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乙肝病人的保健(1 / 3)

第4章 乙肝病人的保健

合理飲食,肝病無憂1. 肝病飲食營養治療的原則飲食療法一直是我國中醫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的防病治病的手段。與高血壓病要忌鹽飲食,而糖尿病要忌糖飲食一樣,肝病在飲食上也應有所注意。恰當的飲食有助於疾病的控製和康複。◎對糖、蛋白質、脂肪的攝入 肝是人體物質代謝最重要最複雜的器官。肝既能合成肝本身所需要的蛋白質,又能合成大部分血漿蛋白,供給生長組織蛋白的原料。肝病變時,血漿蛋白如白蛋白等的合成減少。肝富含有關氨基酸代謝的酶類,在肝內進行氨基酸代謝,如脫氨基作用,氨基轉換作用、甲基移換作用及脫羧基作用等,肝受損時這些作用便受抑製。肝有重要解毒功能,如通過鳥氨酸循環將氨合成尿素排出體外。肝病患者應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促進肝細胞的修複和再生、肝功能的恢複、抗體的產生,尤應供給高生物效價的易消化蛋白質食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蛋、奶製品、動物肝、豆製品等,適當攝入對肝的保健是有好處。動物蛋白含有較多蛋氨酸,蛋氨酸可補充甲基,有抗脂肪肝作用,但肝昏迷者不可多用。肝病患者如有低蛋白血症、水腫、腹水時,更需要與高蛋白食物,每日應供給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5~2g。但當有肝昏迷時,應嚴格限製蛋白質的攝入,以減少血氨來源,待病人清醒後,可逐漸增加少量蛋白質的供應,以病人耐受為限。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在體內消化後,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糖類還參與細胞的多種活動。例如糖類和蛋白質合成糖蛋白,是抗體、酶類和激素的重要成分。糖類和脂類合成糖脂,是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原料。核糖和脫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組成部分。肝糖原儲備充足時,可減少蛋白質作為供能的消耗。肝是調節血糖濃度恒定的重要器官。肝糖原約占肝重量的5%~6%,成人平均有肝糖原100g左右,長時間大量攝入糖類食物後,肝糖原可達150g左右,當饑餓10餘小時後,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殆盡。肝病患者應供給足量糖類,以確保蛋白質和熱量的需要,以促進肝細胞的修複和再生。但肝內糖原的儲存有一定的限度,過多的供給葡萄糖,可能因熱量過剩而肥胖。肝功能嚴重受損時,肝儲備糖原的能力有限,導致糖耐量下降,餐後血糖升高,又稱為肝源性糖尿病。這類患者血糖波動較大,在使用胰島素治療時,血糖波動較大,需注意監測,血糖控製不宜過於嚴格。肝對脂類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轉運等都有重要作用。肝病時膽汁合成和分泌減少,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礙,易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故應給予適量脂肪。但脂肪過多,可形成脂肪肝浸潤。每日可給予脂肪40~50g。如已有脂肪肝的患者,脂肪不應過多,主要為高蛋白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 肝對於維生素K、A、C的需要量比較大,因此天然新鮮的綠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的攝取是必要的,這些食物不會增加肝負擔,又富含抗氧化物,對肝細胞的修補有很大幫助。肝病患者膽汁生成和分泌減少,腸中膽汁酸鹽減少,妨礙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生素K是一種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是經小腸吸收,再轉運到肝。維生素K缺乏時,肝合成凝血因子減少,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鼻出血、黑便等。提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喝牛奶,多吃蛋黃,動物肝,胡蘿卜,韭菜,空心菜,金針菜,菠菜,青蒜,小白菜等;多吃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全麥,豆芽,豌豆,花生,新鮮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小米,大豆,豆瓣醬,蛋,乳類等;含維生素B6的有動物肝,腰子,瘦肉等;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柿子椒,蒜苗,油菜,野莧菜,山楂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有菠菜,圓白菜,菜花,花生油等。◎適量的礦物質 礦物質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在正常的飲食中多可滿足新陳代謝要求,無須特殊補充。