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 2

[29.經期保健應注意什麼?

]

月經期,由於人體內分泌的特殊變化,使人體抵抗力處於低穀狀態。特別是生殖係統,由於子宮內膜脫落,宮頸口開放排經,體外細菌容易沿經血外流途徑上行感染,導致陰道炎、宮頸炎及子宮內膜炎等生殖器炎症。因此,注意月經期衛生,可以減少經期婦科病發生。

(1)注意經期衛生:經期每晚應用溫水清洗外陰,並保持外生殖器的幹燥清潔。選用柔軟、吸水、透氣且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衛生巾。合格的衛生巾使用前不必放在陽光下暴曬消毒,以免二次汙染。已婚婦女使用陰道的消毒棉栓,更要注意衛生,做到勤更換,以免因放置過久,棉栓膨脹阻礙經血的流出、導致細菌繁殖而受感染。

(2)避免重體力勞動:月經期間體能下降,容易疲勞,應注意避免重體力勞動。有調查發現,負重量越大的婦女發生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月經過多及痛經、腰酸痛的機會越多。

(3)避免經期劇烈運動:月經期間盡量不要做劇烈的活動。因經期婦女精神較緊張、反應性差,容易造成運動損傷,也容易疲勞,還容易造成月經紊亂。有研究發現芭蕾舞女演員在經期緊張訓練,患月經病的比例較高,一旦停止訓練,月經就恢複正常,所以經期應避免劇烈運動。經期過度疲勞以及月經量多時,要注意適當的休息。

(4)注重精神、生活調理:月經期是人們情緒容易波動的時期,應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憂鬱及惱怒等情緒異常波動。並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參加集體活動,不要自尋煩惱。

(5)注意飲食、補充營養:經期應選擇易消化、較清淡的飲食,減少或避免刺激性強的飲食和寒冷、生硬食品,多進食水果、蔬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對月經過多者,還應經常補充鐵劑,並應多攝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6)經期禁止性生活:月經期性生活容易導致生殖係統炎症,出現月經過多,淋漓不淨,腰骶酸痛等現象。月經期性生活還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率。

(7)經期應禁止盆浴,並盡量避免參加遊泳活動。

為了及時發現與月經有關的問題,最好能記錄每次行經的時間及不適,以便就醫時提供參考。

[30.什麼是生理性停經?

]

在女性一生中,會出現幾次正常的“生理性停經”,有些屬暫時性的停經,如在妊娠期、產後哺乳期月經會暫時停止;有些青春期少女月經初潮後會出現月經不正常,如月經周期不規則,或提早或推後,常延遲至數月,甚至在月經初潮後的半年至一年時間裏均閉經,然後自行來潮,但不伴有任何器質性病變。而另外一種是永久性的生理性停經,即絕經。婦女絕經前,會出現一係列症狀,即更年期症狀,最突出的是潮熱、出汗及眩暈,並伴有全身各係統的衰退現象。絕經以後全身症狀消失,並沒有全身不適。

[31.怎樣知道自己懷孕了?

]

凡生育年齡的女性,月經一向規則,突然停經,就要想到可能是懷孕了。

如果停經超過40天(即月經“過月”10天以上),伴精神不振,渾身無力,有偏食、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乳房發脹,尿頻等症狀,那麼懷孕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這時需到醫院做一次尿妊娠試驗(早早孕),必要時可做超聲波檢查,以明確診斷。

[32.如何推算排卵期?

]

精子和卵子相遇並結合才能受孕,一般情況下,卵巢每月排卵1次,每次排出1個成熟卵子,偶然亦有1次排2個甚至3個卵子的,兩側卵巢可交替排卵,也可能由一側卵巢連續排卵。若排卵後沒有受孕,則半個月後就會月經來潮。如果能知道自己排卵的大概日期,那麼,對受孕或避孕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因而如何推算排卵的日期並指導性生活,對於迫切希望生育的夫婦來說非常重要。推算排卵期有以下幾個方法。

(1)從月經周期推算:卵巢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經之前14天左右發生,而不是本次月經的第14天,因此,根據平時的月經周期天數,就能大概推算出自己的排卵日期。如月經周期為28天的婦女,一般從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約在14天前後排卵;若40天行經一次,則排卵約在月經來潮後的26天左右。

(2)測量基礎體溫:方法是每天清晨起床尚未活動時,用體溫計測量口腔體溫5分鍾,逐日記錄在坐標紙上,把每月的坐標連成曲線。排卵後的基礎體溫比排卵前上升0.3℃以上,並持續14天左右,從而可測定排卵發生在曲線中基礎體溫上升之前的那個時刻(在排卵的當天,體溫往往降至最低點),並於下次月經的前一天或當天下降。

(3)陰道分泌物:月經周期前半期陰道分泌物少、黏稠且不透明。隨著排卵期的臨近,陰道分泌物逐漸增多,呈稀薄乳白色。至排卵期分泌物明顯增多,如雞蛋清樣透明,可以拉長絲。曆時2~3天,此時是最易受孕的時間。

(4)B超觀察卵泡發育和排卵:為了更準確地判斷排卵期,還可以結合B超準確觀察卵泡的發育情況和排卵。

(5)血內分泌檢測:血中黃體生成素(LH)及雌激素高峰值測定,或陰道細胞塗片激素水平測定等間接推算排卵的時間。

(6)自體感覺:少數人排卵時還感到一側小腹疼痛(排卵痛);或者伴有少量陰道出血(排卵期出血);還有不少婦女在排卵期會出現乳房脹或乳頭痛,有時甚至不能觸碰乳頭。

[33.如何用B超監測排卵?

