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上常采用合成孕激素治療,如口服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甲基快諾酮、氯地孕酮等,但不能延遲骨骼成熟,不能改善最終身高。
近年來,研究者們發現用長效、高效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類似物可有效地抑製過早活躍的GnRH脈衝分泌,從而抑製卵泡發育及雌激素的分泌,而且其突出的優點是還能抑製骨骼成熟提早,改善最終身高。
[57.什麼是女性假性性早熟症?如何治療?
]
假性性早熟症是指性早熟不是性生理功能成熟所引起,而是體內產生了某些腫瘤,或外來因素引起性征發育或月經初潮提前,而無排卵及生育功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
(1)內部原因:卵巢或腎上腺內出現了能分泌性激素的腫瘤或囊腫,所以對每個性早熟症患兒進行肛門指檢及盆腔、腎上腺B超檢查等,常可發現腫瘤存在。測定血內雌激素水平常可升高。
(2)外源性因素:誤服了含性激素的食品、藥物、補品,如母親哺乳期服用避孕藥或含激素的補品,或兒童誤食避孕藥,或服用了成分不清的中藥、補品;還有食用了以含激素飼料喂養的家畜的肉類、水產等,或誤用了含性激素的化妝品等。
治療上若肯定有卵巢或腎上腺腫瘤或囊腫,應行手術治療。術後應定期到醫院隨診,觀察症狀是否迅速消退,血內雌激素水平是否下降。是否根治則根據腫瘤的良惡性質決定。若為腦內腫瘤,則需請神經外科醫生決定是否手術。對於外源性性早熟症隻須找到並切斷接觸外源性激素的可能途徑,其症狀會自然緩解。
[58.什麼是無排卵周期?
]
一般來說,生育年齡的女性每個月都有一次排卵。但有很多女性由於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釋出或調節方麵的暫時性變化而引起偶然的無排卵,並可能導致子宮出血,這一周期稱為無排卵周期。這種子宮出血稱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功血),它的發病原因是由於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製失常,而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存在。機體內部和外界許多因素諸如精神過度緊張、恐懼、憂傷、環境和氣候驟變以及全身性疾病均可通過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係統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相互調節,營養不良、貧血及代謝紊亂,也可影響激素的合成、轉運和對靶器官的效應而導致無排卵、月經失調。
[59.怎麼知道該月經周期有無排卵?
]
要知道該月經周期有無排卵,可用以下幾種方法監測。
(1)基礎體溫測定:正常卵巢功能的婦女,月經周期每天基礎體溫的連線保持著特有的曲線規律。月經周期的前半期基礎體溫較低,約36.5℃左右,排卵當日最低;後半期如有排卵,則卵巢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孕激素能直接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促體溫調節平衡點升高,因而基礎體溫上升0.3~0.5℃,維持在36.7~37℃左右,一直到月經來潮。基礎體溫測定雖不能百分之百地反應排卵情況,卻是一種簡便有效、經濟的監測方法。
(2)卵巢激素的測定:包括尿或血中雌激素及孕激素的測定及血清黃體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測定,而最直接的是血清孕酮的測定。血清孕酮升高,表示有排卵。
(3)B超卵泡監測:通過直接觀察卵泡的變化來確定有無排卵,是一種可靠簡便的監測方法。
(4)診斷性刮宮(又稱宮腔診刮):可在月經前一周至行經後12小時以內行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以判定有無排卵,並進一步了解黃體的功能。
(5)子宮頸黏液檢查:包括子宮頸黏液塗片結晶類型的檢查,子宮頸黏液的黏稠度或延展性測定(又稱拉絲試驗)。月經前如宮頸分泌物量多、透亮、拉絲度很長、顯微鏡下仍可見羊齒植物葉狀結晶,提示無排卵。
(6)陰道脫落細胞塗片檢查:月經前如見陰道脫落細胞為中、高度雌激素影響,提示無排卵。
[60.不排卵怎麼辦?
]
雖然婦女在青春期初期和更年期的月經周期中常不排卵,生育期偶爾也可有無排卵月經,但不排卵仍應被視為是一種病理狀態。此時的月經實際上是一種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應該接受治療。這是因為:首先,無排卵月經周期常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甚至大量出血。有時先停經,隨後發生不規則陰道出血,且出血不易自止,可持續2~3周或更長時間,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其次,長期不排卵,子宮內膜長期隻受到雌激素的刺激而沒有孕激素的作用,可導致增生過長、不典型增生,甚至發生癌變;再者,卵子是妊娠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排卵就不可能妊娠。
對於不排卵患者的治療,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要求而定。如患者無生育要求,治療以調整月經周期為目的,並周期性給予孕激素保護子宮內膜。一般青春期和生育期婦女用雌孕激素續貫治療;更年期婦女可僅周期性給予孕激素或雌孕激素聯合治療,以保護子宮內膜為首要治療目的。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調整月經後,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促排卵治療。
[61.促排卵有哪些方法?
]
青春期功血和育齡期功血有生育要求者,應給予促進排卵治療。
(1)氯米芬(克羅米芬):為非甾體化合物,有微弱雌激素作用。它在下丘腦競爭性結合雌激素受體產生抗雌激素作用。通過抑製內源性雌激素對下丘腦的負反饋,誘導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釋放而誘發排卵。適用於體內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功血患者。於出血第3~5日起,每晚服50毫克,連續5天。若誘發排卵失敗,可重複用藥,氯米芬劑量逐漸增至100~200毫克。若內源性雌激素不足,可配伍少量雌激素。若能誘發排卵,一般可連用3個月,不宜長期應用。如未孕,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造成不孕的其他原因存在,或改用其他促排卵藥。氯米芬促排卵有可能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或引起多胎妊娠。氯米芬的誘發排卵率為80%左右,妊娠率僅為其半數。
(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類似黃體生成素的作用而誘發排卵,適用於體內卵泡刺激素有一定水平、雌激素中等水平者。一般與其他促排卵藥聯用。B超監測卵泡發育接近成熟時,可大劑量肌內注射HCG5 000~10 000單位,以誘發排卵。
(3)絕經期尿促性腺激素(HMG):每安瓿含黃體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各75單位。卵泡刺激素刺激卵泡發育成熟。當成熟卵泡所產生的雌激素達到一定水平並持續一定時間後,可通過正反饋使垂體分泌足量黃體生成素而誘發排卵。月經第3~5天開始每日肌注HMG 1~2支,直至卵泡發育成熟,停用HMG,加用HCG5 000~10 000單位,肌內注射,以提高排卵率。應注意應用HMG時易並發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4)高純尿促性腺激素(FSH)和基因重組促性腺激素:前者幾乎無黃體生成素(LH)成分,而後者理論上不含LH。用法同HMG。
(5)溴隱亭:是一種半合成的麥角胺堿衍生物,非特異多巴胺促效劑,可以興奮多巴胺D2受體;也作用於多巴胺D1受體。能有效地抑製催乳素的合成分泌。對特發性高催乳素血症或催乳素瘤所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90%以上的閉經患者月經可恢複並出現排卵。用法為每日2.5~12.5毫克,分3次服用,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隨餐同服,逐漸加至足量。劑量因血催乳素升高的程度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性不同而異。治療期間應定期複查血催乳素(PRL)濃度以指導劑量的調整。常見的副作用有:暫時性惡心、嘔吐、輕微頭痛、外周血管痙攣及體位性低血壓,一般於用藥幾天後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