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a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b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注釋】
a台城:一作“金陵圖”。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為六朝古都。台城:也稱“苑城”,在南京玄武湖畔,六朝時宮城所在地。《輿地紀勝》:“台城一曰苑城,本吳後苑也。晉鹹和中作新宮,遂為宮城,下及梁、陳,宮皆在此。晉、宋時謂朝廷禁省為台,故謂宮城為台城。”b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建都都在金陵。
【譯文】
春雨霏霏,雨絲綿密如織,江邊的春草精神茂盛,一望無際而且長得整整齊齊。六朝的繁華如同春夢般過去,鳥仿佛在訴說那迷人的往事,但也是空自哀啼,無法阻止歲月的流失。最無情的是台城周圍的柳樹,在煙雨中依然茂盛紛披,用綠色籠罩著十裏長堤。
【評析】
本詩除在《唐詩三百首》中題作《金陵圖》外,其他版本均作《台城》,而詩人另有《金陵圖》一詩,為避免混淆,故采用此題。
本詩屬於詠史懷古類,由物是人非慨歎曆史的興衰變遷,給人以沉重的曆史滄桑感。首句以“江雨霏霏”開篇,給讀者一個淒迷黯淡的感覺,在此背景下的一切景物都染上迷蒙的感情色彩。接著的“江草齊”以無邊無際的春草的旺盛生命力反襯六朝的短命。次句用“六朝如夢”直接陳述主題,表達哀怨感傷之情,與首句的景物相呼應。後兩句再以台城柳的茂盛回應首句的江草,強化主題。台城的自然景色並沒有什麼變化,江邊的春草依然那樣茂盛,周圍的柳樹依然那樣茂盛,六朝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一切繁華都將成為過去,故人們苦心追求功名富貴的行為也沒有什麼意義,倒不如自由自在地按照本來的天性生活為好。在追求自然超脫的同時,也給人一種淡淡的曆史虛無感,應當正確對待。
本詩在藝術手法上注意以景托情和以無情烘托有情。鳥仿佛有情,但卻是空啼,而江草和柳樹均是無情之物,而它們本來就應當無情,責備其無情,恰恰反襯出詩人的多情。
陳陶
陳陶(約812-約885)字嵩伯,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一作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又作劍浦(今福建南平)人,曾試進士不第,乃浪遊名山。大中時遊學長安,後隱居南昌西山,自稱“三教布衣”。孫光憲《北夢瑣言》稱其詩“似負神仙之術,或露王霸之說”。後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隴西行a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b喪胡塵。可憐無定河c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注釋】
a隴西行:樂府舊題。主要表現邊塞戰爭艱苦和閨人思夫的怨情。b貂錦:漢朝皇帝的羽林軍穿貂裘錦衣。此處代指唐軍將士。c無定河:黃河中遊支流,在陝西北部,因水急沙多,深淺不一,故名。
【譯文】
戍守邊關的戰士奮不顧身,堅決要消滅來犯的敵人。可惜五千名英勇的戰士,壯烈犧牲臥屍在荒草野原。可憐那些無定河邊的白骨,依然出現在充滿春意的閨房中,依舊是他媳婦夢境中的活生生的心上人。
【評析】
本詩屬於邊塞詩中的征婦怨一類,讀來令人酸鼻。晚唐時期,唐王朝內憂外患嚴重,邊塞戰爭多處不利狀態,與盛唐迥別,故邊塞詩的感情色調也大不相同,高昂的壯語已不多見,淒涼悲酸的傷感則占據主導地位,均是社會現實決定的。本詩前兩句敘事,概括一次戰鬥的結局:五千唐軍戰士壯烈犧牲,拋屍荒郊野外,很悲壯淒慘。後兩句隻選取一個特殊的視角揭示戰爭帶給人們的深重災難。一位戰士已經成為白骨,可他的媳婦一點兒也不知道,在家中依然在盼望他的歸來,而在夢境中依舊和他團聚。戰士的現實處境(已成白骨)與妻子的熱切期待(在夢境中相會)成為鮮明的對比,暗示出妻子的等待實際是陷入自己挖掘的一廂情願的深深的陷阱中無法自拔,因為她並不知道丈夫已死這個事實,她苦苦的企盼將是怎樣的結局不言自明。這便把戰爭的罪惡揭示出來。因此,可以說這是一首反戰意識很明確的詩篇,具有深遠的普遍的社會意義。
張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