對於有水腫和腹水的患者,應限製鈉的攝入,每日的氯化鈉不超過3g,嚴重的腹水患者每日的氯化鈉不要超過0.5g。肝硬化腹水伴有低鈉血症時,應限製飲水量,但是也不宜過少,否則會誘發肝腎綜合征,此時應適當補充白蛋白或血漿。肝硬化腹水治療時,若使用排鉀利尿藥,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氫氯噻嗪(又稱雙氫克尿塞)等,應注意補鉀,也可搭配保鉀利尿藥,如螺內酯(安體舒通)。2. 肝病患者應該注意的飲食禁忌以下一些食物,肝病患者應避免食用。◎肝病患者和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忌飲酒 不宜食用辛辣、油膩、煎炸及醃製的忌刺激性食物。不宜使用的調料如辣椒、芥末、胡椒、蔥、蒜等。油膩食物如豬腳、熏鵝、肥鴨、麻油鴨、肥豬肉、醬油肉、油條、油餅、油炸魚等不宜進食。醃製食物鹽分太高,肝病患者吃多了易影響水、鈉代謝,對肝硬化患者則應禁忌。另外,含咖啡因的食品也不宜進食,飲茶也要適量。◎肝炎病人不宜食用生薑 生薑的主要成分是揮發油、薑辣素、樹脂和澱粉。薑辣素和黃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以及間質組織增生、炎症浸潤,而使肝功能失常。肝炎病人食用生薑,不但不能使肝病早日恢複,反而會使病情惡化。因此,肝炎病人不宜吃生薑。◎肝炎病人忌食甲魚 肝炎患者,由於胃黏膜水腫、小腸絨毛變粗變短、膽汁分泌失常等原因,其消化吸收機能大大減弱。甲魚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肝炎病人食後,不僅難以吸收,而且會加重肝負擔,造成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現象;嚴重時,因肝細胞大量壞死,血清膽紅素劇增,體內蛋白質代謝產生的有毒血氨難以排出,會使病情迅速惡化,誘發肝昏迷等。因此,肝炎病人不宜食甲魚。此外,凡是患有消化係統疾病,諸如胃腸炎、胃潰瘍、膽囊炎,以及中醫所說的熱病,也不宜食用甲魚。◎肝硬化患者忌吃廿碳五烯酸含量高的魚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變病人常見的並發症和死亡原因。據報道,有些魚中含有一種叫廿碳五烯酸的物質,為不飽和的有機酸,在魚油中含量特別豐富。廿碳五烯酸的代謝產物之一前列環素,能夠抑製血小板聚集,而肝硬變病人凝血因子生成障礙,血小板數本來就較低,若進食含廿碳五烯酸多的魚後,血小板凝集作用減低,就容易引起出血,出血後難以止住。廿碳五烯酸在不同魚類中的含量大不相同。如沙丁魚、青花魚、秋刀魚和金槍魚中,廿碳五烯酸含量高達1%~1.5%,而真鯛魚、比目魚、鯉魚等的含量就少得多。◎肝硬化伴有門脈高壓性胃病的患者,不宜食用會引起胃腸脹氣的食物 如韭菜、洋蔥、黃豆和番薯等。◎不宜大量進食含有天然鎮靜物質的小麥和土豆類食物 晚期肝病病人會出現肝性腦病,如嗜睡、記憶力喪失、木僵化及昏迷不醒等症狀。小麥和土豆類食物含有少量的天然苯二氮類物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定”等鎮靜藥物的有效成分,但由於量少,對健康人不能起到鎮靜作用。而慢性肝病患者如常食用這類食物,由於肝功能障礙,機體不能把食物中含有的天然鎮靜劑及時分解清除,造成食物性的苯二氮類化合物在體內積聚。當這類物質達到一定量時,即可引起病人嗜睡、木僵及昏迷。因此,此類患者除了禁忌使用合成的苯二氮類藥物(如安定)之外,也不宜大量進食含有這類天然鎮靜劑物質的小麥和土豆類食物。◎乙肝伴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不宜食用粗糙生硬食物 以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粗糙食物如玉米、高粱米等;生硬食物如花生、瓜子、堅果、核桃及連骨帶刺食物。3. 急性肝炎病人的營養支持急性肝炎患者,一般胃口欠佳,宜選用比較清淡的飲食,分少量多次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白菜、油菜、菠菜、鮮棗、山楂、橘子、香蕉等。飲食調配可按上文製定日常飲食計劃。4. 肝病恢複期病人的營養支持盡可能選擇病人平時喜愛的食物,並注意烹調方法,即可有效提高食欲。可根據不同的症狀給予合理的調整。便秘時可多吃蔬菜、水果等有利於通便的食物,如香蕉等;便稀時則要少食上述食物,適當選擇健胃、止瀉的食物,如山楂、蘋果、雞蛋等,還要減少脂肪的攝入量。睡眠差時則要少喝茶、咖啡等。常用的主食有米粥、麵條、藕粉、鮮豆漿等;蔬菜有蘿卜、青菜、西紅柿、冬瓜、黃瓜、蘑菇等;水果有西瓜、梨、柚子等;肉類有瘦肉、動物內髒、新鮮魚類等。恢複期病人可逐漸過渡至普通飲食,不必過分加強營養,避免暴飲暴食。下麵介紹幾款藥膳食譜供選用時參考。(引自:秦國棟.山西老年.雜誌,2000;8)◎黃芪大棗雞【原料】黃芪30克,紅棗30個,雞1隻。【製法】把雞宰殺去毛和內髒,洗淨後在開水中過一下,再用清水洗一遍。把黃芪、紅棗洗淨與雞放入鍋中加水燉煮,並放入調味品,待雞熟後即可食用。【功效】該品有滋補氣血、健脾益肝之功效。為氣血兩虛患者之滋補劑,可作為老年體弱、肝炎患者之藥膳。◎豬肝或雞肝炒胡蘿卜【原料】豬肝100克(或雞肝),胡蘿卜60克。【製法】將豬肝或雞肝洗淨切片,然後放於容器中,用熱水燙洗片刻,再用清水衝洗幹淨,放入碗內加鹽、料酒、生薑、味精、澱粉拌勻待用。胡蘿卜切片,放入鍋內,用油煸炒,然後倒入豬肝(雞肝)翻炒幾下,即可出鍋食用。【功效】補肝、養血、明目。◎豬肝綠豆粥【原料】綠豆50克,鮮豬肝100克,粳米100克。【製法】綠豆、粳米煮粥,快熟時加入洗淨切成小塊的豬肝,煮熟即可食用。