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發抱怨不如反省自己(2 / 2)

這是一種可悲的錯位——對自己格外寬容,但是對待別人卻要苛刻許多。這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為人格律背道而馳。

提醒你:

無論遭遇什麼樣的環境、麵對什麼樣的問題,都必須學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抱怨和推脫沒有任何意義。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抱怨更少、自我反省更深刻的人總是比其他人更有效地解決問題,而且問題對於這些人來說,不僅不是阻礙和累贅,而且還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它的結果就是,當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一帆風順的時候,我們會得意洋洋,絲毫意識不到潛在的危機和風險。如果一帆風順的好運始終伴隨著我們,也許我們會一直這樣得意下去;但是,一帆風順從來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美好想象,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道路上,時時刻刻都會出現危機、風險甚至是陷阱。而一旦遇到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會把所有的責任推到團隊的其他成員身上,而且還要一遍又一遍地抱怨環境、命運和他人,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常常就在我們的抱怨聲中被一次一次地錯過了,直至事情變得無可救藥。

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和深刻剖析——在挫折與失敗麵前,在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而不是咄咄逼人地指責別人。否則,我們會在頃刻間被問題擊得粉碎,那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從來不會認真地考慮從自身改善那些糟糕的局麵,而從自己出發正是改變這種糟糕局麵的關鍵。

名言

一味怨天尤人的人很難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常常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這樣反而會使其麵臨的問題更加嚴峻。

——喬治·羅伯特

無謂的抱怨除了浪費時間和精力之外別無用處,所以當問題出現時,與其空發抱怨還不如反省自己。許多問題的產生和惡化實際上正是由人們的不經常反省造成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處處反省自己、時時總結經驗教訓,那就可以避免許多問題的發生,即使當問題發生時,也可以集中精力地將問題進行及時解決。

錦囊要義

·經常抱怨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一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你不能及時糾正這種行為,那你以後麵臨的形勢會更加糟糕;

·等不到合適的機會、受到大環境的限製以及其他人的失誤等等,這些都是人們遇到問題時的托辭;

·逃避問題和推脫責任都不會令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如果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就永遠碰不到“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