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發抱怨不如反省自己(1 / 2)

桑德斯上校是“肯德基炸雞”連鎖店的創始人,他如何建立起如此成功的事業?桑德斯上校在65高齡時才開始從事這項事業。當身無分文的桑德斯拿到生平第一張隻有105美元的救濟金支票時,他既不怪社會像拋棄舊水壺一樣拋棄了他,也沒有寫信去罵國會,而是心平氣和地自問:“到底我能對人們做出何種貢獻呢?我有什麼可以回饋給這個社會的呢?”隨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越自以為是越痛苦

羅丹說過:“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些人經常看不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而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則常常視而不見。

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態度,隻會讓我們感到痛苦。我們便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天才,別人也絕不都是問題存在的罪魁禍首。當需要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應該承擔的責任時,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的態度,需要的是客觀,並更多地從自己做起,加以改善。

顯然,我們身邊很多人都不具備這種意識。當失敗、挫折到來時,我們常常抱怨外界的人或事物。在這種心理下,我們往往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認為沒有足夠好的環境支功持自己成功。

這種抱怨無助於自己的成長,更不會讓自己的局麵得到改善。

小案例

一隻小老虎剛生下來就被一個人當做小花貓養了起來,它每天和其它貓一樣白天睡覺,夜晚起來捕捉老鼠。漸漸地小老虎知道自己不是一隻普通的貓,而是獸中之王。於是它天天渴望著自己能夠威風八麵,但主人對待它的態度與其他貓並無二異,感到不服的小老虎要求主人優待自己,沒想到主人不屑一顧地對它說;“你確實是一隻老虎,但是你卻不具備老虎本應具有的一切能力,甚至你捕捉老鼠的能力都不如一隻貓。你讓我以什麼樣的理由優待你?難道僅僅因為你出生在虎媽媽的肚子裏嗎?”

要記住,真正才能卓越的人不會找不到施展自身才能的空間,除非恃才自傲,既不願從基層開始鍛煉,又不屑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共同協作。

更需要問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們是否“眼高手低”——報酬少的工作不願做,而報酬多的工作又做不了。

假如是這種情況,那就相當危險。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膨脹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無法受到重用,如果我們做不出更好的成績來,完全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錯誤,而與客觀環境和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

抱怨和推脫沒有任何意義

對自己孤芳自賞和對別人埋怨指責是人性的弱點。在這種情況下,理智被蒙蔽,正確的眼光被遮擋,從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優勢,當其工作的團隊創造出一些成就時,我們會把所有的功勞都記在自己名下,而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就會怨天尤人,對環境和合作夥伴橫加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