【用法】早晚服食。【功效】豬肝瀉熱補肝、明目。綠豆降熱解毒,利尿消腫。粳米養陰、清熱利尿。常服此粥對肝病患者有益。◎茵陳紅棗燉雞【原料】茵陳20克,紅棗30個,母雞1隻。【製法】將茵陳、紅棗洗淨。母雞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後在開水中過一下,再用清水衝洗幹淨,把茵陳、紅棗與雞同放鍋中,加水、調味品燉煮,熟後即可食用。【功效】茵陳有利濕、清熱、祛黃之功效。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有益肝脾。二藥與雞共用,功效明顯,有利於肝功能的恢複。◎南瓜粥【原料】南瓜適量,粳米100克。【製法】南瓜洗淨切塊,粳米洗淨,同入鍋內加水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南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糖類和維生素、甘露醇以及鈣、磷、鐵、鋅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經常吃可降低血糖,並能促進性腺分泌,增加對病毒的敏感性,並能參與解毒,還能增強肝細胞再生,從而改善機體的防禦能力,有益於肝病患者康複。合理的肝病恢複期食譜的選擇,有助於病人早日康複。在上述食譜中,有不少是葷菜,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如果是肝硬化失代償的病人,還是不宜選擇,可在製定食譜的時候,征詢醫生的意見。5. 慢性肝炎病人的營養支持慢性肝炎病人,飲食無須過分限製,與普通人差別不大,其中,做菜用的油最好是使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而少用動物油。蛋白質以優質蛋白為主,如牛奶、雞蛋、瘦豬肉、魚等。肥胖和超重患者應節製飲食,控製糖類攝入,並適當運動,運動方案參加本書關於運動治療的相關章節。6. 肝硬化病人的營養支持無肝性腦病肝硬化病人,無須限製蛋白質攝入,可予每日蛋白質攝入1~1.2g/kg,少食多餐,晚上睡覺前加一餐,具體可參考慢性肝病的營養治療方案,並攝入多種維生素。失代償肝硬化或血氨偏高者,應限製或禁食蛋白質,每日蛋白質攝入0.6~0.8g/kg,鼓勵富含膳食纖維低動物蛋白的飲食,晚上睡覺前可再加一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補肝和凝血食物。合並腹水、少尿等者,應限製鹽的攝入,一般要求每日在3g以下,並控製進水量每日不超過1000ml。如曾有住院治療經曆,可按醫院膳食科或營養室的菜譜,在家依樣搭配,注意飲食內容變化,以提高食欲。患者:王某,男,64歲。因“神誌改變半天”至我院神經內科急診就診,患者今因家庭聚會,在酒店進食甲魚湯後,逐漸出現神誌淡漠,不能對答,伴四肢僵硬,後至我院急診就診。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償病史。急診予急查頭顱CT未見腦出血,查電解質、血糖正常,查血氨246mmol/L,診斷為肝性腦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立即予門冬氨酸鳥氨酸(雅博思)靜脈點滴治療,次日血氨下降至86mmol/L,意識轉清,收入病房進一步治療。患者患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不宜進食高蛋白食物。患者因家中外出聚餐,家裏人對肝病的飲食不甚了解,出於好心,為了讓他加強營養,點了甲魚湯等高蛋白食物。進食高蛋白食物會在人體內產生大量的氨,而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因氨代謝障礙,引起了中樞神經係統代謝紊亂,表現為以意識改變和昏迷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所以該患者進食後出現嚴重的肝性腦病,送醫院搶救後脫險。可見對於肝病患者,具備一定的關於肝病合理飲食的知識是多麼的重要。7. 熱點問題解答◎乙肝病人可以吃海鮮嗎?答: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沒有肝硬化失代償或對海鮮過敏等情況,熟食海鮮並無禁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宜清淡飲食,不宜進食海鮮。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為經口傳播,常與進食受汙染的毛蚶等海鮮有關,乙肝患者如因飲食不當,可能合並其他肝炎,如甲肝、戊肝,病情會較正常人更重,容易並發肝衰竭,故乙肝患者不宜生食海鮮或食用醉蟹、醉蝦等水產品。◎乙肝患者能服用靈芝嗎?答:靈芝對肝有一定的益處,但作用不大。肝病患者不宜多用藥,多用藥會加重肝負擔。所以,肝病患者不推薦服用靈芝等補品。◎乙肝病人能服中藥或藥膳治療嗎?答:一些中醫中藥,如垂盆草、茵陳、甘草酸製劑、水飛薊素、苦參素等確實有一定保肝作用,在臨床上也很常用。但是,目前乙肝治療指南中的抗病毒藥物為核苷類似物和幹擾素兩大類,而中藥的抗病毒療效不確切,還缺少循證醫學依據,不在推薦之列。因此,在乙肝活動時,抗病毒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其他治療應為輔助治療。而且,不恰當的藥膳治療會增加肝負擔,有些中藥是有一定的肝毒性,故應避免使用有肝毒性的藥膳。