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樂府(1)(2 / 2)

【譯文】

手中拿著掃帚等待著天亮時宮門開啟,打掃衛生的勞苦工作馬上開始,姑且拿把團扇,心中徘徊疑慮。難道我如此姣好的顏麵還趕不上烏鴉美麗?烏鴉還能飛臨昭陽殿的上空,感受沾染萬歲的氣息。

【評析】

王昌齡擅長寫閨怨類的題材,而宮怨是閨怨中的特殊類型。本詩借班婕妤先受寵而後被冷落遺棄的悲劇命運,表達對宮中廣大嬪妃宮女長期遭受禁錮不得自由之命運的深切同情。

本詩之妙是後兩句,主要藝術特點是含蓄。手拿團扇徘徊的女子怨恨君王寡恩拋棄自己,但不直接訴說,卻用一種極其曲折的方式表述。自己本來容貌美麗姣好,可還不如在空中飛翔的令人討厭的醜陋的烏鴉,因為烏鴉尚可看到君王,尚可從昭陽宮的上方飛過,帶著昭陽殿的日影。而我卻連君王的身影都看不到,徒自有如此的美貌和才華。在這鮮明的對比反襯中,在美人羨慕醜陋之烏鴉的心理描寫中,罪惡的封建製度下的宮中女性的悲慘遭遇和精神折磨的深度便入木三分地被刻畫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出塞a

王昌齡

秦時b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c在,不教胡馬度陰山d。

【注釋】

a出塞:一作“從軍行”。共二首,這是第一首。b秦時句:互文見義,謂秦漢時期的明月照耀秦漢時期的邊關,謂秦漢時期便在邊境地區設置邊關。c龍城飛將:指西漢飛將軍李廣,在抵禦和討伐匈奴的戰爭中屢立奇功。曾鎮守過盧龍城。故龍城一作“盧城”。d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南境,漢時匈奴常越過陰山南侵。

【譯文】

在遙遠的秦漢時代,邊境地區便設置了邊關。一千多年來也沒有停止邊塞的爭戰,萬裏長征的將士們至今也未返還。隻要有飛將軍李廣那樣智勇雙全的將軍存在,就不會讓敵人的騎兵越過陰山。

【評析】

本詩非常著名,傳誦不衰。首句起筆極有氣勢,有一種深沉凝重的曆史感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凝聚其中。其中的含義是:邊塞問題自從秦漢以來就始終困擾著在中原建立國家的朝廷,是一個曆史悠久而應當特別重視的大事。後兩句則指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將帥,如果將帥選用得當,則可遏製外族的入侵,國家和百姓得以安寧,否則就會戰爭不斷,國難民苦。關於這一主旨,清人沈德潛早已指出:“’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說詩晬語》)

首句屬於互文見義的典型用法,“秦時明月漢時關”,“秦”和“漢”同樣統領“明月”和“關”,即秦漢時即有明月照邊關之情況,不是秦朝之明月照臨漢朝之邊關,這邊是詩歌語言之妙,簡潔凝練,耐人品味。

清平調a三首(其一)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b露華c濃。若非群玉山d頭見,會向瑤台e月下逢。

【注釋】

a清平調:詩題一作《清平調詞三首》。清平調,唐代大曲名。b檻:欄杆。c露華:露珠。d群玉山:也作玉山,傳說為西王母居住的仙山。e瑤台:傳說西王母居住的宮殿,見《穆天子傳》。

【譯文】

想象彩雲追月就像她那輕盈飄逸的衣裳,想象牡丹花的美麗嬌豔就像她那美麗嬌羞的麵容。春風吹拂著花圃的欄杆,嬌豔欲滴的牡丹花上露珠透明晶瑩。此情此景,如果不是在仙界的群玉山上曾經見過,就一定是在王母瑤台的月下曾經相逢。

【評析】

李白被征召入京,非常興奮,其理想是“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因此政治情緒高漲,詩歌也很高昂張揚。但唐玄宗隻是用他為文學侍從,隻是花瓶,是裝潢門麵的擺設。這三首清平調就是應景而作,但卻表現了李白敏捷的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