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腸道裏的“細菌戰”(2 / 3)

要使失調的菌群恢複正常,需要從飲食和藥物等多方麵調整,並長期堅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全身支持療效:對施行大手術患者,應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療法,如給予高營養、服用維生素類藥物及輸血等,或者肌注丙種球蛋白以提高機體免疫機能。肌注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加結腸內乳酸杆菌和雙岐杆菌的數量,從而使某些致病菌減少。也可試用注射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

原因治療:如由於巨結腸,膽囊炎引起的腸球菌過度繁殖,維生素缺乏造成的腸球菌減少或消失,或者小腸蠕動過快而引起的酵母菌過多等,都必須先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再扶持正常菌群,才能有效進行治療。

調整菌群治療:

要對已經發生紊亂的菌群進行調整,需要從飲食和藥物等方麵入手,才能有效達到使菌群重新恢複平衡的目的。

(1)飲食調整:對不同性質的腹瀉,應采用不同的飲食調節。比如說大便呈水樣或糊樣,多泡沫,呈酸性反應,每天數次至十數次,伴有腸鳴、腹脹與排氣增多,如為成形便,則大便成堆,多泡沫,狀如發酵的麵團,這種腹瀉稱為發酵性腹瀉,對以上症狀的患者應限製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腐敗性腹瀉患者,因腸內有蛋白質異常分解,大便稀溏,呈堿性反應,黃棕色,有特殊臭味,應限製患者蛋白質的攝入。另外,應增加食物纖維,以增強腸粘膜的局部防禦屏障功能,防止細菌易位。

(2)抗菌藥物:一旦患者發生腹瀉,不要胡亂使用抗生素,而應通過菌群分析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後,選用合適的抗生素來抑製過度繁殖的細菌;也可采用廣譜抗菌藥物將腸道內大部分細菌消滅掉,然後灌入正常腸道菌群的菌液以使其恢複;另外,還可使用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芽胞乳杆菌、大腸杆菌、糞杆菌和枯草杆菌等活菌製劑,或口服菌群促進劑,達到扶植正常菌群的目的。

(3)中醫調節:可以使用中醫療法調整失衡的腸道菌群,中藥中的清熱解毒藥對體液免疫有影響,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能促進抗體生成,魚腥草能提高備解素濃度,而備解素、C 3 、Mg ++ 組成的備解係統對痢疾杆菌、沙門氏菌、綠膿杆菌等革蘭氏陰性杆菌有一定的殺滅作用,是機體產生抗體前的一種重要的非特異性的免疫防禦功能。

小貼士:對於腸道菌群失調症較輕的患者,勿須過於緊張,隻需停用抗生素,並通過調整飲食習慣任其自行恢複即可。如果症狀嚴重的患者,則可口服乳酸杆菌製劑(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維生素C及乳糖、蜂蜜、麥芽糖等,以扶植大腸杆菌;口服葉酸、複合維生素B、穀氨酸及維生素B12以扶植腸球菌;或者使用健康成人糞濾液保留灌腸,以引入正常菌群確。

3、益生菌的力量

市麵上有很多益生菌產品,每一種都宣稱含有各種不同的益生菌,對人體很有幫助,而益生菌是什麼菌?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其實,益生菌是一個通用的名詞,隻要是一些微生物、對人體有益的菌種,都可以稱之為益生菌。不過菌種要進入人體,到達身體各部位並對人體產生有益的作用並不容易,因此,目前所說的益生菌主要指在腸胃道及其附近(包括陰道或肛門等部位),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好菌。

——益生菌的種類

益生菌的科學定義

自90年代初以來,形形色色的“益生菌”類保健品風靡了整個世界。與此同時,“益生菌”的研究業已成為國際上的熱門研究課題。到底什麼是益生菌?國際營養學界普遍認可的定義是:益生菌是一種對動物有益的細菌,它們可直接作為食品添加劑服用,以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目前,在國外已開發出數以百計的益生菌保健產品,如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奶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種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等。

益生菌的分類

益生菌,這一概念最早來源於希臘語,意思是“對生命有益”(for life)。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的日常飲食中就已經含有乳酸發酵類的食品了。對體內常見的益生菌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 乳杆菌類。包括嗜酸乳杆菌、拉曼乳杆菌、幹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