可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在原有治療的基礎上,輔以藥膳治療,調節腸胃功能,加強營養,以幫助疾病的康複。◎乙肝病人能吃大蒜嗎?答:到目前為止,還未見有大蒜抗肝炎病毒和大蒜治病毒性肝炎的報道。相反,大蒜的某些成分對胃、腸還有刺激作用,可抑製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影響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可加重肝炎病人厭食、厭油膩和惡心等諸多症狀。而肝病患者保持良好的胃口,對疾病的恢複大有好處,所以,肝病病人不宜食用大蒜。◎乙肝合並代謝綜合征怎麼安排飲食?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富貴病”並不少見。很多人體檢發現“三高”,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這是我們臨床上常說的代謝綜合征。代謝綜合征醫學定義是以中心性肥胖為核心,合並血壓、血糖、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這樣的患者在飲食上有很多禁忌,如果合並乙肝,又該如何是好呢?其實,如果肝病情況尚輕,合並有糖尿病,患者可按專門的糖尿病飲食進食。這種飲食方案一般在內分泌門診都有飲食指導。其他的主要是按代謝綜合征的要求,進行飲食搭配。如病情在急性期,就以清淡飲食為主。如果患者的乙肝已經進展到肝硬化,血糖波動較大,可少吃多餐。如患者已有肝硬化失代償,應該限製蛋白的攝入,也不宜增加脂肪的攝入,應分多次攝入足量的糖類。乙肝與體育運動1. 乙肝患者進行體育運動時應注意些什麼兩千多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過:“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運動之重要,不言而喻。“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合理安排運動和休息是慢性肝病患者恢複的重要環節。運動可以使身體的各個係統都得到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但過度運動又會使肝受到損害,甚至加重病情。因此,乙肝患者進行體育運動必須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運動須適當、適時、適度,遵循個體化原則,掌握好一個“度”。◎首先,在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期間,應以靜為主 一般多主張臥床休息一段時間,因為臥床休息時肝的血流量比站立時要多30%~40%,臥床一方麵可以減輕體力上的消耗,另一方麵可以增加肝的血流量,保證肝細胞再生修複。充分的休息加上合理的營養及支持治療有利於病情的恢複,休息得越好,病情也就好轉得越快、越徹底。而此階段若不注意休息,仍然熬夜或者劇烈運動,則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重症肝炎,危及生命。重症肝炎時,肝細胞大量壞死、溶解,肝結構破壞萎縮,肝功能衰竭,臨床表現出極度的乏力,嚴重的消化道症狀,黃疸進行性加深,並可能出現肝昏迷、出血、繼發感染等並發症。此時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不得隨意下床活動,其洗漱、大小便等都應在床上完成,由專人照護。當然,除了重症肝炎外,其他情況下並不要求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但必須減少運動量。在症狀明顯減輕,肝功能明顯好轉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患者疲勞為度。以後隨著病情的好轉,也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量。值得一提的是,注意休息不僅僅是減少活動量,減少腦力勞動也非常重要,而這點卻經常被忽視,患者臥床熬夜看電視、電腦或者玩遊戲,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從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慢性肝炎患者的恢複期或穩定期應注意動靜結合 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職業、疾病的輕重和個人愛好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運動方式可因年齡而異,年輕人的運動方式可以是跑步、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老年人則可以走路、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需掌握適度的原則,既不能不運動,也不能過度運動。以活動後不感到疲乏、惡心為原則,運動後若稍事休息即能恢複為適宜運動量。運動後如果食欲增加、乏力減輕、身心愉快,則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運動量或運動時間。若運動後感到吃力或不適,則需調整運動量。