。自訴乏力,肝區隱痛半年。檢查:肝髒未明顯腫大,GPT120單位,HBsAg 1∶248,經中西醫治療無效,來我院診。先用肝血寧、滅澳靈保肝治療後,肝功能恢複正常,但表麵抗原仍陽性,滴度未下降。於是應用菊參飲煎服,間日1劑,1個療程後症狀完全消失,HBsAg1∶64,2個療程後複查HBsAg1∶32,3個療程降為1∶8(基本正常),4個療程後HBsAg轉陰,經3次肝功複查均正常,隨訪2年,未再複發。(處方來源:四川省江油市長城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職工醫院蒲安行)
方二
【方名與主治】枝蓮柴胡湯,主治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陽性。
【組成與用法】半枝蓮、板藍根、金銀花各24克,柴胡、甘草各6克,枳殼、芍藥各10克,茵陳、小金錢草各16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30劑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脅脹痛明顯者加鬱金、川楝子、佛手;偏熱者加黃芩、梔子、蒲公英;偏濕者加佩蘭、茯苓、法半夏;兼血瘀者加牡丹皮、延胡索、山楂;兼陰虛者加鮮石斛、沙參、女貞子;兼脾虛者加白術、黃芪。
【方解】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陽性的自然轉陰率甚低,目前尚無特殊治療手段。本方主要針對其肝氣鬱結,濕熱內蘊的病機,采用半枝蓮、板藍根、金銀花清熱解毒;茵陳、小金錢草清熱利濕;柴胡、枳殼、芍藥疏肝調氣;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利濕,消炎解毒,疏肝理氣之功。
【注意事項】在應用上方的同時,配合葡萄糖、輔酶I、維生素C靜脈滴注,奧拉米特(阿卡明)、水飛薊賓(益肝靈)、聯苯雙酯口服。由於乙肝病人病程相對較長,故在用中藥時,應注意清熱不宜太寒,疏肝不宜太猛,祛濕不宜太燥,健脾不宜太補,滋陰不宜太膩,祛瘀不宜太峻。
【療效】經臨床驗證,78例患者,經1~2個療程後其中45例痊愈,33例有好轉趨勢。(處方來源:浙江省洞頭縣人民醫院王祖煥)
青 年 脫 發
青年脫發主要分兩種類型:一類是脂溢性脫發,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另一類是神經性脫發,其原因為生活、工作和學習節奏加快,與承受的心理壓力日益加重有關。
【方名與主治】生發湯,主治青年脫發。
【組成與用法】製何首烏20~30克,生地黃、菟絲子各15~20克,當歸、天麻各10克,白芍15克,川芎6克,蛇蛻8克(無蛇蛻可用蟬蛻10克代之,效果稍遜)。每日1劑,每劑藥煎2次,第1、2次煎出液內服,第3次煎出液洗頭。
【辨證加減】頭皮刺癢重者加百部、地膚子、白鮮皮各10~15克;頭皮脫屑多者加蒺藜15~20克。陰虛內熱重(五心煩熱或女子月經先期)加牡丹皮8克,地骨皮12克,女貞子10~15克,墨旱蓮10克。
【方解】青年脫發影響美觀,給患者造成精神負擔。根據中醫理論,青年脫發之病機為精血虧虛,風邪上擾所致,治宜以養血生精,祛風為則。生發湯中製何首烏、菟絲子、生地黃補腎生精榮發;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養血生發,並和前三味共清虛熱;天麻、蛇蛻祛風固發,再依加減法應用化裁,故能應手取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囑患者節製房事,若有手淫習慣者,要囑其糾正,並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典型病例】黃某,男,24歲。3年來患脫發,日趨嚴重。予以生發湯服6劑藥後開始見效,15劑藥後,已完全控製脫發,且有纖細頭發漸漸新生。繼用上方3劑配製丸緩圖鞏固療效。3個月後頭發茂密烏黑如常人,隨訪12年,未再複發。(處方來源:甘肅中醫學院華良才)第2章內科瘙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