(2) 雙歧杆菌類。包括長雙歧杆菌、短雙歧杆菌、卵形雙歧杆菌、嗜熱雙歧杆菌等;

(3) 革蘭氏陽性球菌。包括糞鏈球菌、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此外,某些酵母菌與酶亦可歸入益生菌的範疇。

益生菌的3大功能

總結益生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種:

(1)抑製壞菌。益生菌最大的功能,是在腸道中具有可抑製壞菌的作用,即為“好菌”。對人體無害的好菌在腸道中進行大量的繁殖,會降低壞菌的生存空間,減少壞菌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如氨氣等,因此,能保障腸道的健康,避免腸道發炎或產生微小破損。

(2)調整免疫功能。益生菌還能幫助調整腸胃道局部免疫功能,能有效減少病原的侵害,改善腸胃道之外的一些過敏問題。好菌能使腸胃黏膜的免疫機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3)消化乳糖。益生菌會消化乳糖及某些種類的纖維質。對一些乳糖不耐症患者來說,不宜多喝牛奶,因為容易有脹氣、腸胃不舒服等症狀,但是服用一些益生菌就可解決這個問題。益生菌可先把乳糖或寡糖分解成小分子,相當於把人體難以消化的物質先做初步消化;所以乳糖不耐症的患者最好飲用酸奶等乳製品,比較不會發生腸胃不適等症狀,因為其中所含的益生菌已先降低了奶類本身的乳糖含量,益生菌在腸胃道中生存,又可降低喝其它乳製品時因乳糖產生的不適。

——益生菌的功效

作為對身體有用的好菌,益生菌有許多功效:

改善便秘與腹瀉。益生菌具有整腸作用,能調整微生態失調,防治腹瀉;益生菌以活菌的方式進入人體腸道內,並通過生長及各種代謝作用,促進腸內細菌群的正常化,抑製腸內腐敗物質的產生,從而保證了腸道機能的正常。益生菌對病毒和細菌性急性腸炎及痢疾、便秘等都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另外,益生菌與很多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等消化道疾病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些益生菌能抗胃酸,粘附在胃壁上皮細胞表麵,通過其代謝活動抑製幽門螺旋杆菌的生長,預防胃潰瘍的發生。

緩解乳糖不耐症狀,促進機體營養吸收。益生菌能分解乳糖成為乳酸,減輕乳糖不耐症,有助於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消化。雙岐杆菌和乳酸杆菌不僅可以產生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B6、B12、煙酸和葉酸等,以供機體使用,還能通過抑製某些維生素分解菌來保障維生素的供應。另外,雙岐杆菌還可以降低血氨改善肝髒功能。

預防陰道感染。不少益生菌還有酸化泌尿生殖道的作用。它可以通過降低pH值來抑製有害細菌的生長,還可以通過與有害細菌競爭空間和資源,從而來遏製這些壞菌的生長和繁殖。

代謝產物產生生物拮抗,增強人體免疫力。益生菌可產生有機酸、遊離脂肪酸、過氧化氫、細菌素抑製其它有害菌的生長;通過“生物奪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益生菌能夠定殖於粘膜、皮膚等表麵或細胞之間形成生物屏障,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殖,起著占位、爭奪營養、互利共生或拮抗作用。並可以刺激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增強腸道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改善腸道的屏障功能。

緩解過敏作用。過敏是一種免疫疾病,是人體內免疫功能失調出現不平衡的狀況。有過敏體質的人當外來物質或生物體刺激免疫係統產生免疫球蛋白數量過多,使其釋放出一種叫組織胺的物質從而引發過敏症狀。益生菌療法是目前國內外流行輔助治療過敏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利用益生菌調節體內免疫球蛋白抗體,達到緩解過敏的免疫療法。

降低血清膽固醇。可能與其調節和利用內源性代謝產物並且加速短鏈脂肪酸代謝有關。雙歧杆菌、乳杆菌的微生態製劑,服後可使膽固醇轉化為人體不吸收的糞甾醇類物質。從而降低膽固醇水平。

預防癌症和抑製腫瘤生長等。乳酸杆菌能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並能防止腫瘤的生長。益生菌可抑製腸道內某些酶的活性,如β—葡糖醋酸酶、β—葡糖醛酸酶、尿素、酶、硝基還原酶、偶氮還原酶等。這些酶可能參與腸道內致癌物的形成。膽鹽經腸道碰到有害菌可能發生解離,就會產生致癌物質,容易引起腸癌。但益生菌可以抑製有害菌,即使有膽鹽的存在,致癌率也大大降低。

對高血壓的效果。乳酸菌產生的某些物質如γ-氨基丁酸 (GABA)具有降低血壓的功效。還有一部分的益生菌能特異分解乳蛋白(酪蛋白),產生具有抑製引起血壓上升的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活性的多肽(如 VPP和LPP)。常期飲用含有這種活性多肽的酸奶有防止高血壓的效果。

——益生菌適合哪些人群

既然益生菌是對人體具有如此多的好處,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補充呢?

