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經周期:月經以出血的第1天為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1天的間隔時間稱一個月經周期,一般28~30天為一個周期,提前或延後不超過7天都屬正常。周期長短因人而異,但每個婦女的月經周期都有自己的規律性。
(2)經期:經期即每次月經持續的時間。正常婦女月經持續時間差異亦很大,但每個婦女的月經持續日數基本一致。一般正常月經持續時間為2~7日,多數為3~6日。
(3)經量:經量是指每次月經的出血總量。月經量的多少很難統計,臨床上常通過每日換月經墊次數粗略估計量的多少。近年有人用放射性59鐵(59Fe)或51鉻(51Cr)同位素標記紅細胞測定正常婦女月經血量,其數值分別為10~55毫升及35~58毫升,個別婦女月經量可超過100毫升。多數學者認為每月失血量超過80毫升即為病理狀態。經血一般第1天稍少,第2、3天最多,第4天後逐漸減少。
[21.如何劃分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
]
月經周期也叫“性周期”,在此時期,隨著卵巢周期性排卵以及性激素的周期性分泌變化,生殖器官各部分甚至整個機體都發生程度不同的周期性改變。月經來潮就是性周期性變化最明顯的外部表現。臨床上人為地將月經周期劃分為如下不同階段。
(1)月經後期(卵泡發育期、早卵泡期):此時卵泡處於發育階段,雌激素水平為輕度影響,基礎體溫為低溫相,在月經期中子宮內膜脫落的部位,新的內膜開始增生。中醫認為此時因經水剛淨,精血耗傷,血海空虛,正待修複,按陰陽辨證應屬於陰的階段。以月經周期28天計算,此期為周期的第5~10天。
(2)排卵前期(卵泡成熟期、晚卵泡期):此時卵泡漸趨成熟,雌激素水平達中度至高度影響,雌激素分泌形成高峰,並持續一定時間後,將對腦垂體產生正反饋作用,使腦垂體釋放大量的黃體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形成排卵前黃體生成素高峰,以誘發成熟卵泡排卵。基礎體溫雖仍處於低溫相,但即將向高溫相轉變。子宮內膜已增厚。按中醫的陰陽辨證,是由陰轉為陽的過渡階段。此期為周期的第11~14天。
(3)排卵期:成熟卵泡破裂而排出卵子。約為周期的第14天,是最容易受孕之時。中醫稱此時為真機期。
(4)排卵後期(黃體形成期、早黃體期):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後形成黃體,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使子宮內膜由增生期進入分泌期,為胚胎的種植做好準備,基礎體溫出現了高相水平。此時中醫認為陰已轉陽,為陽氣活動旺盛的階段。
(5)經前期(黃體退化期、晚黃體期):如果排出的卵子未受精或著床,則黃體從成熟轉向退化萎縮,性激素的分泌量也迅速下降,子宮內膜出現衰竭狀態。基礎體溫即趨下降。此期為周期的第25~28天。
(6)月經期:由於性激素水平的進一步下降,子宮內膜失去了支持而萎縮,基礎體溫下降而轉入低溫相,此時內膜剝落出血即月經來潮。行經期一般為4天,即為周期的第l~4天。按陰陽辨證又為由陽轉陰的階段。
[22.月經血有什麼特征?
]
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除血液外,還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的主要特點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況下偶爾亦有些小凝血塊。月經血內缺乏纖維蛋白及纖維蛋白原。開始剝落的子宮內膜中含有極多的活化物質混入經血內,使經血中的纖溶酶原激活轉變為纖溶酶,纖維蛋白在纖溶酶的作用下裂解為流動的分解產物。同時內膜組織含有其他活性酶,能破壞許多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I、V、VII、VIII、IX),也妨礙血液凝固,以致月經血變成液體狀態排出。
[23.月經期可出現哪些症狀?
]
一般月經期無特殊症狀。但由於經期盆腔淤血及子宮血流量增多,有些婦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墜感,個別可有膀胱刺激症狀(如尿頻)、輕度神經係統不穩定症狀(如頭痛、失眠、精神憂鬱、易於激動)、胃腸功能紊亂(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個別人有口渴以及鼻黏膜出血、皮膚痤瘡等,但一般並不嚴重,不影響婦女的工作和學習。
[24.什麼叫月經初潮?
]
月經初潮是月經第1次來潮。初潮年齡多在13~15歲之間,但可能早在11~12歲,或遲至17~18歲。月經初潮的遲早,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營養良好,生活在氣候溫暖地區的女性,一般月經初潮早些;母親月經來得早,其女兒的月經一般也來得早,反之則來得遲。近些年來少女初潮的年齡有逐漸提前的趨勢,這可能與現代社會中人的營養、生活狀況逐步改善有關。
[25.月經初潮後發生停經是正常現象嗎?
