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
本詩是《金陵五題》組詩中的第二首,通過朱雀橋畔烏衣巷口今昔景象巨變的描繪,揭示豪門貴族雖能權傾一時,最終逃脫不了衰敗的命運這一不可抗拒的曆史規律,極力表現人世虛幻,有凝重深沉的曆史滄桑之感。
開頭兩句描寫實景。朱雀橋是當年最繁華的所在,如今野草已經開花,可見一年也沒有人清除,而當年最熱鬧繁盛的烏衣巷,如今在夕陽中冷清寂寥。在對比中顯示出夕盛今衰之感。三句中的燕子是很重要的意象,是它的行為引起人們更深沉的遐想。以前王謝豪宅裏的小燕,如今飛入尋常百姓的家。象征王謝貴族的衰落。但此處的尋常百姓到底是什麼身份,人們的理解不一致。關於此點,清代施補華的意見很有啟發性。他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冷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峴傭說詩》)即燕子雖然依舊飛入王謝之家,但以前的王謝是顯赫的大貴族,如今王謝的後代已經成為尋常百姓。這樣理解更深刻,抒情更有張力。
春詞a
劉禹錫
新妝宜麵b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c。
【注釋】
a春詞:詩題一作《和樂天春詞》。b宜麵:很協調勻稱的裝束。c玉搔頭:玉簪,美玉製成的頭簪。搔頭,簪的別名。舊題漢劉歆《西京雜記》二:“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
【譯文】
剛剛化完時髦的新妝走下紅樓,幽深的庭院深深仿佛鎖住的都是閑愁。她百無聊賴地數著院裏的花朵,一隻蜻蜓飛到上她的玉搔頭。
【評析】
本詩是對白居易同題詩的唱和之作,都是歌詠少女的春愁。為理解本詩。有必要把白居易原作錄出:“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杆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所寫是個心事重重的女孩,而劉禹錫筆下則是一個活潑樂觀的女孩,二人對於春愁的表現方式不同。
“新妝宜麵”是妝化得非常合體漂亮,表現女孩愛美之心。“下朱樓”是欣賞春光美景,與王昌齡的“閨中少婦不知愁”異曲同工。次句是典型環境描寫,春光雖好,卻被鎖住,而且滿院子都是愁。“愁”是鎖不住的,鎖住的是人,鎖住了人也就鎖住了愁,因此才會產生後麵的行為。少女懷春,人之常情,但卻被封閉在深深的庭院之中,無法享受大自然的美,更無法與外界交往,享受自由愛情的幸福,實在無聊,她才去數花朵。而數花朵的行為也有惜花憐花的意蘊,花兒開放能有幾日紅?潛在的意識便是自怨自憐,自己的青春能有幾時?淡淡的春愁從這一動作中可以體現出來。可能因為站立時間長了,美人太漂亮,因此蜻蜓將其看成是花兒一般,竟落在她的頭簪之上。這更增加了她美麗的程度,這樣青春年少的美女就在這樣的深閨大院裏空度時光,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嗎?用表麵的美景揭示內心的深愁隱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是本詩的主要風格。
宮詞a
白居易
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b坐到明。
【注釋】
a宮詞:詩題一作《後宮詞》。b薰籠:覆罩香爐的竹籠,香爐用來薰衣被,為宮中器物。
【譯文】
淚水沾濕了絲綢的枕巾就是無法進入夢境,深更半夜前殿依舊傳來有節奏的歌聲。回想自己還沒有衰老就被皇帝遺棄,怎麼會如此紅顏薄命?斜著身子憑倚薰香的簾櫳呆呆愣愣,獨自坐到天色黎明。
【評析】
在諸多宮詞中,本詩自有特點在,詩中的宮女是一位曾經受過恩寵的嬪妃渴盼君王再度臨幸的心理過程,層次清楚,步步深入,令人同情。
首句說淚濕透枕巾依然無法入夢,或雲宮人想到夢境中尋取歡樂,雖然也可通,但有些浮淺,其實就是想睡覺而不成,極度失眠造成神經衰弱。這是很痛苦的,此時前麵宮殿中又傳來歡樂的歌聲,歌聲中的歡樂情景曆曆在目,這對於失眠宮人來說是更大的刺激,如同傷口上撒鹽更加痛苦不堪。第三句被人批評太露,即“紅顏未老恩先斷”,把話說明白了,自己還沒有衰老而君王的恩寵就斷絕了。但這句話是本詩中最關鍵處,因為正是這句詩起碼提供兩個信息:一是這位女子曾經得到過皇帝的寵愛,與從未被臨幸過的女子不同,對於愛的渴望更加強烈,對於失寵的幽怨就更加深刻。二是這位女子還很年輕,紅顏未老,如果人老珠黃失寵也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值得怨恨的。自己受過恩寵,現在依然年輕美麗,可萬歲為什麼就冷落自己了呢?她想不通,因此獨自斜倚薰香的竹籠一直坐到天明。徹夜未眠。這樣我們再從頭思索全詩的抒情線索,便十分清楚了。夜晚不寐,盼望君王臨幸也;盼望無影,暗自流淚濕透衣襟也;聽他人歡樂,更加痛苦難堪無眠也;暗思曾被恩寵,如今紅顏依舊,君恩已絕,痛惜紅顏薄命,幽怨益深,一個人流淚到天明也。感情層層深入,千回百轉,令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