]

用B超來監測不孕婦女的排卵功能是比較準確的。其主要功能為。

(1)觀察卵泡數目,測定卵泡大小:B超下可見卵巢內出現透聲囊性區域為卵泡,B超可顯示大於5毫米的卵泡,一般在月經周期的第7~9天開始監測,當卵泡直徑大於6毫米時,每2~3天檢測1次,大於10毫米時隔日檢測1次,卵泡直徑大於14毫米時(稱為主卵泡),每天檢測1次,直至排卵。

(2)B超提示已排卵的征象為:①最大的卵泡縮小(囊壁皺縮)或消失;②子宮直腸陷凹有少量液體。

(3)從卵泡大小可推測排卵的天數:因排卵前4~5天,卵泡每天增大速率為2.5±2.1毫米(X±S),至排卵前1天最大卵泡直徑為20.6±2.0毫米。所以,醫生可從 B超中觀察卵泡發育情況來了解卵泡成熟程度及排卵與否。

(4)測定內膜厚度:了解子宮內膜情況。

[34.懷孕了還會來月經嗎?

]

懷孕以後子宮內膜由分泌期內膜迅速發生蛻膜變。根據其與胚胎的關係,蛻膜可分為3部分:胚胎種植部位的蛻膜叫底蛻膜,以後進一步發展成為胎盤的一部分,營養胎兒;覆蓋胚胎的部分叫包蛻膜,隨著胎兒的生長逐漸退化,但並不剝脫,而是成為胎膜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叫真蛻膜。胎盤和胎膜日後生產時作為胎兒附屬物娩出,真蛻膜則作為惡露的一部分排出。因此,正常情況下,妊娠後不應有陰道出血,更不會有月經來潮。

[35.懷孕早期陰道出血是怎麼回事?

]

懷孕早期是指從末次月經的第1天算起的12周內的一段時期,正常情況下,不應有陰道出血。如發生陰道出血,提示有病理情況存在,常見的有先兆流產、難免流產;如伴有下腹不適或腹痛,則須考慮是否有宮外孕的可能;如出現妊娠嘔吐較一般人早、持續時間長,而且較嚴重,應懷疑有葡萄胎可能;也有一部分是由於陰道或子宮頸疾病所致。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均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就診,盡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免孕婦和胎兒發生危險。

[36.什麼叫流產?

]

流產是指妊娠在不足28周即終止的一種妊娠結局,此時胎兒的體重小於1000克。流產如發生於妊娠12周以前,稱為早期流產;如發生於妊娠12周到不足28周的時期內,則稱為晚期流產。如流產是因孕婦意願而采用手術或中西藥物發生的,稱為人工流產,否則,則稱為自然流產。自然流產的發生率約占全部妊娠的15%,多數為早期流產。

[37.流產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

導致流產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遺傳基因缺陷:在早期自然流產時,胚胎染色體異常是最常見的原因,約占50%~60%,多為染色體數目異常,如三體、三倍體及X單體等;其次為染色體結構異常,如染色體斷裂、倒置、缺失和易位等。染色體異常的胚胎多數結局為流產,極少數可能繼續發育成胎兒,但出生後也會發生某些功能異常或合並畸形。

(2)環境因素影響:環境因素對生殖功能的影響正越來越受到重視,過多接觸某些有害的金屬(如砷、鉛)、化學物質(如苯、甲醛、氯丁二烯、氧化乙烯、農藥等)和物理因素(如放射線、噪音及高溫等),可以直接或間接對胚胎或胎兒造成損害,引起流產。

(3)母體因素:包括①全身性疾病。妊娠期患急性病,高熱可引起子宮收縮而致流產;細菌毒素或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使胎兒死亡而發生流產。此外,孕婦患嚴重貧血、心髒疾病、肝炎、慢性腎炎和高血壓等,都可能引起流產。②生殖器官疾病。孕婦因子宮畸形(如雙子宮、縱隔子宮及子宮發育不良等)、盆腔腫瘤(如子宮肌瘤等),均可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導致流產。宮頸內口鬆弛或宮頸重度裂傷、嚴重的宮頸或陰道炎症,均易引起胎膜早破而發生晚期流產。③創傷。妊娠期特別是妊娠早期時行腹部手術或妊娠中期外傷,可刺激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妊娠早期過頻的性生活或性交時雙方動作幅度過大,也可引起早期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