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樂府(1)(1 / 2)

渭城曲a

王維

渭城朝雨浥b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c無故人。

【注釋】

a渭城曲:一作“送元二使安西”、“陽關三疊”。渭城,指鹹陽舊城,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渭水北岸。b浥:沾濕、使濕潤。c陽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因其在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為唐時通往西域之主要關口。

【譯文】

渭城早晨下了一場小雨,沾濕了地麵上的灰塵,客館內外一片清新,柳樹的嫩黃色更加喜人。盡管您的酒意已經很濃,但我還是將您的酒杯滿斟,再喝一杯吧,因為出了陽關後,便再也沒有您能認識的人。

【評析】

本詩一出,很快便被譜入樂府,當成送別曲,人們在送別儀式上總要演唱這首詩,中唐時期的詩中便可時常見到關於本詩的詞語,而唐詩宋詞中引用此詩者不下數十首,可見影響之廣泛深遠。

前兩句點明送別時間、地點,描寫環境氣氛。雨過天晴,空氣清新,適宜行人趕路,客舍是臨時居所,柳樹是離別象征,為後麵的抒情做好鋪墊。後兩句一氣嗬成,語淺意深。絕句篇幅短小,作為精練概括。詩人隻選取最後告別的深情的話語和真誠的祝酒詞表達惜別的深情。省略中間很多環節,“更”說明二人已經飲了很多酒,說了很多話。而且祝酒詞也不是什麼豪言壯語,而是最普通的告別話,西出陽關後再也沒有熟人和朋友了。這最後的一杯酒中飽含著主人的深情厚意,有對遠行友人旅途艱辛的擔憂和對前途命運的關切。壯懷中略感淒清,惜別中寓有關注,感情容量相當豐富。最普通的最真摯的感情才是最感人的,也最容易引起所有社會成員的共鳴,這便是本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本詩題目開始時叫“送元二使安西”,譜入樂府後當稱“渭城曲”,因其演唱特點又稱“陽關三疊”。據蘇東坡講,唐代的唱法在宋代已經發生變化,為何叫“陽關三疊”當初他也不明白,宋人演唱時,每句唱兩遍,應當叫“兩疊”,如果從四句的角度看,則應當叫“四疊”,都不是三疊。後來到密州時看到了古本《陽關》,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唐代演唱此詩時,首句不疊,隻唱一遍,從第二句開始重疊,每句唱兩遍。因為三句疊唱,故叫“三疊”。白居易《對酒詩》雲:“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自注雲:“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可知唐代時首句確實不疊,首句如果疊唱,則此句當為第五聲矣。

秋夜曲a

王維

桂魄b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c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注釋】

a秋夜曲:郭茂倩《樂府詩集》作王維詩,其他本多作王涯詩,或張仲素詩。b桂魄: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亮中有桂樹,後世便以“桂”代指月亮。《尚書》注稱月亮無光處為魄,故“桂魄”可代指月亮。c箏:弦樂器,有十三弦。

【譯文】

秋天的月牙剛剛出現,秋天的露水也很輕微,綾羅的絲綢衣服稍微有點薄,但還用不著更換秋衣。夜色很深了,她依舊在庭院中深情彈奏精美的古箏,心中實在打怵空蕩蕩的閨房,不忍心如此歸去。

【評析】

本詩抒寫一位貴族女子在初秋季節的相思情懷,她丈夫尚未歸來,而她難以忍受單棲獨宿的淒涼,因此在院子深情彈箏的情形,如同一幅精美的仕女圖。

這是初秋季節,天氣涼爽宜人,露水輕微,空氣濕潤,夏天的絲綢衣服雖然有點單薄,但還不需要換季,是最舒服最愜意的時候。月色朦朧,空氣濕潤,溫度宜人,多麼好的環境和秋後季節,這正應該是夫妻鴛鴦戲水、比翼雙飛、恩恩愛愛的大好時光,而自己的丈夫卻偏偏不在家中,她難以忍受一個人獨守空房、空度這美好時光的痛苦,於是在庭院中深情彈箏,久久不願回房間。“心怯空房不忍歸”是全詩抒情的關鍵,也是前麵層層鋪墊水到渠成的結果,如同謎語的謎麵被揭開,閨怨的主題便鮮明揭示出來。

長信怨a

王昌齡

奉b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c共徘徊。玉顏d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e日影f來。

【注釋】

a長信怨:一作“長信秋詞”。共五首,這是第三首。據《漢書》載,成帝時班婕妤美貌無雙,且賢而能文,很得寵。後來成帝專寵趙飛燕、趙合德姊妹,班婕妤恐怕被害,主動請求到長信宮侍奉太後,以度餘生。b奉:同“捧”,即拿的意思。c團扇:此暗用班婕妤《團扇歌》詩意。詩雲:“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如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處暗示持扇人與團扇的命運相同。d玉顏:姣美的容貌。e昭陽:宮殿名,趙飛燕姊妹所居,成帝長居於此。f日影:太陽光,古代常以日代指君主,故日影比喻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