注意規律運動,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會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禁忌過多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保證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肝炎恢複期的時候最好不要長途旅行,從事繁重的工作和劇烈的運動。有規律、長期的適度鍛煉能夠增強患者的抵抗力。要注意因人而異,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製定個體化方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不斷調整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達到既合情合理又科學安全的標準。運動首先能提高機體的功能儲備,有利於機體血液循環,使肝細胞內肝糖元蓄積增加,促進肝內物質代謝,增加肝內血流量,減輕肝淤血,促進肝細胞修複和再生。其次,運動可以增加機體的免疫力,而乙肝的慢性化是機體免疫功能不強或免疫缺陷造成的,通過體育鍛煉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以後,可以對病毒產生較強的抑製作用,減少其複製,甚至有可能將其全部清除。通常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很容易出現心情憂鬱,而肝內分布著豐富的交感神經,氣惱憂愁會直接導致肝細胞缺血,影響肝細胞的修複和再生。經常運動,會使大腦釋放自然合成的鎮靜藥—內啡肽,使鍛煉者樂觀豁達、情緒振奮,利於病情恢複。◎慢性肝炎患者每次運動時間不宜太長 每天運動不要超過30分鍾,可分配在上、下午各一次。不要一味強調運動量,必須在疲勞出現前停止運動。在運動時間的選擇上,進餐後不宜立即運動,空腹、饑餓或情緒不好時也不宜運動。護肝的關鍵在於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專家建議,吃完飯後靜坐休息10~30分鍾,再去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肝的保養,尤其是對有肝病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因為人們進食以後,身體內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的活動,如果再行走、運動,又會有一部分血液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的血流量要減少50%以上。如果肝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它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對肝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飯後閉目養神10~30分鍾,盡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供給肝細胞氧和營養成分,然後再活動,這樣有助於肝的恢複。運動能增進肝的健康,而健康的肝又能提高運動的能力。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動期時,肝細胞受損,運動後勢必加重肝細胞的損害,使病情惡化,因此此時不宜參加體育鍛煉,而應充分休息。而慢性肝炎患者,則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的體育活動,這對於增強體質、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改善情緒以及恢複健康都很有利。實踐證明,肝炎患者經過半年至一年的係統、科學的體育鍛煉後,體力和健康逐漸恢複,多數人食欲和體力增加,精神振作,肝區疼痛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維持正常或繼續好轉。這說明肝炎患者隻要合理的運動,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 散步有什麼好處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專家們認為,散步是肝病患者的最好運動選項。人是直立行走的,人類的生理和解剖結構最適合步行。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黃帝內經》也早有“廣步於庭”的保健名言。最近在美國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書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因為散步比慢跑更安全。”醫學研究表明,適當有效的步行可以明顯降低血脂,預防肝炎後脂肪肝的形成。散步對慢乙肝患者合並高血脂來說,是最為有效、簡單和方便的運動項目,不需要特殊的場地,一年四季、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對於肝炎病人來講,跑步會加重血氧供應不足,而采用散步走路的方法,每跨一步腳底所受的衝擊大約是體重的1~2倍,僅為跑步的1/3左右,最宜於肝病患者的保健和康複。散步,關鍵在於一個“散”字。散,沒有約束;散步,閑散、從容地行走,像藍天輕輕飄動的白雲,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