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畋
鄭畋(842-882)字台文,諡文昭,滎陽(今屬河南)人。武宗會昌二年(842)進士及第,任秘書省校書郎,中書舍人,僖宗朝入相。《全唐詩》存詩十七首。
馬嵬坡a
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b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c又何人。
【注釋】
a馬嵬坡:唐代馬嵬驛所在地,楊貴妃被縊死處。據傳晉人馬嵬曾於此築城,故名。在今陝西省興平縣西。b雲雨:比喻夫妻恩愛的男女情事。出自宋玉《高唐賦》,巫山神女對楚王雲:“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人便借“雲雨”為男女歡愛之詞。c景陽宮井:指陳後主偕張麗華、孫貴嬪入景陽宮井避隋兵事。井在今台城(今江蘇南京玄武湖畔)內,又名胭脂井、辱井。
【譯文】
唐玄宗從成都返回長安的途中,經過馬嵬坡時感情奔湧,想到楊貴妃死前的淒慘情景,他感到萬分懊悔和揪心。對於貴妃的思念,綿綿不絕與日俱增。唐玄宗到底是一位聖明的天子,而攜帶愛妃藏到景陽井中的陳後主算是個什麼人。
【評析】
唐玄宗是個複雜的曆史人物,死後頗不寂寞,尤其是馬嵬坡悲劇,一直是人們議論的一個話題。本詩便以此為題,對此事件闡述一個觀點,對於唐玄宗有一番評價,而且與前此諸人不同,有獨到之處。
馬嵬坡事件,詩人中觀點各異,有責備楊貴妃誤國的,有批評玄宗無情無義的,有同情貴妃慘死的,而本詩則表現對唐玄宗做法的讚同,同時也承認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真摯的愛情,是一種政治家的曆史觀。詩隻擷取玄宗從成都返回途中見到貴妃慘死之處的傷感及日後的思念這一鏡頭,無限含義均在其中。後麵兩句用對比法肯定玄宗當年做法的明智。
陳後主是曆史上著名的誤國昏君,隋朝兵馬已經進攻到城門時,他依舊在欣賞張麗華的《玉樹後庭花》。當隋兵攻破宮門後,他帶著張麗華和孫貴嬪躲入景陽井中,結果被俘受辱,國破家亡,留下千古笑柄。而唐玄宗在亂兵進行兵諫的危急關頭,能夠舍棄自己鍾愛的楊貴妃穩定局勢,贏得時間,取得重整江山的機會,相對比較,與陳後主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麵,詩人對唐玄宗對於楊貴妃的思念和愛情給以肯定和同情,亦未對楊貴妃口誅筆伐,這是其獨特之處。
但陳後主是著名昏君之一,馬嵬坡與景陽井的情況也不相同,難以相比,而詩人卻將兩者相比,在肯定玄宗的同時,也有淡淡的諷刺,仔細體會可以悟出。
韓偓
韓偓(844-923)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名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昭宗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其詩多與時局離亂有關,懷古、詠物、寫景均有佳作。早期作《香奩集》多為豔情之什,詞藻華麗,缺乏骨力。《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已涼
韓偓
碧闌杆外繡簾垂,猩色a屏風畫折枝b。八尺龍須c方錦褥d,已涼天氣未寒時。
【注釋】
a猩色:猩紅顏色。b畫折枝:當指畫麵上畫的是梅花一類,折枝是強調折疊式的屏風用折枝將整個畫麵連接為一體。c龍須:用龍須草編織的涼席,很高級名貴。d方錦褥:方形錦繡褥子,強調是雙人褥。單人為長方形,雙人則為方形。
【譯文】
碧玉的欄杆外麵,高檔刺繡的幃幕自然低垂。猩紅色的屏風上麵,畫著遒勁曲折的梅花花枝。八尺長最名貴的龍須涼席上,鋪著錦繡的雙人床褥,天氣已經涼爽,但還沒有寒氣正是最舒服適意之時。
【評析】
本詩隻寫環境和氣候,沒有人物的任何活動,但讀後感覺很優美,充滿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韓偓是晚唐著名詩人,其《香奩集》主要表現男女情愛的詩歌,色彩絢麗、意境優美,在晚唐五代很受歡迎。盡管隻有四句,但很有層次感,仿佛是移動的鏡頭由外向內,由遠及近慢慢推進。門前的碧玉欄杆,當門的錦繡簾幕,門內的猩紅色屏風,屏風裏麵是閨房的深處,高級涼席上鋪設著錦繡雙人褥,一間裝飾精美華麗典雅的臥室形象地展示在我們麵前。多麼溫馨抒情,多麼令人陶醉。季節方麵輕輕一點,正是暑氣退去剛剛涼爽而還沒有一點兒寒冷的時候。小詩到此戛然而止,留下無限的餘韻,令人遐想。毫無疑問,這是貴族有文化的女子的臥室,那麼這名女子究竟在想什麼?是什麼感受?我感覺,這是一位珍惜時間、熱愛生活的女性,她好像很滿足,可能是鋪好床褥等待意中人來共度良宵。有人說是寂寞空虛,有人說“折枝”寄寓著“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意蘊,有及時享樂之意,這與本人理解基本接近,鋪好被褥等待良人來共度良宵還不是及時行樂嗎?借助環境描寫渲染來點染人的情思,但不說破,供讀者自己想象思索,色彩美麗,情調香軟綺豔,給人很高的藝術審美享受,這便是韓偓香奩體的最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