]
月經初潮以後,每月便有一次月經來潮,但是也有少數青年女子,月經初潮後1~2年,月經卻不按時來潮,或先或後,甚至停閉數月再來。根據1980年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的總結資料,我國婦女從月經初潮轉為正常周期的平均時間為半年。健康女性月經初潮後,大多數都有正常的月經周期,月經量也正常。但有一些女性,月經初潮後,有一段日子月經不正常,如出現月經周期不規則,或提前,或推後,或數月月經來潮一次,經量也時多時少。有的甚至在月經初潮後的頭1~2年,出現月經中斷不行,其實這些都屬於青春期生殖係統功能不健全的表現,屬正常的生理現象。
少女月經初潮的到來,僅表示步入青春期,這時期全身發育還沒有最後完善,卵巢發育也不完全成熟,且對腦垂體的促性腺激素反應能力差,並容易受到諸多內外環境因素的幹擾,從而出現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的紊亂。所以在月經初潮後的頭1~2年內,月經常沒有規律可循,可以停經數月,或來幾次後又中斷,或提前而至;行經日期也長短不一,經量出現或多或少現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女性的身體各器官和性腺的逐步發育成熟,月經自然會變得有規律。但假如初潮2年以後或18歲以後月經仍很不規則,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26.為什麼有些新生兒也會來“月經”?
]
新生兒是指出生後4周內的嬰兒。女性胎兒在母體內受到胎盤及母體性腺所產生的女性激素影響,出生的新生兒常見外陰較豐滿,乳房略隆起或少許泌乳,出生後脫離胎盤循環,血中女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出現少量陰道流血。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這些生理變化短期內均能自然消退。
[27.月經期可以過性生活嗎?
]
一般認為,女子在月經期是性欲減退的。但女性在月經期通過性刺激,一樣可以產生強烈的欲望,特別是新婚夫妻、久別重逢的夫妻或兩地分居重逢後即將分別的伴侶,如碰上月經期,可能就會碰上“月經期內是否能同房”的困惑。從醫學衛生的角度上講,月經期應該嚴格避免過性生活,這是因為:
(1)月經血本身是細菌生長的良好培養基,同時也使陰道的環境發生改變,失去作為抵禦外來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子宮內膜剝脫使子宮腔暫時性地出現大量的創麵。此時過性生活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引起生殖器發炎。據臨床調查,有相當一部分女性的盆腔炎,就是因在月經期間性交引起的。如果原來患有盆腔炎,經期性交還可導致盆腔炎急性發作。
(2)月經期盆腔處於充血狀態,一些女性會有不適感。此時性交,不但可使盆腔充血加重,從而導致月經量增加,或使行經期延長,而且會明顯加重月經期的不適症狀。
(3)在經期性交,女性的月經分泌物進入男性尿道,會使男子發生尿道刺激症。
(4)由於經期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此時性交,男女雙方心理都會有一定壓力或顧慮,因此性生活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由此可見,月經期夫妻雙方應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理智地控製自己,避免性生活。
[28.選定的佳期剛好是經期怎麼辦?
]
新婚是人們一生中最美好、也最值得回憶的時刻,選定的佳期如適逢月經來潮,一定是十分掃興和尷尬的事。如果又實在無法改變婚期的話,該怎麼辦呢?那就隻好使用藥物來推遲月經期了。常用的方法是在行經前3天開始使用孕激素,如:
(1)口服安宮黃體酮片,每次4毫克,每日3次,連續服用5~7天。
(2)黃體酮注射液,20毫克,每天1次肌內注射,連用5天。
(3)口服炔諾酮(婦康片),2.5毫克,每日1次,連服5~7天。
(4)口服甲地孕酮片(婦寧片),4~8毫克,每日1次,連用5~7天。
以上藥物可以延遲子宮內膜的脫落,從而推遲月經的來潮。而且藥物使用劑量小,使用時間短,停藥後藥物會很快被排出體外,不會影響懷孕以及胚胎的發育。
類似需要避開行經期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如有的人是為了避開一年一度的高考日期,以免經期不適影響臨場發揮,有的運動員擔心經期會影響其競技成績,有的打算外出旅遊,怕月經會給行程帶來不便等。但須注意的是,隨意調整正常的月經周期,是對人體正常生理的一種幹擾,所以必須慎重考慮。另外,推遲月經來潮的方法應在醫師指導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