你適合吃益生菌嗎?

誰最適合吃益生菌?其實一般大眾都可以,尤其是注重腸胃道保健的人,最為適合。有些人特別喜歡吃肉、高脂肪的食物等,造成腸胃道菌種不平衡,因此偏食的人、注重腸胃道保健的人等,都很適合吃益生菌。其次,容易有腸胃道不適、脹氣、拉肚子、便秘等腸胃道問題,就醫檢查卻沒有什麼疾病引起不適等的患者,吃益生菌改變腸胃道的健康,也很適合。

另外,有過敏、鼻塞、皮膚炎等過敏疾病的患者,在就醫檢查後醫藥的控製下,症狀已漸平緩但尚未痊愈的患者,吃益生菌可協助免疫的調控,有幫助改善的效果,因此也非常適合。

哪些類型的人適合吃益生菌

適合補充益生菌的人,主要有:酸奶弱勢群體,包括中老年人,嬰兒,兒童和婦女。而對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者、經常吸煙喝酒者、習慣性便秘者、辦公室工作人員、計算機工作人員、心血管疾病、肝髒疾病、癌症化療等疾病患者這部分人群來說,由於工作和生活原因,極易造成體內菌群的失衡,因此這些人屬急需補充益生菌人群。

哪些途徑可以獲取益生菌

在日常生活中,要補充益生菌,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獲取呢?

(1)新鮮乳酪

新鮮乳酪的主要成分也是牛乳,是利用乳酸菌肥酵素將新鮮牛乳凝結後,再去掉部分水分而成。新鮮乳酪由於沒有經過醞釀,帶有天然的鮮奶香,且質地柔軟,含有較多的活菌,需要冷藏保鮮,而且保存期限也不能過長,最好盡快喝完。

(2)益生菌酸奶

傳統的酸奶是由兩種菌生菌發酵製成的,即保加利亞乳杆菌和嗜熱鏈球菌。而市場上銷售的另外添加益生菌的酸奶,又是在具有這兩種益生菌的基礎上,又通過人工添加了雙歧杆菌作為發酵菌種,因此,所含益生菌非常豐富。一般人在健康狀態下,可多選擇含益生菌的乳製品作為零食飲用,常喝可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有益於提高身體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益生菌的活性,購買的時候同樣要選擇新鮮低溫保存的益生菌酸奶。

(3)乳酸菌飲料

乳酸菌飲料不能等同於酸奶。乳酸菌飲料是指將牛乳經乳酸菌發酵後,加入穩定劑、糖、酸、及果蔬汁等調配加工而成的液態酸乳製品。乳酸菌活飲料雖然也含有乳酸菌和牛奶,但含量並不高,因此從營養價值上看,常喝乳酸菌飲料能從一定程度上補充益生菌,但效果肯定不如酸奶。

(4)益生菌配方奶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添加了益生菌的配方奶,如雙歧杆菌,在為寶寶喂奶的同時,補充一些益生菌,可以使寶寶的腸道更健康。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適合補充益生菌。一些體弱多病或免疫力差的幼兒,有可能引致敗血症、心內膜炎,所以使用時必須要小心。

(5)益生菌製劑

益生菌製劑是一種微生態調節劑,在臨床上常常使用。益生菌製劑中所含的雙岐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等有益細菌能夠防治疾病。在臨床上,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各種胃腸道疾病,或者用於肝病的輔助治療,能創造良好的內環境,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修複。

——學會科學使用益生菌

雖然益生菌是個好東西,但是任何東西如何使用方法不當,都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給身體帶來危害,因此,應學會科學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要注意科學飲用

因為益生菌的最大特點是活菌,益生菌在保質期內應保持一定數量級,才能起到活菌應有的作用。所以從飲用的效果來說,益生菌要想到達腸胃產生良性作用,首先在銷售過程中要保持存活,所以一般超市將酸奶放在0-4℃環境下,而許多小店都把益生菌酸奶放在常溫下,益生菌存活有限。一般益生菌酸奶的保質期在15-20天,所以消費者應該選擇日期最近的益生菌酸奶。酸奶不能燒煮加熱,也不能用微波爐加熱,否則會結塊,其中的乳酸杆菌也會被殺滅,失去原有的保健作用。因此酸奶隻能冷飲,或放在溫水中溫熱後飲用。

益生菌不是萬能藥

益生菌酸奶等食品屬於一種保健食品,具有食療作用,堅持長期食用也會對身體產生好處。但益生菌並不是藥,不像藥品一樣具有很快的藥效。若益生菌做成微生態製劑,就成為保健藥品,如常見的麗珠腸樂、回春生、金雙歧、促菌生等。

何時吃益生菌最適合?

從胃酸的角度來看,最適合吃益生菌的時間,是在空腹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胃酸的分泌還比較少,益生菌比較不會被破壞。在進食後,雖然會大量分泌胃酸,但由於有食物的稀釋,胃中的胃酸含量並不會太高,因此在飯後吃益生菌也可以。

另外,吃益生菌的時間也不能空腹超過4小時,因為許多人在空腹時吃太酸的食物容易產生腸胃不適。因此,最適合吃益生菌的時間,是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1小時,既沒有胃酸分泌太多的問題,也不會有空腹食用的不適感。

使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項

雖然鼓勵每天攝入一定量的益生菌,會有效改善人體腸道環境,並帶來許多好處,但益生菌的使用也並不是百無禁忌。如果在使用過程中不注意一些細節,很有可能破壞原有的功能,不僅對人體無用,甚至反而有害。

(1)冷藏保存

我們知道,對人體有益的菌應該是活菌,雖然由於科技的進步和益生菌產品的越來越豐富化,有些益生菌製品已不需要冷藏保存,但對大多數液裝乳製品來說,最好還是通過冷藏來保存。食用時要注意產品標示的保質期。如果是自製的酸奶或優格,喝剩下的一定要迅速冷藏起來。需要注意的是,自製酸奶或優格的保存期限,並不以製作的時間為準,而是應以用作原料的乳品保質期為準。

(2)不能加熱

益生菌產品不能通過高溫加熱,否則不但能殺死益生菌,減少了益生菌的活菌量,還可能因高溫造成其它乳品成分的發酵和腐壞。就算乳製品沒有過期,如果經過高溫加熱,也迅速降低了其保存期限。如果因腸胃不適不能食用太冰的益生菌產品,可以用熱水稍微溫一下,溫度以不超過40度為宜。

(3)不能與抗生素同服

抗生素雖然有很強的抑菌效果,但是因不能識別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殺死有害菌的同時,往往把有益菌也殺死了。應該在使用抗生素過後補充益生菌,會對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必須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與抗生素的時間間隔應在2~3小時以上。

(4)益生菌喜歡的食物

益生菌也需要進食,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來自被人進食後進入腸道內的物質。益生菌喜歡的食物有纖維、乳糖、澱粉和寡糖等,所以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應多吃根莖類蔬菜、水果及海藻等食品,相當於腸道為益生菌提供了一個它們喜歡生長的環境,當然就會加快它們的繁殖。但是,大多數益生菌都不喜歡肉類和葡萄糖,因此,在自製益生菌食品時,不應加入過多的糖分,否則會降低菌種的活性。

(5)給寶寶補充益生菌

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喂些益生菌酸奶。特別是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或經常腹瀉現象的寶寶,飲用益生菌酸奶能調節胃腸功能。但是,由於寶寶的個體差異,有些寶寶可能在喝酸奶後,會發生腹部不適或腹痛、惡心、嘔吐的現象,這時應立即停止給寶寶飲用。對於益生菌製劑,如果寶寶沒有消化不良、腹脹、腹瀉這種些破壞腸內菌群平衡的情況,不提倡嬰幼兒額外攝入過多的益生菌製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寶寶衝調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製劑時,要注意使用35~40℃的溫開水,衝調好後應及時服用。如果益生菌製品在空氣中放置太久,益生菌會逐漸死亡,而失去應有的效果。

小貼士:益生菌越多越好嗎?